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459篇 |
免费 | 14499篇 |
国内免费 | 638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9107篇 |
技术理论 | 3篇 |
综合类 | 11119篇 |
化学工业 | 8808篇 |
金属工艺 | 8167篇 |
机械仪表 | 10602篇 |
建筑科学 | 7022篇 |
矿业工程 | 5717篇 |
能源动力 | 5988篇 |
轻工业 | 1448篇 |
水利工程 | 4157篇 |
石油天然气 | 5606篇 |
武器工业 | 3298篇 |
无线电 | 862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8853篇 |
冶金工业 | 2878篇 |
原子能技术 | 1543篇 |
自动化技术 | 1440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7篇 |
2024年 | 1769篇 |
2023年 | 1871篇 |
2022年 | 2997篇 |
2021年 | 3258篇 |
2020年 | 3528篇 |
2019年 | 2787篇 |
2018年 | 2747篇 |
2017年 | 3485篇 |
2016年 | 4204篇 |
2015年 | 4507篇 |
2014年 | 6561篇 |
2013年 | 6355篇 |
2012年 | 8005篇 |
2011年 | 8467篇 |
2010年 | 6170篇 |
2009年 | 6165篇 |
2008年 | 5763篇 |
2007年 | 7074篇 |
2006年 | 6030篇 |
2005年 | 4872篇 |
2004年 | 4108篇 |
2003年 | 3196篇 |
2002年 | 2571篇 |
2001年 | 2147篇 |
2000年 | 1675篇 |
1999年 | 1372篇 |
1998年 | 1105篇 |
1997年 | 871篇 |
1996年 | 796篇 |
1995年 | 617篇 |
1994年 | 533篇 |
1993年 | 348篇 |
1992年 | 283篇 |
1991年 | 236篇 |
1990年 | 189篇 |
1989年 | 151篇 |
1988年 | 108篇 |
1987年 | 61篇 |
1986年 | 73篇 |
1985年 | 33篇 |
1984年 | 41篇 |
1983年 | 27篇 |
1982年 | 25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18篇 |
1977年 | 7篇 |
1959年 | 23篇 |
1951年 | 2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为研究VESF板对聚能杆式射流成型的影响,利用非线性动力学分析软件AUTODYN-2D分别就VESF板的材料与形状对侵彻体成型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板形状为K字形、长方形、三角形时,产生最佳爆轰波形所对应的VESF板材料分别为钨、铜和钢;三角形的VESF板产生的爆轰波形最佳,形成的射流速度较高,形态较好。通过调整VESF板的材料与形状可达到调整装药起爆方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3.
34.
A Moisture Transfer Model for Isothermal Drying of Plant Cellular Materials Based on the Pore Network Approac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lant materials with cellular structure, like fruits and vegetables, are often viewed as porous media in terms of model building of the drying process, on the basis of a hypothesis that all of the moisture of a plant tissue is trapped in a continuous and connected pore network system. However, most of the moisture in the plant tissue is contained naturally in enclosed cells. In the course of drying, the trapped moisture has to cross the cell membranes and then migrates in the extracellular space. Based on this concept, a pore network model for isothermal drying of plant materials was developed in which two stages of moisture movement—transmembrane transfer and extracellular transfer in the pore network—were considered. Finally, the isothermal convective air-drying processes of a potato slice were simulate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were validated by the experiments conducted under the simulation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35.
36.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旅客诱导评价模型,通过模拟实验,分别对汉口火车站现状和设计方案进行了评价,为铁路客运站诱导设计方案评价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流动与传热问题数值模拟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着重论述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流动与传热问题的发展现状,包括水套单相流及气液两相流流动、流-固耦合传热、一维与三维联合模拟等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内容。耦合系统之间联合分析的方法准确反映了发动机各部件之间的影响关系,这种分析方法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状况提出改进办法:针对不同工况选用循环平均参数作为燃气侧传热边界条件;水套进出口的流动边界条件,在稳态工况下设为定值,在过渡工况下通过循环一维仿真计算确定;应采用整体耦合方法进行计算,计算模型应尽量完整,但可以进行适当的简化,并总结出模型简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38.
39.
为探究行之有效的“以孔代巷”瓦斯抽采技术,解决端氏煤矿高抽巷工程量大、经济成本高等问题,提出顶板定向长钻孔替代高抽巷治理采空区瓦斯模式。采用FLAC3D数值模拟确定3号煤层顶板以上15~45 m为最佳抽采层位,并基于定向钻进轨迹控制技术,在端氏煤矿3019工作面进行成孔试验。结果表明:钻进轨迹能够按照预设参数实施,成孔直径达153 mm,一次成孔深度420 m以上,钻孔进入稳定抽采阶段的平均抽采瓦斯浓度达18%、平均抽采瓦斯纯流量达8.7 m3/min,钻孔抽采条件下工作面瓦斯抽采率达36.7%,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控制在0.50%以下,解决了瓦斯超限问题。与高抽巷抽采技术相比,顶板定向长钻孔成本降低62.5%、施工工期缩短50%,验证了“以孔代巷”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0.
为对比分析顺层钻孔在护孔和未护孔条件下的抽采效果,考虑煤体扩容特性,采用煤体孔隙率和渗透率动态数学模型,结合D-P屈服准则,建立了钻孔煤体破坏—渗流的流固耦合模型。以超化煤矿2煤层相关物理参数为基础,开展了钻孔卸压破坏范围及抽采瓦斯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钻孔发生卸压破坏后,虽然未护孔钻孔卸压范围是护孔钻孔的1.3倍,其周围煤体渗透率和孔隙率均大于护孔钻孔,但钻孔更易塌孔堵孔,当抽采90 d时,护孔钻孔有效抽采半径为未护孔钻孔的1.3倍。现场瓦斯抽采测定数据表明,护孔钻孔平均抽采瓦斯浓度为未护孔的1.6倍,平均抽采瓦斯纯流量为未护孔的1.4倍,并有效缩短了钻孔抽采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