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420篇 |
免费 | 2645篇 |
国内免费 | 131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8269篇 |
综合类 | 2412篇 |
化学工业 | 844篇 |
金属工艺 | 797篇 |
机械仪表 | 1729篇 |
建筑科学 | 779篇 |
矿业工程 | 658篇 |
能源动力 | 540篇 |
轻工业 | 234篇 |
水利工程 | 377篇 |
石油天然气 | 387篇 |
武器工业 | 266篇 |
无线电 | 695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174篇 |
冶金工业 | 521篇 |
原子能技术 | 259篇 |
自动化技术 | 41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0篇 |
2023年 | 274篇 |
2022年 | 420篇 |
2021年 | 603篇 |
2020年 | 638篇 |
2019年 | 487篇 |
2018年 | 447篇 |
2017年 | 696篇 |
2016年 | 865篇 |
2015年 | 963篇 |
2014年 | 1694篇 |
2013年 | 1384篇 |
2012年 | 1929篇 |
2011年 | 2145篇 |
2010年 | 1671篇 |
2009年 | 1691篇 |
2008年 | 1685篇 |
2007年 | 1970篇 |
2006年 | 1801篇 |
2005年 | 1469篇 |
2004年 | 1312篇 |
2003年 | 1127篇 |
2002年 | 906篇 |
2001年 | 781篇 |
2000年 | 638篇 |
1999年 | 500篇 |
1998年 | 341篇 |
1997年 | 325篇 |
1996年 | 297篇 |
1995年 | 244篇 |
1994年 | 236篇 |
1993年 | 165篇 |
1992年 | 133篇 |
1991年 | 98篇 |
1990年 | 78篇 |
1989年 | 73篇 |
1988年 | 62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195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ECN树脂中的可水解氯含量是决定树脂质量的—个重要指标。本文研究了反应温度、ECH/OCN配比、反应时间和碱用量等因素的影响,取得了规律性的认识,并获得最佳配方,制备出高纯度的ECN树脂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13.
14.
针对煤矿副井提升系统安全回路软硬件及上位机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优化改造,改进了过卷试验方式,将闸系统紧停信号引入安全回路,并将安全回路各节点状态信号引入RSView32人机界面,实时显示安全回路状态;根据现场检修需要,在上位机增加了复位显示功能及行程偏差大报警信号。实际应用表明,该优化改造可迅速定位故障节点,实现软硬件互查。 相似文献
15.
16.
在对公交收费系统的发展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现行公交收费系统的优缺点与局限性,并提出了一种公交车远卡自动收费系统的设计思路.主要使用ARM核芯片STM32、射频芯片nRF24LE1等器件,完成了硬件设计.在软件设计上实现了自动计算票价的扣费机制.该系统创新性地将远距离射频技术应用在公交收费系统中,不仅方便了乘客,而且大大提高了乘客上下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该文给出了UML的概念与要点,应用UML对教学考评系统进行了建模。给出了系统的用例模型、整体结构模型、静态模型、动态模型,并分析了模型对教学考评变化的可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杭双宏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9,(6)
针对电力监控系统具有实时性、可靠性、硬件依赖等特点,为了保证电力监控系统的可靠、安全和稳定性。提出了适用于该系统的测试方法。根据系统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测试策略,并进行了测试的总体设计和测试用例的设计。最后通过对测试环境的分析,开发了相应的模拟器。通过模拟器和测试用例实现了测试的自动化。根据测试的过程和结果表明,采用正确的测试设计方法能够有效的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系统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王力群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9,(32)
面向对象建模技术有利于从全局的角度对系统加以设计。该文在明确面向对象建模技术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面向对象建模的技术基础,并以社会保险管理系统为案例,探讨了面向对象建模技术的应用,涉及到对象及候选类的确定、用例图及类图的设计等。该文对相关系统的面向对象建模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Brendan Davis 《Journal of Electronic Testing》1994,5(2-3):157-169
A long and deep recession, coupled with continuous competitive pressure to reduce costs, is forcing many companies to review their test strategies. Testing costs have become a more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the overall manufacturing cost even though manufacturing yields have increased dramatically over the past ten or twelve years. This causes attention to be focused on testing costs as a key source of cost reduction. The increased use of DFT and the integration of design and test are very positive moves towards controlling testing costs but other methods employed can often backfire. The increased use of low priced testers is one such method. The pressure to reduce costs, higher process yields and exhortations that testing adds no value can lead the test engineering manager to take the cheap route. In reality this can often turn out to be an expensive decision. The only way to avoid expensive mistakes is to perform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alternative courses of action. In most cases this is done, but not always in the right manner or with the necessary amount of detail to make the comparisons meaningful.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need for effective cost analysis of test strategies and highlights some of the pitfall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