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81篇 |
免费 | 117篇 |
国内免费 | 15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3篇 |
综合类 | 104篇 |
化学工业 | 18篇 |
金属工艺 | 46篇 |
机械仪表 | 156篇 |
建筑科学 | 464篇 |
矿业工程 | 161篇 |
能源动力 | 36篇 |
轻工业 | 6篇 |
水利工程 | 229篇 |
石油天然气 | 4篇 |
无线电 | 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9篇 |
冶金工业 | 22篇 |
自动化技术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60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63篇 |
2014年 | 67篇 |
2013年 | 56篇 |
2012年 | 77篇 |
2011年 | 72篇 |
2010年 | 82篇 |
2009年 | 61篇 |
2008年 | 59篇 |
2007年 | 63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51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某水电站泄洪洞进口边坡存在大量的岩质边坡开挖工程,为了研究开挖对该水电站岩质开挖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基于卸荷岩体力学理论及方法,考虑边坡开挖作用下岩体的动态卸荷变化,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和FLAC3D有限差分计算软件,在数值分析中模拟开挖并进行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高边坡在开挖过程中,随着开挖的推进,应力应变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且塑性区范围也越来越大。考虑动态岩体开挖卸荷作用比不考虑时应力应变以及塑性区变化有较大差别,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应充分考虑岩体动态卸荷作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据此制定合理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72.
本文将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的本构模型和屈服准则应用于含成组断续裂隙岩体的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结合白鹤滩拱坝勘Ⅰ线左岸天然岩质边坡的应力稳定研究,就陡倾角卸荷裂隙的分布深度、连通率和法向变形模量对边坡应力场的影响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在计算成果的基础上,对边坡在天然状态下的稳定性作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73.
日本1MN/450×450自开模平板硫化机液压系统设计上的特点为:具有液控单向阀控油回路,背压单向阀、高压缓冲卸油回路等功能完善的液压系统;严格的油温控制,推荐油温为15~60°;油箱盖与箱壁焊在一起,全部吸、回油管与箱盖(箱壁)采用法兰和接头方式联接,并具有清洗窗,密封性好;采取了降低液压站噪声的措施。 相似文献
74.
针对钻孔灌桩桩在成孔过程中的成孔卸荷问题,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对孔周土体的应力场和位移场进行分析.推导了孔周塑性区起始深度、塑性区半径的解析解,并通过算例分析了泥浆比重、土体强度参数和统一强度理论参数的取值对各解析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孔内泥浆比重直接影响着孔周土体卸荷程度.泥浆比重越大,孔周塑性区起始深度越深,塑性区范围越小.当泥浆比重大至某一定值后孔周土体不再卸荷,而是慢慢由卸荷缩孔过渡至加荷扩孔. 相似文献
75.
紫坪铺水利枢纽两条导流洞均跨越地质条件极其恶劣的F3断层,上半洞开挖过程中不断遇到塌方,探硐及旧煤洞,出口段外覆岩体单薄,临时衬砌后沉陷,收敛变形较大,运用新奥法施工原理,对塌方体采用大管棚超前预支护施工技术,对上半洞拱脚采用自钻式锁脚锚杆,洞身施加径向自钻式悬挂锚杆,围岩进行灌浆加固处理,对拱座软弱基础施加钢管桩,对导流洞出口段强卸荷区施加锚筋束进行加固处理,在以煤质页岩,泥质粉砂岩及塌方松散体为特征的条件下对围岩支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基本实现了对不良地质段的加固,确保了隧洞开挖过程中的稳定。 相似文献
76.
从卸荷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力学参数的确定、本构关系及卸荷岩体释放荷载的计算方面对卸荷工程岩体进行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卸荷工程岩体与传统的加载岩体的力学条件有本质的区别,其非线性持征更为明显。在岩体力学分析研究中,首先应划分加载区域和卸载区域,加载方向和卸载方向,加载和卸载的力学状态,然后在研究卸荷岩体工程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不同的物理力学模型,采用不同的物理力学参数,才能合理地分析卸荷工程岩体的强度与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77.
刘静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0,(5):120-125
针对新建盾构隧道近距离穿越既有运营隧道的超复杂施工工况,通过物理相似模型试验研究
了盾构施工和地铁列车移动耦合作用下既有运营隧道的变形规律,分别获得了不同穿越顺序下既有隧
道的纵向变形曲线,并就不同穿越顺序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了多线叠交新建盾构隧道合理穿越顺
序。试验结果显示:“先下后上”施工将会引起既有隧道更大的纵向沉降变形;“先上后下”下穿阶段既
有隧道的沉降量在其沉降总量中的占比更大,沉降速率更快,且两种穿越顺序下,既有隧道的纵向变形
集中在下穿隧道中心线左右1.4倍隧道外径范围内;同等施工水平条件下,“先上后下”穿越方案更有利
于既有运营隧道的保护。 相似文献
78.
79.
80.
黄庆享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34(3):289-293
基于现场实测发现的采动厚沙土层载荷传递现象,应用开发的动态载荷相似模拟系统,得出了厚沙土层采动破坏特征、工作面顶板关键层全结构的载荷总体分布规律以及顶板结构中A,B和C关键块的动态载荷传递规律;发现了周期来压期间二次“卸荷拱”现象,揭示了关键块载荷小于栽荷层全厚载荷的机理;提出了载荷传递因子的概念,给出了卸荷拱高度的计算公式和载荷传递因子的计算公式,解决了关键块上的载荷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