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24篇
化学工业   39篇
金属工艺   81篇
机械仪表   111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19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14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2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6篇
冶金工业   31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具有非光滑表面的滑动轴承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适当的表面凹坑对径向滑动轴承的润滑性能可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为研究球形凹坑对径向滑动轴承润滑特性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具有不同形式球形凹坑的径向滑动轴承润滑分析的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求解,得到径向滑动轴承的油膜压力与承载力,并研究凹坑的个数、尺寸、分布规律及凹坑深度对径向滑动轴承的润滑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与光滑面相比,在充分润滑状态及轴承几何运动参数不变情况下,合理的凹坑个数、尺寸参数、分布形式及凹坑深度对提高径向滑动轴承的油膜压力及承载能力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某输气用X52QS钢级无缝钢管内壁椭圆形凹坑失效原因,通过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检测、化学成分分析、扫描电镜(SEM)、物相(XRD)分析等手段,对该凹坑产生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凹坑区的C、Cr、Mo、Ti、B等元素含量高于正常区,且偏聚在凹坑区;C、B元素含量超标,化学成分不均导致凹坑区金相组织不均匀,使凹坑区发生微观原电池反应,凹坑区成为阳极被腐蚀而减薄;此外,凹坑内表面的CaCO3和SiO2含量较高,造成凹坑区垢下腐蚀;凹坑区表面膜疏松造成浓差电池,在介质冲刷等共同作用下会加速腐蚀,凹坑区壁厚持续减薄,最终形成更大的椭圆形凹坑。最后对样管最薄凹坑剩余厚度进行计算,发现已无法满足设计压力要求,建议换钢管或者降低设计压力后二次利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采用钢球冲击45号钢盘,观测了在不同接触条件、冲击次数及载荷条件下钢盘表面的塑性变形情况.发现在低冲击次数条件下,使用低黏度油的凹坑深度与干接触相近,但在高次数冲击条件下,冲击深度与干接触条件下相比大幅度变浅.而高黏度油条件下的凹坑深度一直最浅.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冲击深度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加.冲击时,由于凹坑中心产生的热量不断向边缘传递,使凹坑边缘形成凸起即形成所谓彩虹环.彩虹环随润滑油黏度的增加及载荷的增加而高度增加.润滑油的使用可以降低材料表面的塑性变形和磨损.对于干接触条件,凹坑内部发生微细颗粒碎化.而油润滑时凹坑内部出现微裂纹.微细颗粒碎化及微裂纹的程度均随冲击次数和载荷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静水内压作用下含圆形凹坑管材进行了大变形塑性极限分析。引入承受内压管材爆破压力的概念,基于Considère判据获得的塑性拉伸失稳极限载荷,推导了含圆形凹坑管材爆破压力的计算公式。研究结果显示,在考察的凹坑半径和余厚的范围内,无量纲极限载荷在一定程度上与凹坑半径和余厚呈线性关系,且无量纲极限载荷的增量较稳定,均值为0.05。推导出的爆破压力理论解与有限元模拟得到的爆破压力数值解具有较高的可比性,最大的相对误差不超过9%。当圆形凹坑的半径一定时,二者的相对误差随着凹坑余厚的减小而增大。基于含圆形凹坑管材大变形塑性拉伸失稳极限载荷推导出的爆破压力计算公式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其爆破压力,可作为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碱性氧气转炉炼钢中(BOF),了解顶吹氧气射流和液态钢水两者之间的物理相互作用非常重要。在现有研究中,采用单孔和多孔喷头完成了冷模拟试验和CFD模拟,并成功模拟了射流的速度场。为了研究通过冲击射流形成的凹坑和喷溅现象,也完成了水模试验。通过考虑多孔喷头射流特征,认为凹坑形态和喷溅特征与顶吹条件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以计入表面微凹坑的动压滑动轴承为研究对象,基于凹坑流量平衡建立了油膜特性数学模型,采用差分法离散求解得到了轴承静、动特性及稳定性参数随微凹坑深度、面积率、形状和排布方式的变化规律,对比了光滑表面的轴承特性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凹坑形状、分布、尺寸等因素显著影响油膜承载力、流量、偏位角、平均温升等静特性参数和刚度、阻尼等动特性参数;其中,最优的微凹坑深度使得油膜承载能力最大提高了15.3%,失稳转速最大提升了6.9%.针对计入表面微凹坑动压轴承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降低疏浚机具的粘附和摩擦,提高其效率,从仿生学角度、应用相似原理设计出具有凹坑形结构单元的疏浚机具铰刀刀齿的表面结构,使得刀具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减少,且破坏了接触水膜的连续性。利用三维设计软件PRO/E,建立仿生铰刀模型,为以后仿生铰刀的研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吸盘的吸附性能,基于水蛭吸盘表面存在的凹坑形态,运用仿生学原理,在常规吸盘表面设计凹坑形态,使吸盘工作表面存在多个小型吸盘,提高吸盘的吸附性能。运用部分正交多项式回归分析,探究凹坑形态的直径、单排凹坑数量及排间距对吸盘吸附力的影响。试验表明,不同凹坑的形态参数对吸盘吸附力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当凹坑直径为1.5 mm、单排凹坑的数量为40个及排间距为4 mm时,仿生吸盘在基底表面的吸附力为49.54 N,相对于标准吸盘在基底表面的吸附力提高49.21%。建立设计因素与评价指标间的数学回归模型,确定对吸盘吸附力影响的显著性主次顺序为排间距、凹坑直径、单排凹坑数量。仿真分析表明,工作表面存在的凹坑形态改变了吸附时吸盘表面接触压力及摩擦应力的分布,并且仿生吸盘工作表面的摩擦应力和接触压力均大于标准吸盘,增大了仿生吸盘在基底表面的吸附力。  相似文献   
19.
20.
压力钢管表面凹坑缺陷的安全评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有限元分析结果,采用国家标准GB/T19624<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对含表面凹坑缺陷的压力钢管进行了安全评定.根据凹坑缺陷不同的分布状况,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评定.当相邻两凹坑缺陷边缘间的最小距离在20 mm范围内时,应采用常规评定的方法.结果表明,其对应的评定点落在评定曲线定义的安全范围内.这表明所评定的缺陷是可以接受的.当相邻两凹坑缺陷边缘间的最小距离大于20 mm时,可采用凹坑评定的方法.两种方法评定结果均表明,压力钢管壁上的表面凹坑缺陷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