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56篇
  免费   2359篇
  国内免费   940篇
电工技术   770篇
综合类   1561篇
化学工业   968篇
金属工艺   3344篇
机械仪表   1577篇
建筑科学   3611篇
矿业工程   416篇
能源动力   257篇
轻工业   131篇
水利工程   720篇
石油天然气   994篇
武器工业   151篇
无线电   109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21篇
冶金工业   482篇
原子能技术   70篇
自动化技术   1187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258篇
  2022年   442篇
  2021年   547篇
  2020年   543篇
  2019年   528篇
  2018年   477篇
  2017年   660篇
  2016年   658篇
  2015年   700篇
  2014年   1031篇
  2013年   1078篇
  2012年   1162篇
  2011年   1223篇
  2010年   894篇
  2009年   932篇
  2008年   826篇
  2007年   1044篇
  2006年   982篇
  2005年   816篇
  2004年   706篇
  2003年   623篇
  2002年   463篇
  2001年   445篇
  2000年   361篇
  1999年   310篇
  1998年   233篇
  1997年   199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6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有效改善大跨度桥梁中管翼缘焊接箱型截面构件的耐久性的问题,提出采用耐候钢代替普通钢的管翼缘箱型截面梁。同时,为了研究耐候钢管翼缘焊接箱型截面构件填充混凝土后在全熔透和部分熔透条件下的单轴承载力性能,开展了焊接矩形截面在三种不同焊缝熔深下的耐候钢管混凝土截面轴压短柱试验研究。分别测试每个试件在单轴压力作用下的静态应变、动态应变,以及竖向位移和侧向位移。对比构件承载力的试验结果及理论分析结果,得出不同熔深下焊接箱型截面管翼缘组合构件的承载力性能。研究结果表明:1)耐候钢管翼缘焊接箱型截面构件的全熔透焊缝承载力高于部分熔透焊缝承载力。2)全熔透试件开裂时的竖向位移较部分熔透试件的位移值大,而不同熔深下构件的横向位移测点L4随轴压荷载的增大而有增加,L3测点横向位移规律不明显。3)不同耐候钢管翼缘焊接箱型截面构件横向整体受拉,局部在顶部角部位置受压。构件的混凝土内部和钢板表面应变情况复杂,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42.
为满足装配式建筑节点接缝混凝土抗震性能的需要,以一种自平衡预应力中空棒为研究对象,研究接缝位置短杆件施加预应力的效果。根据力的平衡机理,对结构内部钢棒施加压力使结构外部钢管协调受力拉伸,达到设计预应力后由螺母锁定,将杆件埋入到装配式节点接缝混凝土,浇筑早强灌浆料,待固结达到预定强度释放反力棒,依靠外螺纹结构与混凝土的粘结力自锚实现接缝混凝土施加预应力。力学性能分析方面,研究杆件张拉阶段、静置松弛阶段应力变化及损失情况,验证了杆件张拉完成至放张前应力存储的有效性,通过分析杆件放张后应力分布、预应力损失等参数,验证了杆件应用到节点混凝土后传递应力的机理及有效性,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力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中空棒技术作用于装配式节点接缝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震和耗能能力,对装配式建筑节点混凝土高抗震性能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3.
斜加劲梁柱节点翘曲传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梁和柱内的翘曲位移及其双力矩通过斜加劲的梁柱节点的传递提出了新的数学分析模型.新模型除了节点区内梁柱翼缘在自身平面内的弯曲变形和扭转变形外,还考虑了斜加劲肋在自身平面内的弯曲变形和扭转变形、节点区腹板对斜加劲肋扭转变形的约束,得到了节点域双力矩的计算公式.算例表明,提出的模型与板壳有限元方法结果符合非常好,而传统的梁柱翘曲连续的处理方法与板壳有限元方法结果有较大的误差.该方法可以简单地通过修改传统的薄壁杆件单元刚度矩阵来实现,并可以解决薄壁构件框架弯扭线性和非线性分析.  相似文献   
44.
45.
针对石油钻井关键产品高强度钻杆接头的使用要求,在保证强度指标要求非常高的前提下,研究摸索增加高温正火后再调质的工艺方法,以改善接头材料原始微观带状组织和纤维结构,细化晶粒,提高钻杆接头的冲击功,使该产品力学性能达到API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6.
钛及钛合金电弧钎焊及接头强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Ti—Cu—Ni,Ti-Cr-Zr钎料在TIG电弧加热条件对TA2和Ti—6Al—4V钛合金进行钎焊。结果表明:用Ti—Cu—Ni钎料钎焊TA2和Ti—6Al—4V钛合金的搭接接头强度分别是418.3MPa和439.6MPa;用Ti—Cr—Zr钎料钎焊TA2和Ti—6Al—4V钛合金的搭接接头强度分别是575.2MPa和656.1MPa。对Ti-Cu-Ni钎料/母材界面分析认为固液异分化合物η相((Cu,Ni)Ti2)生成时呈笋状生长,嵌入钎缝对钎缝的强度提高有利。对Ti-Cr-Zr钎料/母材界面分析,认为主要是固溶体β-Ti(Cr)存在提高了钎缝强度。  相似文献   
47.
Providing an easy ingress–egress (I/E) movement remains a challenge for car designers. I/E has been largely studied in kinematics, but not in dynamics. This study proposes: (1) to evaluate and describe the motor torques developed in the lower limbs and lumbar joints during I/E motions and (2) to analyse the influence of the car geometry and subject anthropometry. An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to observe 15 subjects of three anthropometrical groups getting in and out of a car mock-up simulating three different vehicle configurations. Motor torques were extracted using an inverse dynamics analysis. Both ingress and egress motions were primarily characterised by large torques. Overall, the taller a subject and the lower the seat of the vehicle were, the larger the peak torques were. Moreover, peak torques were higher for egress than ingress. Thes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regard to the current knowledge on I/E ergonomics.  相似文献   
48.
磁性油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国内外磁性油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磁性油墨中的强磁性材料、连接料、填充料和添加料的各种分类、配比及各组分作用,探讨了磁性油墨的研究方向。首次指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采用纳米级的磁性颜料和复合磁性颜料,选用合成树脂作为连接料,并应重点研究添加料与磁性油墨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49.
观音岩水电站装机容量 3 000 M W, 为一等大( ? ) 型工程。厂房坝段设置 5条横缝, 分为 6 个坝段。通过接缝 灌浆, 极大的改善厂房坝段受力条件, 提高大坝结构整体性和耐久性。结合观音岩水电站现场施工条件, 从施工角 度论述了接缝灌浆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0.
A study has been made of ‘combined’ joints consisting of mechanical fastening and adhesive bonding between rigid adherends.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uch ‘hybrid’ butt and lap shear joints have been derived by theoretical analysis. Results from experimental tests in combined joints giver reasonable agreem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equations relating joint load to de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