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0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18篇
综合类   72篇
化学工业   28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1850篇
矿业工程   13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133篇
水利工程   33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无线电   3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3篇
冶金工业   15篇
自动化技术   52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顾凯 《建筑学报》2021,(11):35-40
进入更广泛的历史语境探讨清乾隆时期镜清斋假山的营造思路,追溯至晚明江南的两种假山营造来源.在整体构思上,承续了17世纪前期张南垣所创的追求画意真山的"天然"假山;而在局部营造中,则采纳了16世纪后期盛行的追求胜景无穷的"人巧"假山.除镜清斋之外,在稍晚的苏州环秀山庄假山中也有显著表达,是清代假山发展高峰的体现.清末和1970年代对该假山的两次改造,未能很好理解原初的思路取向,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当初追求的山意.  相似文献   
3.
湘西祠堂戏楼古老的木构架形式,既规矩,又灵活,不拘泥于形制。围护结构和承重结构既独立,又相互依托,给建筑的外形处理带来很大的可塑性,人们可以灵活地处理可变的外形和固定的结构之间的关系。这种灵活性,既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内部空间的占用,又可以因地制宜地美化建筑外观,使建筑自然、美观。湘西洞口宗祠建筑群为明清时期南方传统建筑,共11组祠堂,每个祠堂都有戏楼,每个戏楼各具特色。本文归纳总结了戏楼主体木结构的组合形式、屋面形式与木结构位置的关系、翼角发戗的特点、底部承重结构的布置的作用、檐口挑出和装修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4.
5.
时代的变迁、技术的进步、传统建筑与现代生活、现代营造技术的不相适应性越来越突出,本文以丽江玉河走廊为例,在介绍了其中钢筋混凝土与木组合的几个细部构造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用新技术仿制传统建筑,并提升其使用价值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胡军 《中外建筑》2004,(4):86-86
卫技新村是我省卫生系统开发建设的第一个住宅小区.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是一个较为成功的住宅小区.大学毕业十四年来,我的大部分精力和智慧都倾注在卫技新村的设计、施工及环境的营造上.  相似文献   
7.
关于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适应新形势、新需求,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探讨如何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改变被动学习和由此而产生的逆反心态,使英语学习收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成就一个社区的校园双赢的美好未来,凯旋国小搬离了紧邻新福宫的这片老校地,在不远的新校区建筑了美丽而自然的新样舍。学校让出了土地,土地则成了社区与新福宫整体营造的契机。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仿真》2012,(4):410-411
总则本次竞赛的目的是响应江泽民同志"发展我国仿真技术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号召的具体落实,从而营造全民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科技氛围。本次竞赛  相似文献   
10.
刘悦来  谢宛芸 《园林》2022,(8):4-11
随着社会治理的重心逐渐向基层下移,强调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如何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社区治理的关键。社区花园参与式治理强调多元共建的实现机制及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路径,其中多元共建共治强调在营造中充分结合公众参与,形成可协调多方需求、可持续、居民满意度高的社区花园营造,从而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居民在地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成为共同体意识产生的情感基石。基于以上思考,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街道参与式社区治理实践为例,从分析公众参与治理下的发展历程,再到剖析总结社区花园参与式治理实践特征,探讨社区花园参与式治理的方法、策略和机制,对于推进参与式社区规划建设、探索基层治理共同体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