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61篇
  免费   1352篇
  国内免费   1008篇
电工技术   431篇
综合类   1382篇
化学工业   349篇
金属工艺   339篇
机械仪表   1773篇
建筑科学   421篇
矿业工程   241篇
能源动力   177篇
轻工业   216篇
水利工程   226篇
石油天然气   177篇
武器工业   252篇
无线电   1393篇
一般工业技术   975篇
冶金工业   252篇
原子能技术   107篇
自动化技术   391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245篇
  2021年   301篇
  2020年   349篇
  2019年   302篇
  2018年   285篇
  2017年   324篇
  2016年   391篇
  2015年   477篇
  2014年   652篇
  2013年   629篇
  2012年   879篇
  2011年   804篇
  2010年   631篇
  2009年   644篇
  2008年   655篇
  2007年   767篇
  2006年   616篇
  2005年   588篇
  2004年   481篇
  2003年   381篇
  2002年   295篇
  2001年   287篇
  2000年   254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71.
针对上肢外骨骼控制信号产生与外部设备响应存在时间滞后导致脑机接口(BCI)系统实时性差的问题,采集被试手部自主抓握前运动相关皮质电位(MRCP) ,提出基于非线性复杂度特征样本熵 (SampEn)与线性幅值特征融合算法的手部运动意图预测方法. 从时频、神经复杂度分析不同大脑状态之间存在的差异,通过特征融合实现对手部抓握运动意图的预测. 基于特征融合意图离线预测准确率最高可达88.46%,可以在人体手部自主运动发生时刻?1 400 ms实现对手部运动预测. 与平静时期手部静止状态相比,被试产生手部抓握运动意图时脑电信号的功率谱与复杂度均产生明显变化,为基于手部运动意图预测提前驱动机器人实现人机协同提供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72.
推导陈垃圾在滚筒筛中的运动方程并求数值解,按最大位置角将陈垃圾运动模式划分成滚落、抛落、圆周运动,给出不同筛筒转速、半径、动摩擦因数下的运动模式判别云图. 滚筒筛试验结果显示,陈垃圾运动的最大位置角随转速的升高先增大后不变,转速超过50 r/min后垃圾进行圆周运动. 陈垃圾滚筒筛的筛分效率随转速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随抛落差的增大呈持续上升的趋势,随着原料水的质量分数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 基于试验结果,给出滚筒筛最优转速取值云图,在实际工程中可根据垃圾动摩擦因数及滚筒半径选择最优转速,同时减小水的质量分数以提高筛分效率.  相似文献   
73.
为了提高振荡水翼的水动力性能和能量捕获效率,基于传统简谐运动模型提出改进运动模型,通过引入俯仰运动系数k,推导改进后俯仰运动规律的一般形式,利用Fluent软件建立水翼的二维模型,综合分析半主动振荡模型下不同俯仰运动系数、折算频率和俯仰振幅等运动参数对水翼能量捕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简谐运动模型相比,改进运动模型能够使水翼升力系数在较长时间段内维持较大数值,提高水翼的升力系数和捕能效率;在相同的折算频率和俯仰振幅下,减小俯仰运动系数会增大俯仰角转动的角速度,进而增大俯仰运动所消耗的能量;不同俯仰振幅下对应不同的最优折算频率,折算频率越低水翼的捕能性能越不稳定,俯仰振幅越大,转动俯仰角所消耗的能量越多。在给定参数条件下,水翼的能量转化效率可超过40%。  相似文献   
74.
文章针对柔性腕试验台,根据被测指标及精度要求,采用数字运动控制器、传感器及IPC等硬件设备,利用多媒体定时器和多线程技术,开发了力觉信号采集与力控制等软件模块,实现了对试验台的力/位混合控制,提高了加载过程平稳性。  相似文献   
75.
基于UGII平台的注塑模具三维运动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典型注塑模具的结构及运动特点,介绍了注塑模具的运动仿真原理及其过程,最后基于UGII软件平台,以数码相机结构件模具为例,实现开模、脱模和合模的三维运动仿真,从而为注塑模具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可预见性,确保其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6.
为提高油-气管道检测的效果,结合国内外典型管道机器人的特点,综合分析了管道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定位技术和实时检测技术3个方面的现状,并指出了核心技术的不足;针对石油化工行业高温带压管道环境,提出管道检测机器人的研究重点为分层模糊神经网络运动控制技术、CCD视觉定位技术、低频电磁定位技术和分层图像分割的优化方法等。为进一步提高化工油-气管道内检测机器人的检测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
机床爬行的仿真研究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字仿真说明机床爬行的机理和原因,并针对各种原因全面介绍了国内外相应的防止方法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8.
介绍了钢管除锈机的基本原理及设计过程,实践证明:使用钢管除锈机不仅保证了除锈质量,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9.
Finite-time stability in dynamical systems theory involves systems whose trajectories converge to an equilibrium state in finite time. In this paper, we use the notion of finite-time stability to apply it to the problem of coordinated motion in multiagent systems. Specifically, we consider a group of agents described by fully actuated Euler–Lagrange dynamics along with a leader agent with an objective to reach and maintain a desired formation characterized by steady-state distances between the neighboring agents in finite time. We use graph theoretic notions to characterize communication topology in the network determined by the information flow directions and captured by the graph Laplacian matrix. Furthermore, using sliding mode control approach, we design decentralized control inputs for individual agents that use only data from the neighboring agents which directly communicate their state information to the current agent in order to drive the current agent to the desired steady state. Sliding mode control is known to drive the system states to the sliding surface in finite time. The key feature of our approach is in the design of non-smooth sliding surfaces such that, while on the sliding surface, the error states converge to the origin in finite time, thus ensuring finite-time coordination among the agents in the network. In addition, we discuss the case of switching communication topologies in multiagent systems. Finally, we show the efficacy of our theoretical results using an example of a multiagent system involving planar double integrator agents.  相似文献   
80.
Providing an easy ingress–egress (I/E) movement remains a challenge for car designers. I/E has been largely studied in kinematics, but not in dynamics. This study proposes: (1) to evaluate and describe the motor torques developed in the lower limbs and lumbar joints during I/E motions and (2) to analyse the influence of the car geometry and subject anthropometry. An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to observe 15 subjects of three anthropometrical groups getting in and out of a car mock-up simulating three different vehicle configurations. Motor torques were extracted using an inverse dynamics analysis. Both ingress and egress motions were primarily characterised by large torques. Overall, the taller a subject and the lower the seat of the vehicle were, the larger the peak torques were. Moreover, peak torques were higher for egress than ingress. Thes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regard to the current knowledge on I/E ergonom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