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55篇
  免费   378篇
  国内免费   335篇
电工技术   221篇
技术理论   19篇
综合类   1877篇
化学工业   1029篇
金属工艺   166篇
机械仪表   545篇
建筑科学   1379篇
矿业工程   353篇
能源动力   149篇
轻工业   609篇
水利工程   154篇
石油天然气   233篇
武器工业   17篇
无线电   50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14篇
冶金工业   618篇
原子能技术   22篇
自动化技术   958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305篇
  2020年   322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278篇
  2014年   757篇
  2013年   523篇
  2012年   667篇
  2011年   783篇
  2010年   676篇
  2009年   627篇
  2008年   494篇
  2007年   689篇
  2006年   641篇
  2005年   420篇
  2004年   379篇
  2003年   340篇
  2002年   286篇
  2001年   253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应用型机械本科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全良  顾平灿 《机电工程》2005,22(12):64-68
根据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国家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工程为背景,积极配合打造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结合现代机械专业结构调整,本着交叉、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塑造具有宽口径、厚基础和强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理念,以数字化设计制造为核心,以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学科结合为主线,突出知识综合与创新能力,强调专业实践与专业知识的有效结合,有的放矢实施机械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22.
根本技术创新产品需求的获取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本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并对工程作为现代产品开发中新发展的系统化方法,在应用其对根本技术创新产品需求搜集及评价时,出现了满足顾客需求和创造顾客需求、资源需求与技术创新、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等之间的矛盾。本文对产生这些矛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3.
本文通过对中板厂近年来技术改造后工艺装置和技术水平的分析,并结合中国加入WTO后对中国钢铁企业面临全球化市场竞争严峻性的认识,提出了中板厂在实现高产生产模式后,应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尽快完成由高产向优质、多品种、低消耗的高效化生产模式转化的主导思想、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24.
钻井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中国钻井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在中国钻井企业中将会出现技术创新的热潮。以当前钻井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背景,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技术创新与评价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当前钻井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构建了钻井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钻井企业的技术创新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25.
创业家与企业家的相关内涵思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和实践界对entrepreneur和entrepreneurship的内涵界定不清晰,缺少概念基础,从而限制了《创业学》的发展。分析了创业与创新的本质;区别了活跃在企业创立和成长阶段、致力于创造生产函数的创业家和扮演“权威”、致力于改变函数自变量的企业家;界定了在不同语境中创业家与企业家的含义。最后,强调了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它们的内涵。  相似文献   
26.
论高校的创新性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性学习是针对传统教育忽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知识经济对创新人才的呼唤而提出来的。本文阐述了创新性学习的特点,分析了大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应具备的四个条件,并就高校开展创造性学习应注意的四个方面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7.
上海市松江新城突进式发展的体制创新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理论和现实的案例分析详细阐述了“经营城市”的六项特征和“三赢”的理念 ,简要介绍了松江新城在财政不出一分钱的情况下为取得突进式发展所采取的制度创新和探索 ,并总结了两点如何树立规划权威性的经验。  相似文献   
28.
谈我国冶金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及融资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振华 《有色矿冶》2002,18(2):61-63
受各种条件的制约,长期以来我国冶金中小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积累、银行贷款和社会集资等形式融通资金。这样不可避免地要限制资金的使用规模,因此传统的融资方式不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信用担保、上市融资、股权融资、风险投资基金、职工持股等融资手段已经成为我国冶金中小企业新的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29.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ollaborative design ofa high-technology product, a neuromagnetometerused in the analysis of the activity of thehuman cortex. The producer, Neuromag Company istrying to transform the device from a basicresearch instrument into a means of clinicalpractice. This transition is analyzed as asimultaneous evolution of the product,producer-user network and user activities. Thenetwork is analyzed as a network of activitysystems. Each activity has a historicallyformed object and a motive of its own, as wellas a system of cultural means and expertise. Weuse these to explain and understand theinterests and points of view of the actors inrelation to the product and the contradictionsof the producer-user network. It is suggestedthat the emerging user needs of collectiveactors must be analyzed at three levels. At thefirst level, the use value of the product, itscapacity of solving the vital problems andchallenges of developing user activities, ischaracterized. The second-level analysisconcerns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necessary complementary tools and services thatmake the implementation and use of the productpossible. This task presupposes collaborationbetween several communities of the innovationnetwork. The third level is the situatedpractical use of the product. In ourexperience, it is advantageous that researcherscontribute with their data to a dialogue inwhich the user needs are articulated.  相似文献   
30.
本文通过对日本包装系统的考察和与中国包装现状的对比,阐述了“绿色”包装系统的基本理念和构建要素,总结出必须通过科技、法制等使包装产业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生态链”,使包装业真正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