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5篇
建筑科学   55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刘慧媛 《中国园林》2022,38(2):89-92
国家公园作为中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在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人和地2个突出的约束。为了推动国家公园社区和谐人地关系的实现,以可持续生计为视角,运用系统分析法剖析国家公园社区人地关系的构成和主要人地矛盾的类型,根据协同学中的探索图法求解影响国家公园社区人地关系的序参量,发现人地关系的优化机会,将相关结论运用于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以社区生计为切入点,尝试通过化解生计困境、提升生计水平来优化人地关系,促进参与协作式“公园-社区”关系的实现,从而推动中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52.
近年来,我国东北三省城镇人口收缩现象呈加剧趋势,为城镇建设用地发展带来全新挑战。系统评估东北三省城镇建设用地发展状况,旨在把握挑战,寻求出路,为促进收缩城市建设用地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在研判东北三省城镇人口收缩趋势的基础上,运用人地关系脱钩模型、超效率SBM-DEA模型、空间计量模型评估城镇建设用地的规模、效率,分析规模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城镇人口收缩十分容易造成人地关系失调,且东北三省城镇建设用地已进入规模收益递减阶段,需警惕用地低效问题。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厘清人口收缩背景下城镇建设用地的正确发展路径,并从技术准备、制度保障、市场调节三方面提出实现建设用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53.
在设计中,更应该汲取那些特色都市滨水空间建设的经验,他们延续并创造了各自的地域特色。将"尊重并演绎地域文化"作为设计的思维取向通过对自然特征与人地关系的延续;场所的再造与意境的烘托;地域传统业态的重现与新型业态的注入等设计策略,对自然特征、人地关系、场所精神、意境、业态、活动进行延续和重构,最终使得地域文化在滨水空间中得到鲜活的演绎。  相似文献   
54.
近年来,基于人地关系的场所依恋研究成为热点,在古村落、旅游景区、公园等场所中被广泛研究.相比西方,中国史无前例的城镇化发展速度导致环境剧烈变化,所带来的问题也被放大,但这一现象被以往研究忽视,如相关研究中缺少对童年和成年场所环境变化程度的考虑.以浙江省为例,运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的方法采集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单因...  相似文献   
55.
潘莹  白佳钰  施瑛 《风景园林》2020,27(6):108-114
沙垅地貌是潮汕地区一类典型的滨海自然地貌。通过资料查阅、历史卫星图收集、实地访谈、档案馆查档,对沙垅地貌区相关资料进行收集,采用比较研究方法探析此类地形对聚居地形态、产业类型以及防灾体系的影响,归纳总结了3类相应的聚落景观模式:1)顺应沙垅地貌发育的择高而居、向海推移的聚落生成演化模式;2)适应沙垅土壤时间演化、空间分异的农业景观及"池堀"灌溉模式;3)抵御沙垅地貌区风沙灾害的多层级防灾景观模式。通过这一案例研究能够对潮汕民系聚落景观演化特征有更深刻的了解,以期对当下城乡发展中人地关系的处理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6.
张恺 《建筑遗产》2022,(3):12-20
文章以高原湖泊名城昆明为例,分析自然地理格局变化与名城聚落空间演变的时空关系,从中探索在中国传统人地互动思想影响下的名城核心价值,梳理整体表达人地关系的水系廊道、山水形胜、街巷格局等实体和非实体结构要素。作者认为,当今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城市高质量发展,对国土空间的整体格局优化提出了系统性要求,而人地关系的表征线索则回应了国土空间中变与不变的问题,可以作为一项稳定的结构性资源助力名城国土空间发展。  相似文献   
57.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生态智慧在中国日趋重 要,特别是在生态保护修复领域。然而现状生态保护修复实践 存在一个难点:无数问题交叉在一起,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 下,判别生态问题优先级并依次推进保护修复是一个需要智慧 的决策过程。针对这个瓶颈,立足国内外文献综述探究生态问 题优先级判别的不同思路与方法。研究发现:1)生态问题分 析的主要方法包括生境质量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安全格 局;2)国外生态保护修复问题优先级判别存在3个不同的时段 与思路“生态重要性判定-投资收益判别-多目标优化决策”; 3)国内整体还是处于第一个生态重要性判定的阶段,对生境的 强化不足,偶有学者提及多目标决策优化。立足研究,对生态 保护修复过程中问题优先级判别提出了4点建议,以促使相关 决策更具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58.
陈斌  陈晨 《安徽建筑》2010,(2):27-27,39
苏州园林建筑作为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的典范,已成为众多园林专家和建筑学者的关注焦点,而苏州园林建筑的总体特征,实际上是呈阶段性变化的。最显著的,便是历史上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此消彼长的变动关系,直接或间接促使园林建筑在面积匹配方面形成应时性的变化规律。文章拟从人地关系切入,探讨人地冲突与建筑规模浮动的关联。  相似文献   
59.
杨希 《风景园林》2014,(2):156-157
土地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基本制度,包括土地所有制、使用制、管理制、规划制、保护制、征用制、税收制。它具有经济和法律属性,是某时空范围内人对土地所持有的权利与义务的综合反映,是地域人地关系的抽象制度化表达。文化景观实为文化地理学中人地关系理论的一个分支或另一种认知方式,它如实地反映了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因而不可逃避地受到土地制度的框定。  相似文献   
60.
研究目的:揭示近年郑州城市人口与建成区土地面积规模的发展特征与规律,为城市人地协调发展和城市边界扩展的划定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研究方法:本文运用异速生长模型从城市整体角度对1981-2015年间郑州城市人口—面积异速生长关系进行测度,然后运用Logistic函数对未来十年郑州城市人口和面积规模进行预测,为郑州市未来城市规模确定和人地协调发展提供支持。结果表明:(1)从整体宏观角度来看,二者符合异速生长关系且阶段特征明显;其中,1981-2002年,市区人口和建成区面积呈现稳定缓慢增长态势,标度指数b=1.12;2003年由于郑东新区建设导致建成区面积大幅增加,标度指数b上升至1.66;2010年后市区人口进入快速增长期,标度指数下降至1.52;总体上一直高于理论值0.85。(2)Logistic预测结果表明郑州城市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最大值分别为945.58万人和790.42km^2,从长远来看这个结果是可信的;未来十年二者异速生长标度指数b=1.0387,比较接近理论值;2025年城市人口753万人,建成区面积709km^2,人均建成区面积94.2m^2,城市用地较为集约。研究结论:在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应根据城市发展的自然规律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注重城市发展质量,推动人口、土地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