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57篇
  免费   7147篇
  国内免费   3204篇
电工技术   2877篇
技术理论   5篇
综合类   4390篇
化学工业   21439篇
金属工艺   2624篇
机械仪表   1834篇
建筑科学   3136篇
矿业工程   707篇
能源动力   8072篇
轻工业   3856篇
水利工程   783篇
石油天然气   2535篇
武器工业   466篇
无线电   3477篇
一般工业技术   7116篇
冶金工业   2338篇
原子能技术   1489篇
自动化技术   3164篇
  2024年   302篇
  2023年   1535篇
  2022年   2152篇
  2021年   2373篇
  2020年   2430篇
  2019年   2274篇
  2018年   2012篇
  2017年   2177篇
  2016年   2153篇
  2015年   2080篇
  2014年   3111篇
  2013年   3842篇
  2012年   3627篇
  2011年   4103篇
  2010年   3076篇
  2009年   3188篇
  2008年   2951篇
  2007年   3568篇
  2006年   3242篇
  2005年   2966篇
  2004年   2498篇
  2003年   2277篇
  2002年   1937篇
  2001年   1618篇
  2000年   1410篇
  1999年   1156篇
  1998年   1011篇
  1997年   864篇
  1996年   762篇
  1995年   651篇
  1994年   553篇
  1993年   453篇
  1992年   400篇
  1991年   273篇
  1990年   255篇
  1989年   201篇
  1988年   153篇
  1987年   124篇
  1986年   86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92篇
  1983年   52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9篇
  1966年   10篇
  1964年   11篇
  1959年   20篇
  1957年   9篇
  1951年   5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钌金属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现今已成为一种至关重要且快速有效的催化反应类型,在聚合领域以及现代有机合成的应用方面起着改革性的推进作用。作为烯烃复分解反应催化剂的一种,钌茚基催化剂在该领域得到成功应用。结合近年来钌茚基催化剂在烯烃复分解反应中的合成研究进展,简述了其发展过程,介绍了该领域创新性的研究成果,重点论述了一些新型钌茚基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并且探讨了辅助配体的结构对催化剂稳定性和活性的影响,最后对其发展方向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在700℃下的CaCl_2和NaCl混合熔盐中电化学还原ZrO_2制备得到了Zr的低价金属氧化物ZrO0.35,该低价金属氧化物作为铂催化剂载体催化甲醇显示了很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分析了该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和电化学行为。结果显示,在酸性介质中该载体能够有效地提高铂纳米颗粒对甲醇和CO的催化活性。有两种机制可以解释其表现:一是电子协同效应,即Zr原子的电子转移到Pt原子,Pt与CO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从而抑制了Pt中毒;另外一方面是Pt和金属载体的协同效应,它可以有效地移除和氧化CO的中间体。  相似文献   
993.
将机械力化学与超声波化学相结合制备出高纯度、结晶性良好的尖晶石型ZnAl_2O_4纳米颗粒。分析了样品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及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为600~900℃时,ZnO与γ-Al_2O_3固相反应制备出高纯度、结晶性良好的尖晶石型ZnAl_2O_4纳米颗粒。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材料的致密度增大,结晶度提高,平均孔径依次增大,比表面积明显下降,孔隙率降低。  相似文献   
994.
作为含有多金属氧酸Keggin分子构型的固体强酸,杂多酸(HPAs)具有优异的吸水性、质子传导性(cp)、机械、热及化学稳定性。HPA掺杂陶瓷或聚合物质子交换膜(PEMs)可以有效提高复合PEMs的亲水性、cp、燃料阻隔性、机械、热及化学稳定性,同时显著降低其cp及燃料阻隔性的温度与湿度依赖性。当HPA掺杂陶瓷时,两者之间的氢键作用导致HPA在基体中的流失率低、分散性强且掺杂量高,此时复合PEMs的cp(10~(-1) S/cm数量级)较基体PEMs(10~(-3)~10~(-2) S/cm)大幅升高;而当HPA掺杂磺化聚合物时,两者之间的静电排斥力造成HPA在基体中的流失率高、分散性差且掺杂量低,此时复合PEMs的cp(10~(-1) S/cm数量级)较基体PEMs(10~(-2)~10~(-1) S/cm)仅小幅升高。为了有效降低HPA在聚合物基体中的流失率,可以采用聚合物膜"三明治"状包覆复合PEMs、盐化HPA、改性基体或通过第三组分负载HPA以分别在HPA与基体或负载之间形成氢键或静电引力等手段;对于HPA的负载改性,由于陶瓷或聚合物负载在基体中易团簇,相应地HPA在基体中的分散性与掺杂量并未提高。有时采用HPA与吸水性较强的磷酸共掺杂陶瓷基体或负载,以协同提高复合PEMs的cp,然而效果并不显著。以上各种结构的HPA掺杂PEMs通常由溶液浇铸法、自组装法、溶胶-凝胶法及浸润法等制备;不同方法往往相互关联,即制备过程可能涉及两种或3种方法的耦合使用。改性HPA或其负载以显著提高HPA在磺化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与掺杂量,借此构建全新、高效的质子传输通道形态以实现复合PEMs的超高cp(100S/cm数量级),是今后PEMs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995.
夏文明  唐仁衡  王辉  王英  肖方明  朱敏  孙泰 《材料导报》2017,31(10):11-15, 36
以SiO和蔗糖为原料,SiO经高温歧化反应处理后,通过机械球磨、喷雾干燥、高温热解工艺制备出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锂离子电池SiO/C负极材料。经XRD、FTIR、XPS、SEM、TEM结构分析表明,歧化反应处理的片状SiO包含非晶态SiO和纳米晶相Si、SiO_2,蔗糖热解形成的无定形碳包覆在细片状SiO的表面,组成球形SiO/C颗粒。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预歧化处理的SiO/C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 314.6mAh/g,首次库伦效率达到71%;100周循环后的放电容量为851.2mAh/g,容量保持率达到78.5%,循环稳定性远高于未经歧化处理的SiO/C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提高归因于SiO预歧化反应及热解碳包覆。  相似文献   
996.
全面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水泥回转窑一维数学模型,重点介绍了传热模型、料床运动模型、煤粉燃烧模型和熟料矿物形成模型。应用MATLAB编程、求解,展示并分析了不同模型及关键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回转窑一维数学模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7.
郭彬彬  文豪  康文彬  张楚虹 《材料导报》2017,31(Z1):292-296
以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尿素为氮掺杂剂,采用固/气界面水热反应的方式,即在反应釜内将GO抽滤得到的氧化石墨烯纸(GOP)与尿素分解产生的氨蒸气相互作用,成功制备出自支撑氮掺杂石墨烯纸(NGP)。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光谱(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电化学测试对样品进行形貌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表征。测试结果表明:水热条件下尿素能有效地实现氧化石墨烯纸的氮掺杂,氮掺杂量为7.89%;氮掺杂石墨烯纸在100mA/g和500mA/g的电流密度下,充放电循环100周之后,放电比容量可分别保持在288mAh/g和190mAh/g。采用改进的固/气界面水热反应法制备的氮掺杂石墨烯纸较未掺杂石墨烯纸可逆比容量提高了近2.5倍,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可为制备高性能的柔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王研  怯喜周  王晓璐  钱炜  赵玉涛 《材料导报》2017,31(22):107-110, 129
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备ZrB_2/A356.2复合材料,研究了引入ZrB_2对A356.2铸态微观组织的影响以及不同Er含量对复合材料铸态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ZrB_2后α-Al晶粒和粗大共晶Si发生略微细化,添加Er后α-Al晶粒细化明显,并且Er对共晶Si有很好的变质效果,α-Al由粗大树枝晶变为蔷薇状、球状,共晶Si从粗大的针片状变为细小的短棒状、球状,有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Er添加量为0.10%(质量分数)时,其细化变质效果最为明显,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提高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9.
肖珍  张嘉玮  雷磊  王焕平  徐时清 《材料导报》2017,31(15):153-156
以不同锆掺杂量的前钙钛矿结构钛酸铅和铁酸钴为原料,采用原位固相烧结法合成了一系列单晶锆钛酸铅-铁酸钴(PZT-CFO)复合纳米纤维。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一维单晶PZT-CFO复合纳米纤维同时存在钙钛矿相的锆钛酸铅和尖晶石相的铁酸钴。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证实锆钛酸铅和铁酸钴之间存在外延生长关系。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对PZT-CFO复合纳米纤维的磁学性能进行测试,发现该复合纳米纤维具有明显的铁磁性能,其剩余磁化强度和矫顽力随着锆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00.
The reaction mechanism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various layered nano‐thermite composites are investigated through characterization of their energetic properties. Migration of reactive components across the reaction zone is analyzed,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process initiation, reaction propagation, and chemical stability at low temperatures. Distinct types of nanoparticles are deposited onto filter paper in a sequence, using the vacuum filtration method, which promotes intimate contact between neighboring reactive layer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images demonstrate a well‐defined contact region between the two layers in the Al/CuO or Al/NiO composites.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data shows that the thermite reaction occurs below the melting temperature of Al, resulting in rapid heat release, and improves reaction initiation. Elemental mapping results reveal the migration of Al, Ni/Cu, and oxygen before and after the thermite reaction, which is arranged during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This analysis indicates the dominant pathway of the thermite reaction in each composite, through either decomposition of the CuO nanoparticles in the Al/CuO composite or through direct migration of reactive components across the conducting surface within the Al/NiO composi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