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24篇
  免费   2157篇
  国内免费   1391篇
电工技术   572篇
技术理论   10篇
综合类   1602篇
化学工业   2213篇
金属工艺   1484篇
机械仪表   556篇
建筑科学   1313篇
矿业工程   766篇
能源动力   2204篇
轻工业   878篇
水利工程   743篇
石油天然气   1713篇
武器工业   77篇
无线电   1108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83篇
冶金工业   998篇
原子能技术   75篇
自动化技术   2377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749篇
  2022年   1049篇
  2021年   1040篇
  2020年   1073篇
  2019年   936篇
  2018年   781篇
  2017年   798篇
  2016年   692篇
  2015年   711篇
  2014年   936篇
  2013年   926篇
  2012年   1113篇
  2011年   1239篇
  2010年   877篇
  2009年   854篇
  2008年   738篇
  2007年   917篇
  2006年   829篇
  2005年   699篇
  2004年   571篇
  2003年   510篇
  2002年   487篇
  2001年   393篇
  2000年   388篇
  1999年   296篇
  1998年   214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0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91.
通过岩心观察,结合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 8 2 小层的沉积特征,恢 复了其沉积环境及沉积演化过程。 结果表明:长 8 2 小层属 SQ2 长期旋回的水退体系域,为 1 个完整的湖 进-湖退中期旋回;早-中沉积期发生湖进,水体相对较深,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河口坝微相比 较发育;晚沉积期为平原沼泽化沉积过程,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微相,砂体厚度较薄,物性较差;由湖岸线控 制的河口坝砂体的快速堆积是形成长 8 2 小层厚层砂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2.
开展科技项目效能评估 提高科技决策管理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项目效能评估工作是科技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客观地效能评估是科技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和必然趋势。科技项目效能评估是对已完成的科技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等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以提高科技项目决策、管理水平和科技投入的效益。文章介绍了国内外科技项目效能评估现状,阐明了石油企业科研项目效能评估的范围、主要内容及流程,指出了面临的缺乏规范制度及适应的评估体系等问题,对公司科技项目效能评估的开展提出健全评估制度、加强评估方法研究、建立评估信息反馈及应用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993.
为了预测渤海湾盆地歧北次凹深层高温、高压背景下,低孔、低渗致密砂岩中有利储层的分布,首先应用储层实测数据研究了储层异常高孔带在纵向上的分布及其成因,然后应用成岩作用数值模拟技术,预测了Es1储层的成岩阶段,结合前人沉积相和超压的研究成果,预测了有利储层的分布。结果表明,歧北凹陷在2300~2 740m、3 000~3 400m、3 600~4 200m及4 400~4 950m的深度范围内,发育4个异常高孔带,其成因为大气水淋滤、有机酸溶蚀以及超压对成岩作用的抑制;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中成岩阶段A1亚期且有砂体发育的区域,或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A2亚期但有超压发育,超压可使地史时期形成的次生孔隙保存下来的砂体发育区,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地区,这些地区位于港东断裂的东部和马棚口地区。  相似文献   
994.
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地质结构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位于四川盆地中西部,紧邻龙门山构造带。古隆起的地质结构及构造演化对陆内变形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最新的高分辨率地震和探井资料,结合盆地周边的露头资料,对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的地质结构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显示: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地质结构在整体上构造变形较弱,仅在龙门山前和龙泉山地区变形相对较强;剖面上存在多套滑脱层,具有上、下分层变形特征。通过地震剖面精细解释,并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分析了古隆起的构造演化。研究认为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受基底隆起控制、具有一定继承性,经历了多期同沉积隆起兼剥蚀过程,形成于前二叠纪,随后经过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及喜马拉雅运动的调整改造最终定型;其构造演化经历了雏形阶段、发展阶段、强烈隆升剥蚀阶段、稳定埋藏阶段、川西前陆盆地发育阶段以及调整定型阶段,主要受基底和分层滑脱系统2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岩心分析、显微镜下观察(常规、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等技术手段,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下二叠统油气储层为实例,研究了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火山岩屑质砂砾岩中的火山玻璃、火山碎屑、长石以及辉石、角闪石等火山物质的低温-埋藏蚀变作用。镜下观察发现,在含火山物质油气储层中,常见对储集空间具有重要影响的自生矿物主要有绿泥石、沸石(包括方沸石、片沸石和浊沸石)、方解石、钠长石和自生的石英。结合共生关系、元素组成和元素迁移,分析了自生矿物的微观特征和成因,建立了火山物质蚀变的成岩演化序列,可以概括为:①火山玻璃水化—蒙脱石化—沸石化及各种沸石的转化——钠长石化;②铁镁矿物影响的绿泥石化;③长石蚀变向绿泥石和方解石转化,后期发生钠长石化。在研究区,火山物质的蚀变和自生矿物的析出与中-基性的母岩物质组成密切相关,并受地层温度、压力、孔隙水的化学性质控制。研究火山物质蚀变的产物、蚀变过程及控制因素,能够明确含火山物质的油气储层质量差异机理,为优质储层预测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6.
为实现动态评价经历过多旋回构造变动的海相油气盖层,基于塔里木盆地古生界大量盖层样品的实验测试结果和盖层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以地质演化为主线,综合考虑其宏观变化、物性演化、应力应变特征,探讨和重建自形成至今其封盖性能的演化过程.结果显示,巴-麦地区多期差异隆-拗演变对盖层封盖性能演化具有明显控制作用.在海西晚期,大部分地区石炭系泥岩盖层具有封油能力.但因差异抬升,埋深浅于2 100 m的西北区域为差盖层区.之后,石炭系泥岩盖层封盖性能在西北部不断变差,东南部变好.中-下寒武统膏盐岩盖层在早奥陶世开始具备封油能力.玉北地区西南部,在海西早期因埋深浅于其封闭能力形成的初始埋深1 230 m而评价为差盖层区.结合其他油气成藏条件,提出了石炭系巴楚组泥岩是重要的区域性盖层,多套盖层对油气聚集起控制作用.麦盖提斜坡、巴楚南缘构造带及隆起大型断裂带间的区域是油气好保存区.  相似文献   
997.
塔里木盆地叠合演化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前人成果和石油勘探资料,对塔里木盆地进行了解剖,认为自寒武纪以来,它经历了寒武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等四大构造演化阶段.寒武纪-泥盆纪盆地演化阶段受周缘板块裂离与汇聚的控制,以碳酸盐岩、膏盐岩和碎屑岩建造为特征,盆地基底整体由早期的西高、东低向东高西低翘倾转变,中奥陶世末的构造事件形成了沙雅、塔中和塔西南古隆起,志留纪晚期的构造事件导致了盆地的整体隆升与剥蚀.石炭纪-二叠纪进入陆表海盆地和陆内坳陷演化阶段,以碳酸盐岩和膏泥岩建造为主要特征,整体表现为西南降、东北抬的构造格局.二叠纪沉积末的构造事件导致了盆地隆升与剥蚀,北部构造变形、剥蚀强烈.三叠纪形成了南、北山前坳陷和台内坳陷盆地,侏罗纪沉积主要在山前坳陷.自白垩纪-古近纪,盆地整体沉降,发生了海侵,逐渐形成大型陆内坳陷盆地,白垩纪末构造事件导致了巴楚隆起的初步形成和地层的剥蚀,新近纪晚期的构造事件形成库车、塔西南前陆盆地和中央隆起带.盆地叠合演化形成了中-下寒武统、中-上奥陶统、三叠系-侏罗系等多套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与盆地内叠合联片发育的中-下寒武统膏泥岩、上奥陶统泥岩、石炭系膏泥岩、三叠系-侏罗系泥岩、煤系和古近系-新近系膏盐岩、泥岩构成了盆地内最佳的源盖组合,成为油气富集的基础.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碎屑岩中的砂岩储层与构造作用形成的圈闭形成了盆地良好的储-圈组合,成为油气富集的必要条件.盆地的多期叠合演化形成了台盆区下组合、中组合和山前坳陷区上组合三大勘探层系.勘探成果显示,古隆起、古斜坡和烃源岩的分布控制盆地内油气分布.  相似文献   
998.
Data from living and extinct faunas of primitive vertebrates imply very different scenarios for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dermal and oral skeletal developmental system. A direct reading of th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of living primitive vertebrates implies that the dermal scales, teeth, and jaws arose synchronously with a cohort of other characters that could be considered unique to jawed vertebrates: the dermoskeleton is primitively composed of numerous scales, each derived from an individual dental papilla; teeth are primitively patterned such that they are replaced in a classical conveyor-belt system. The paleontological record provides a unique but complementary perspective in that: 1) the organisms in which the skeletal system evolved are extinct and we have no recourse but to fossils if we aim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2) extinct organisms can be classified among, and in the same way as, living relatives; 3) a holistic approach to the incorporation of all data provides a more complete perspective on early vertebrate evolution. This combined approach is of no greater significance than in dealing with the origin of the skeleton and, combined with recent discoveries and new phylogenetic analyses, we have been able to test and reject existing hypotheses for the origin of the skeleton and erect a new model in their place.  相似文献   
999.
星光宝石、猫眼宝石属于高档名贵宝石品种。文章着重介绍了星光宝石、猫眼宝石的矿物内部结构及其特殊光学效应,对两者的工艺设计、晶体定向以及加工工艺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研究认为,在加工此类宝石的过程中,应对其内部特殊结构及其光学效应要有全面的了解,并要熟练掌握晶体定向知识和工艺技巧,尽可能做到精心设计、谨慎作业,才能加工出完美的宝石来。  相似文献   
1000.
Given the ever-increasing pace and complexit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energy sector, monitoring technological changes has become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One of the most common techniques for technology monitoring is patent analysis, which enables the identification of technological trends over time. However, few previous studies have carried out patent analysis in the energy sector.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patterns of innovation and of evolution in energy technologies, particularly focusing on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cross technologies. For this purpose, we first defined the relevant energy technologies and extracted the associated patent data from the United States Patents and Trademark Office (USPTO) and then adopted six patent indices and developed six patent maps to analyze their innovation characteristics. We then clustered energy technologies with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so defining innovation categories, and analyzed the changes in these characteristics over time to define their evolution categories. As one of the few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overall trends in the energy sector's innovation and evolution, this study is expected to help develop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energy industry, which will be useful in establishing technology strategies and policy in this rapidly changing sect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