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7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33篇
金属工艺   37篇
机械仪表   20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5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32篇
一般工业技术   50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新型折叠夹芯结构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折叠夹芯结构是一种具有轻质、高比强、高比刚度以及多功能潜力的新型三维结构材料,近几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它将成为新一代结构功能一体化的理想结构材料.主要概述了折叠夹芯结构的发展历程,包括折叠芯材的拓扑构型设计、制备工艺研究以及折叠夹芯结构力学性能、失效方式、数值模拟和隔音、热力学等方面的工作.同时结合折叠夹芯结构的性能和优势,对其可能应用的领域进行预测,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2.
激光熔体静电纺丝法无溶剂的影响符合聚乳酸(PLA)可在生物医学等领域应用的优点.利用激光熔体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LA微纳米纤维,研究了应用电压、激光电流及接收距离对纤维直径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纤维的微观形貌和分子链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X射线衍射仪(...  相似文献   
33.
微纳定位/进给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微纳定位/进给技术是微纳科学技术、微电子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关键基础技术。它同时也是微纳科学技术走向产业化的前提。本文就当前几种典型的微纳定位/进给技术做一个总结,分析了各种定位/进给机构的定位/进给原理和具体结构,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食盐添加方式对鸡骨汤中营养物质的迁移以及熬煮时间对微纳米颗粒(micro-nano particles,MNPs)的稳定性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鸡骨汤中的蛋白质含量、总糖含量、总脂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利用显微镜观察MNPs的形态变化;采用纳米粒度电位仪测定MNPs的平均粒径、ζ-电位及多分散系数(polydipersity index,PDI);通过体外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总还原力评价抗氧化活性。结果 在0 min时添加3%的食盐,鸡骨汤中蛋白质、总糖、总脂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最高,MNPs在0~240 min内呈现先融合成大颗粒后分离成小颗粒形态变化,且在熬煮时间为240 min时鸡骨汤中MNPs的平均粒径、ζ-电位绝对值及PDI最小,随着熬煮时间的延长鸡骨汤的抗氧化活性增强。结论 添加食盐对鸡骨汤中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迁移具有促进作用,在0 min添加3%的食盐的鸡骨汤营养价值好,且随着熬煮时间的延长,鸡骨汤中的MNPs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系,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5.
李凤生  刘杰 《含能材料》2018,26(12):1061-1073
微纳米含能材料由于其小尺寸效应、密实效应、高表面能与高表面活性,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并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工作,综述了当前微纳米含能材料制备所采用的重结晶技术、粉碎技术,以及微纳米含能材料的干燥技术、粒度与形貌表征方法、感度随粒度大小变化机理、应用方向及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微纳米含能材料今后应重点加强基础理论、模拟仿真、应用作用机制及工程化放大与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使微纳米含能材料尽快转入工程化应用,以加快高能固体推进剂、混合炸药、发射药以及火工烟火药剂的发展并提升其性能。  相似文献   
36.
高效无损岩心孔隙度精确测量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微纳米CT图像与微图像拼接技术相结合,识别出干酪根内微纳米尺度孔隙,从而对岩心孔隙度进行精确测量。首先利用微纳米CT图像,识别出其中的宏观连通孔隙度、孤立孔隙度以及干酪根区域(无法辨识的干酪根孔隙)所占体积百分比;然后借助扫描电镜或FIBSEM图像,对微纳米CT图像中的干酪根区域进行超高分辨率成像,识别出干酪根孔隙空间,并通过九格法测量有代表性的样品点计算出干酪根本身的平均孔隙度;最后将超高分辨率下得到的干酪根孔隙度信息,返回到微纳米CT图像中的干酪根区域内,修正微纳米CT图像宏观总孔隙度。整个测量过程操作简便,并且不对岩心造成实质性伤害。  相似文献   
37.
针对分布式遥感编队中的协同观测问题,本文开展了多星协同姿态控制研究。首先建立了参考航天器由对日定向到对目标凝视观测的期望姿态,设计了基于姿态、角速度偏差的比例-微分(PD)控制器,证明了闭环系统的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伴飞航天器的期望姿态,为使目标在不同航天器像平面上成像位置匹配,以伴飞航天器、参考航天器的姿态之差为基础设计了伴飞航天器的PD控制器,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将理论结果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显示伴飞航天器、参考航天器姿态控制误差小于0.01°,精度满足分布式遥感多星协同观测的任务需求。  相似文献   
38.
微纳米气泡是将气体分散在溶液中,形成的直径在几十纳米到几十微米之间的微小气泡颗粒。相比于普通气泡(≥600 μm),由于微纳米气泡尺寸小易受到溶液分子布朗运动影响,具有稳定性强、溶液中存在时间长、气-液界面富含负电荷、气泡崩塌过程中能形成自由基等理化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农业种植、材料科学以及医学等领域。然而,微纳米气泡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仍处于研究阶段。该研究将主要从微纳米气泡的形成过程、制备方法、气泡特性以及目前该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并对其在食品领域的发展方向以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促进微纳米气泡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研究和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39.
Metal particles coating is extensively used for surface coating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 including thermal management of electronics, concentrating photovoltaics, sensors and nuclear power plants. Both micro and nano-scale surfaces have been proven to show an enhanced two-phas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by varying surface properties like area, wettability, and roughness. To combine the unique features of both micro and nano-scale surface coatings,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design,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ew hybrid micro-nano scale surface coating by a new two steps approach. Five different types of surfaces; namely, plain nanocoated (PNC), uniform micro-porous (UMP), uniform hybrid micro-nano porous (UHMNP), 2-D modulated microporous (MMP) and modulated hybrid micro-nano (MHMNP) surfaces were fabricated. A new two steps approach of hot-pressing followed by nucleate boiling is used for the fabrication of these surfaces. Successful coating of hybrid micro-nano scale coating was achieved. Considering the critical surface properties of micro and nanoscale coatings, new hybrid micro-nano surface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for SEM, wettability, roughness test.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se new hybrid coating is also performed with micro coated and uncoated surfaces. With the coating of nanoparticles, the average roughness of PNC surface increased by 4.67 times and that of hybrid micro-nano particle surface by 2.3 times. The deposition of nanoparticles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in contact angle for PNC surface, while the contact angle of hybrid micro-nano surfaces decreases from 126.4° to 82.1°.  相似文献   
40.
通过电子束诱导沉积的方法制备了钴(Co)微米线,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磁力显微镜(AFM/MFM)以及物性测量系统(PPMS)等手段对Co微米线的沉积尺寸、微结构、铁磁性和电学性质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o微米线轮廓清晰、均匀性好。在不同的沉积条件下,微米线的实际长度与设定长度基本一致;实际宽度数据呈类梯形分布,半高宽是设定值的2~10倍;实际厚度低于设定厚度的60%。沉积电流对Co微米线的铁磁特性有重要影响。当沉积电流大于0.5 nA时,样品呈现出良好的铁磁特性。另外,电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Co微米线呈现绝缘特性。成功制备了室温铁磁绝缘Co微米线,这将有助于深入开展微纳尺度的结构与器件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