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836篇 |
免费 | 288篇 |
国内免费 | 17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06篇 |
技术理论 | 2篇 |
综合类 | 611篇 |
化学工业 | 3531篇 |
金属工艺 | 759篇 |
机械仪表 | 709篇 |
建筑科学 | 1230篇 |
矿业工程 | 676篇 |
能源动力 | 573篇 |
轻工业 | 942篇 |
水利工程 | 451篇 |
石油天然气 | 1170篇 |
武器工业 | 71篇 |
无线电 | 32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950篇 |
冶金工业 | 1492篇 |
原子能技术 | 123篇 |
自动化技术 | 1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8篇 |
2023年 | 260篇 |
2022年 | 331篇 |
2021年 | 399篇 |
2020年 | 272篇 |
2019年 | 281篇 |
2018年 | 96篇 |
2017年 | 146篇 |
2016年 | 224篇 |
2015年 | 315篇 |
2014年 | 728篇 |
2013年 | 608篇 |
2012年 | 589篇 |
2011年 | 628篇 |
2010年 | 561篇 |
2009年 | 672篇 |
2008年 | 744篇 |
2007年 | 584篇 |
2006年 | 693篇 |
2005年 | 647篇 |
2004年 | 588篇 |
2003年 | 566篇 |
2002年 | 482篇 |
2001年 | 449篇 |
2000年 | 425篇 |
1999年 | 386篇 |
1998年 | 301篇 |
1997年 | 308篇 |
1996年 | 312篇 |
1995年 | 319篇 |
1994年 | 259篇 |
1993年 | 188篇 |
1992年 | 215篇 |
1991年 | 233篇 |
1990年 | 183篇 |
1989年 | 184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5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针对村落无序排放污水负荷不稳定、排放分散的特点构建生态沟渠,研究了填料类型、水力负荷对生态沟渠去除污染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暴雨径流拦截试验。结果表明:在0.86 m3/(m2·d)的进水负荷下,煤渣作为生态沟渠填料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CODCr、总氮(TN)、总磷(TP),去除率分别为63.35%、55.25%和61.56%,去除效果总体优于沙石填料和球形填料;随着水力负荷增大时,生态沟渠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均有所降低,而污染去除负荷总体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水力负荷为3.61 m3/(m2·d)时,生态沟渠对CODCr、TN达到最大去除负荷,分别为48.24、5.91 g/(m2·d),TP的去除负荷达到0.38 g/(m2·d),对应的去除率分别为28.05%、35.85%、39.06%;不同暴雨径流方式下,生态沟渠出水中污染物浓度的动态变化特征相近,且出水中各污染物浓度的峰值均低于进水均值,表明生态... 相似文献
83.
面板半导体行业中产生大量难以处理的磷酸基废蚀刻液,采用传统无害化处理工艺,既浪费资源又增加了生产成本。试验采用组合萃取反萃工艺净化废蚀刻液制得合格品工业磷酸,研究了萃取相比、萃取时间、反萃时间、反萃相比、反萃温度和反萃后静置时间等关键参数对磷酸收率的影响,确定了该组合萃取反萃工艺的最佳生产条件,为指导工业生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4.
85.
为了改善金刚石微粉的提纯质量,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实现金刚石微粉的绿色生产,采用“加热氧化-酸泡中和-熔盐净化”的组合技术对机械破碎法所生产的金刚石微粉进行提纯处理。通过加热氧化杂质Fe而将其转化为Fe2O3,再用稀硫酸浸泡Fe2O3而将其转化为硫酸铁盐并水溶去除。随后采用铁粉中和上述残余稀硫酸而得到硫酸铁盐并回收利用,由此,实现金刚石微粉提纯过程的无酸排放、绿色生产。对除Fe后的微粉,再采用无机熔盐净化处理Al、Mg、Si等杂质,获得高纯净度的金刚石微粉,并采用扫描电镜(SEM)、扫描电镜能谱(EDS)及X射线衍射(XRD)等综合技术手段对金刚石微粉的提纯净化结果进行表征与分析。同时,对全流程的工艺参数和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机优化分析,提高生产效率,控制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6.
87.
为了掌握煤矿地下水库储水过程中的水质演变机制,基于万利一矿地下水库工程实践,通过室内水岩相互作用实验,开展了采空区垮落煤岩对储水水质净/劣化机理与规律研究,据此提出了优化地下水库选址与调水复用的合理对策。结果表明:地下水库储水过程中,水体与采空区垮裂煤岩会发生长期水岩相互作用,得益于吸附、溶滤、离子交换、以及氧化还原等物理、化学过程,大部分水质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相比泥质或砂质类岩石,煤对水体的净化效果最好;实验80 d,煤对水体浊度、BOD5、余氯、石油类等指标的削减率可达85%以上,对总碱度、总硬度的降低率超过30%。然而,受水岩相互作用持续时间的影响,COD等关键指标值会出现先降后升的现象,表现出水库储水时间过长而导致的水质劣化效应。实验表明:万利一矿井下污水与煤、砂岩作用后,COD在实验4~5周时达标、而后又出现超标;而与铝质泥岩作用后,COD在实验4~23周内达标、而后超标。充分考虑井下分质用水需求以及岩石岩性对水质的影响规律,对万利一矿分别进行了“消防用水”和“采掘生产用水”地下水库的构建选址与储水时间优化确定。 相似文献
88.
89.
芳烃抽提装置环丁砜溶剂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在使用过程中受温度、氧气、氯离子、水以及溶剂本身质量的影响,导致溶剂质量逐渐劣化,主要表现为溶剂颜色变深、杂质含量增加、pH值下降、胶质及氯离子含量增加。环丁砜溶剂质量劣化会导致装置操作发生波动,设备、管线腐蚀,溶剂选择性变差、消耗增加等。正常生产过程中,控制好系统温度、真空度、抽提原料氯离子含量、溶剂水含量等,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环丁砜溶剂质量的劣化,不能彻底改善溶剂质量。采用吸附过滤和离子交换相结合的在线净化技术,对环丁砜溶剂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后,溶剂外观由棕黑色变为红色透亮,pH值由6.8升至8.1,氯离子含量由35mg/L降至2.7mg/L,大于1μm的固体颗粒、焦(胶)状物含量由3785mg/L降至87mg/L,在线净化过程中溶剂损耗率为2.6%,满足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90.
刘伟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22,(12):53-57
为减少入河污染、改善水质,本文对幸福河水环境治理进行了系统研究。针对存在的生活污水入河、合流制管网溢流、内源污染释放及农田退水等问题,在实施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沟渠构建及水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利用旁路净化工程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保障幸福河主要水质指标(CODCr、NH3-N、TP)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幸福河的治理有助于提高其下游国控断面的水质达标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