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48篇
  免费   5559篇
  国内免费   2125篇
电工技术   932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933篇
化学工业   12114篇
金属工艺   8224篇
机械仪表   3402篇
建筑科学   3013篇
矿业工程   1394篇
能源动力   666篇
轻工业   1604篇
水利工程   541篇
石油天然气   827篇
武器工业   670篇
无线电   1000篇
一般工业技术   6327篇
冶金工业   2782篇
原子能技术   134篇
自动化技术   868篇
  2024年   329篇
  2023年   1005篇
  2022年   1483篇
  2021年   2068篇
  2020年   1880篇
  2019年   1460篇
  2018年   1539篇
  2017年   1821篇
  2016年   1847篇
  2015年   1862篇
  2014年   2361篇
  2013年   2507篇
  2012年   2966篇
  2011年   2827篇
  2010年   2077篇
  2009年   2191篇
  2008年   1798篇
  2007年   2380篇
  2006年   2302篇
  2005年   1737篇
  2004年   1575篇
  2003年   1254篇
  2002年   1051篇
  2001年   960篇
  2000年   804篇
  1999年   604篇
  1998年   525篇
  1997年   428篇
  1996年   355篇
  1995年   272篇
  1994年   239篇
  1993年   171篇
  1992年   158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154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Because functional diseases of the brain can cause disabilities related to human movement control, a compensation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hand movements. The compensation for human hand movements can be carried out by adding an assistant force that is generated from artificial equipment attached to a human arm. From the experiment on visual target tracking, it was found that the tracking trajectory was adequately represented by a dynamic model of the motion of an articulated industrial robot arm, and the different abilities for movement control among healthy people and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by different model parameters as position loop gain, velocity loop gain, and response delay. Dynamic force compensation was approached by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t control features of the patient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mpensation method was verified in a simulation study on an actual industrial robot arm. A human-machine interface, e.g., a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 for realizing the control of artificial equipment to compensate for human hand movements is also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92.
电容式MEMS器件模态频率的电学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容式MEMS器件,提出了一种基于调制解调原理的模态频率测试方法,详细介绍了该测试方法的测试原理和测试系统的组成。利用Ansys对某插齿式微加速度计进行了模态仿真分析,分析得到的模态频率为3 941 Hz,利用该测试方法对该微加速度计进行模态频率测试,得到的测试结果为3 440Hz。仿真与测试得到的结果接近,验证了该测试方法的有效性,产生偏差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制造过程中的加工误差。  相似文献   
993.
阐述了知识表示技术对问题求解的重要性 ,简介了三类求解问题所需的知识及机械化推理、系统构成等技术 ,并以“三枚钱币问题”为例 ,给出了从知识表示到算法实现的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994.
城市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及其污染物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垃圾发电的特点,详细分析了机械炉排炉和循环流化床的垃圾焚烧机理及其优缺点,对污染物排放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尤其对二噁英的生成途径、炉内控制、烟气和灰渣的排放处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995.
500kV断路器失灵保护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系统对故障的极限切除时间要求提高,断路器拒动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变大。分析了开关固有分闸时间、燃弧时间、失灵动作元件返回时间等影响断路器失灵保护动作延时取值的主要因素及其时间分布特性,提出了断路器失灵保护动作延时及保护逻辑优化方案,并分析了缩短失灵保护动作延时可能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6.
介绍了无须进行等电位作业工艺来更换绝缘子、并可非接触遥控的新型遥控机器臂的工作原理,给出了遥控机器臂主要部件技术指标.并进行了现场实践,得出了施工器具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997.
王红  贾丽敏 《供用电》2009,26(6):46-48,59
全户内城市变电站对通风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郑州燕庄110kV全户内变电站主变压器室、10kV高压室等通风设计中,传统的自然通风设计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和设计难点的分析,提出了在整个变电站各部分通风设计上的改进,为电气设备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998.
采用电声脉冲法(pulsed electro-acoustic method,PEA)研究了经过不同预处理温度处理后的高压直流电缆附件绝缘材料——硅橡胶(silicone rubber,SIR)及三元乙丙橡胶(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EPDM)绝缘层的空间电荷分布。为分析导致此空间电荷积累不同的原因,采用拉伸性能测试和动态热机械分析(dynamic thermal mechanical analysis,DMA)研究了高压直流电缆附件绝缘材料化学分子结构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SIR材料经过150℃预处理后,硫化更充分、交联密度增加,从而使得绝缘层中的空间电荷量减少,因此SIR的预处理以150℃为宜;EDPM材料经过150℃预处理后,综合表现为解聚反应,从而使得绝缘层中的空间电荷量增加,因此EDPM预处理温度以80℃为宜。  相似文献   
999.
针对半桥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不具有直流故障阻断能力,柔性直流输电架空线方案存在较高暂态故障率问题,首先提出了一种三电容钳位型双子模块(TCDSM)拓扑。该拓扑与现有钳位双子模块相比,改善了基于钳位双子单元模块柔性直流输电直流侧短路反向电流故障隔离能力。然后,详细介绍了TCDSM拓扑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并提出了一种新型混联型桥臂换流站方案。新提出的混联型桥臂方案与钳位双子模块和半桥子模块组成的混联型桥臂方案相比,在不牺牲阻断能力的前提下,运行损耗基本相当,初始建站成本更低,从整体上优化了换流站建设成本。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拓扑及新型混联型桥臂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00.
电动汽车电机在高速旋转时承受离心力和电磁力的作用,在进行电机转子设计时,既要考虑电磁性能,还要考虑机械性能。对电机转子受力情况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转子用电工钢疲劳性能参数的重要性,详细阐述了试样抛光、表面处理、试样的对中和安装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