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77篇
  免费   2085篇
  国内免费   835篇
电工技术   737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428篇
化学工业   2820篇
金属工艺   618篇
机械仪表   764篇
建筑科学   839篇
矿业工程   343篇
能源动力   442篇
轻工业   2120篇
水利工程   416篇
石油天然气   461篇
武器工业   374篇
无线电   274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20篇
冶金工业   532篇
原子能技术   313篇
自动化技术   1823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364篇
  2021年   463篇
  2020年   533篇
  2019年   578篇
  2018年   516篇
  2017年   630篇
  2016年   665篇
  2015年   730篇
  2014年   910篇
  2013年   1111篇
  2012年   1077篇
  2011年   1105篇
  2010年   885篇
  2009年   886篇
  2008年   759篇
  2007年   1023篇
  2006年   935篇
  2005年   734篇
  2004年   582篇
  2003年   543篇
  2002年   552篇
  2001年   511篇
  2000年   404篇
  1999年   376篇
  1998年   262篇
  1997年   226篇
  1996年   212篇
  1995年   174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66年   6篇
  1961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1.
磁场能量收集技术是电磁环境中分布式传感器实现自供能的有效手段。与工频磁场和射频磁场等单一频率的磁场环境不同,电力变换器中的磁场分布具有宽频率范围特性。为了提高取能模块的功率密度,应尽可能多地在有限体积内收集能量,提出通过采用双级谐振-带通滤波网络。与此同时,基于相同取能线圈,充分对比了不同电流和负载特性下,单级谐振网络和双级谐振-带通网络的输出特性,归纳出双级谐振-带通网络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2.
为探究双孔爆破时炮孔间距和额外自由面对爆破过程中爆破损伤的影响,基于RHT(Riedel-Hiermaier-Thoma)损伤本构建立了多组三维数值模型,利用模型损伤云图研究不同爆破条件下的岩石爆破过程,通过自定义变量—有效损伤率的变化探究炮孔周围岩石损伤的时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炮孔间距的增加,岩石有效损伤率逐渐递减,相同截面处的有效损伤率在炮孔间距最小的方案中最大,相邻炮孔间的爆破能量叠加作用随炮孔间距的增大而减弱,合适的炮孔间距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爆破效果;岩石有效损伤率随着自由面到炮孔中心处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爆破能量倾向于向自由面方向传播,额外自由面对爆破能量分布的影响随自由面与炮孔间距的增大而减弱。数值模拟结果对研究双孔爆破能量的传递法则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3.
114.
黄铜中纳米级微裂纹的形核与钝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铜薄膜试样在透射电镜中原位拉伸观察表明,在平衡条件下加载裂发出的位错纯化成无位错区,它是一个应变很高的异常弹性区。当缺口足够锐,外加载荷足够大时,这个非线弹性区中的应力有可能达到原子键合力,从而使纳米级微裂纹在无位错区中不连续形核,或从钝化的原裂纹顶端形核。这个微裂纹一昊形核,即使保持恒位移,也将钝化成空洞或缺口。  相似文献   
115.
利用第一原理计算方法可分析和预测锂-金属氧化物电池正极材料在Li离子嵌入脱出过程中的电势和稳定性等性能。本文详细介绍了第一原理计算方法的理论背景以及目前LiCoO2正极材料计算研究的现状。利用此方法对LiNiO2及多组分材料掺杂进行研究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6.
Sensing, modeling and control for laser-based additive manufactur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aser-Based Additive Manufacturing (LBAM) is a promising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hat can be widely applied to part preparation, 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Solid Freeform Fabrication (SFF). A large number of parameters govern the LBAM process. These parameters are sensitive to the environmental variations, and they also influence each other.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work in RCAM on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BAM process. Metal powder delivery real-time sensing and control is studied to achieve a controllable powder delivery for fabrication of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 A closed-loop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infrared image sensing is built for control of the heat input and size of the molten pool in the LBAM process. The closed-loop control results show a great improvement in the geometrical accuracy of the built features.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also established to explore the thermal behavior of the molten pool in the closed-loop controlled LBAM process.  相似文献   
117.
本文应用金属中Wigner-Sietz(W-S)半径数据和引入等效电荷概念,结合Ziegler的质子注入数据,导出了计算重离子注入各种金属中的电子阻止本领S_c(E)的公式,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实测值结果甚为一致。同样,应用合金中的W-S半径,导出了适用于合金硼化物和CsCl型合金的S_c(E)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公式对单硼或二硼化合物符合得较好,而对一些复杂结构的合金以及Cr_5B_3和W_2B_5是不适合的。对CsCl型合金,S_c(E)对Bragg定律的偏离系数γ和合金中电荷转移量成正比,后者越大表明金属键越强,则合金对离子的阻止本领越大,这与实验结果是吻合的。合金中两元素在同一周期中位置相差越远,这种趋势越明显。不同周期元素组成的合金更加强了这种趋势。  相似文献   
118.
多元酚——甲醛树脂中游离酚,游离醛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元酚--甲醛树脂是本院开发的热固粘接剂新产品,本文给出了这一产品技术指标中游离酚、游离醛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对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9.
钟永芳  姚泽龙  赵云松 《化肥设计》2006,44(3):36-37,44
应用华脱尔斯法建立了内、外焊唇焊接法兰结构的力学模型,在相同设计条件和材料状况下,进行了内、外焊唇结构法兰的受力分析、设计计算和结构尺寸对比。笔者认为:如果设计计算成立且焊接条件允许,内焊唇结构的法兰比外焊唇结构的法兰螺栓载荷减小,截面积减少,法兰直径和厚度也相应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20.
Pipelines and heat exchangers using seawater as coolant suffer from biofouling. Biofouling not only reduces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significantly, but also causes considerable pressure drop, calling for higher pumping requirements. It would be much more desirable if surfaces with an inherently lower stickability for biofouling could be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a cost-effective autocatalytic graded Ni-Cu-P-PTFE composite coating with corrosion-resistant properties was applied to reduce biofouling forma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face free energy of the Ni-Cu-P-PTFE coatings, which were altered by changing the PTFE content in the coatings,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adhesion of microbial and mineral deposits. The Ni-Cu-P-PTFE coatings with defined surface free energy reduced the adhesion of these deposits significantly. The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of the composite coatings was explained with the extended DLVO the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