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4篇
  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30篇
综合类   50篇
化学工业   27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813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74篇
水利工程   4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9篇
冶金工业   10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写扬姜确凄有点难于下笔.因为这座曾是南宁名片之一的古镇现在已有渐渐被南宁人遗忘的趋向.尽管每天仍有许多外地客纷至杏来.但在黄昏到来之前,喧嚣的临江码头及偌大的停车场照样是一片静寂。  相似文献   
52.
山东省梁山县馆驿镇东尚庄村菜农唐家岭高兴得笑不拢嘴,他举着手中的茄子向笔者介绍说:“这是山东省目前最好品种——紫光茄子,是由镇蔬菜协会从寿光‘挖’来的新品种,这一个就有1斤多。”馆驿镇副镇长、镇蔬菜协会顾问陈继华给笔者算了一笔细账,“这种茄子每亩栽培3000多棵,每棵产量10斤左右,亩产3万斤,市场平均批发价格1.2元,菜农亩均毛收入3.6万,真正达到了一亩园胜十亩田的效果。”  相似文献   
53.
百年古镇黄泥,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南部,距县城27公里是潜山县的南大门,地理位置优越,是潜怀太三县交界的重镇,素有"一脚踏三县,一帆通四海"之称。自古就是商贸古镇,三面环水一面傍山,依托长河通长江的水运优势,黄泥历史上一直是人来舟往的繁荣码头,故称"黄泥港"已有数百年历史,是远近闻名的文化之乡。其中龙坦龙灯是该镇的文化名片,笔者做为灯会的组织者之一参加了龙灯节目的策划工作,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多次深入龙坦,记下了上万字田野调查笔记。  相似文献   
54.
中国的古镇     
伯益 《建筑工人》2010,31(10):1-1
<正>江浙一带的六个古镇已久享盛誉,它们分别是江苏昆山周庄、苏州同里和直镇,浙江嘉善西塘、桐乡乌镇和湖州南浔。1997年中国首个被评为世界遗产的古镇是云南丽江,丽江虽是县  相似文献   
55.
《Planning》2013,(21)
随着古镇旅游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古镇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以国内相关学者提出的古镇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理论为基础,分析重庆市磁器口古镇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问题,进而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6.
在访谈和问卷调查基础上,利用SPSS20.0与AMOS17.0对惠山古镇调研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与结构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旅游空间权能感知与开发态度显著正相关;经济感知在空间权能与开发态度间及影响感知间起中介作用;居民对古镇的旅游开发态度处于矛盾状态。研究认为,古镇空间资源开发要在平衡经济利益关系基础上关照居民空间权能诉求。  相似文献   
57.
夜游枫泾 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枫泾以河多、桥多、寺庙多、里弄多而著称。镇区内河道纵横,形态各异的古桥梁共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老的为元代致和桥,距今有近700年历史;30多处庙宇,与众多古桥形成“桥连庙,庙里桥”的特有古镇景观。  相似文献   
58.
大董 《中国食品》2010,(7):84-87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南朝·梁,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中寥寥数语勾勒出了一幅无比美妙的江南春景!我知道,此句中"暮春三月"乃是阳历的四月,那么此刻阳历的三月.江南却还是仲春.春寒料峭.乍暖还寒……  相似文献   
59.
陈炉烧陶历史始自宋元,古镇存有大量重要历史窑址,形成了极具烧造特色的聚落环境。但从上世纪人民公社化时期陶瓷产业工业化开始,烧陶产业持续衰落,劳动力流失,陈炉这膛1400年来延续不断的炉火即将熄灭,保护与发展陷入了困境。文章立足陈炉独有的烧造产业资源优势,以陈炉的“复兴为核”,从空间单元重构入手,在形态设计环节整合生产、生活、文化、产业发展空间要素,支撑产业积极转型,唤醒产业发展动力,重新点燃陶艺产业烧造的炉火,探索具有动态适应性的古镇复兴规划。  相似文献   
60.
《小城镇建设》2010,(4):106-107
<正>碛口,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朝气、底蕴深厚而又激情浪漫的地方,在这里,自然和人文共生共荣,沉稳和灵动同在并存,厚重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