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1篇
化学工业   24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58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31篇
水利工程   4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流苏帐     
孟晖 《缤纷家居》2009,(12):152-153
<正>"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温庭筠《菩萨蛮》)。古典诗词说到闺中绣帐,每每称之为"流苏帐"。"流苏"一词比较广为人知的含义,是指各种编结精美的装饰性长穗。不过,在古代,流苏一词还用于指称另一类物品——挂在帷帐内外的香球或彩球。在南宋时代的生活知识百科读物《事林广记》中,"丧祭器具之图"  相似文献   
72.
无锡,因水而生,因水成城,因水昌盛。 在这片水域面积占三分之一的土地上,亘古至今演绎着一个不变的旋律——治水。公元前12世纪末,周泰伯南迁定居梅里后,带领吴人开溪凿渎,开始农田引排水工程建设;春秋至两汉时期开挖整治了大量人工河道,唐宋时期治水事业十分兴盛,建设了大规模的“塘浦圩田”和漕运河道,明清开通黄田港、芙蓉湖围垦,  相似文献   
73.
书法至唐朝,可谓瓜熟蒂落,六朝蜕变,至此完成。在真、草、隶、篆各书体中,涌现了一批影响深远、青史留名大师级的书法家,真书与草书的影响尤著。真书书家大多脱胎于王羲之,但又兼收并蓄魏晋以来墨迹与碑版的双重传统,逐渐地从萧散妍妙的王家书派中脱颖而出,继而书风转呈严谨雄劲、法度森整之风貌。行草书家,特别是草书书家渐入佳境,  相似文献   
74.
刘国栋 《中国食品》2012,(15):80-81
从2012年开始,我们推出一个饮食文化小板块"谈古论今厨师话厨事",专门刊登有几十年工作经验的厨师们,根据考究历史、师教传承、总结经验、观察潮流,所撰写的古今饮食故事、名食文化典故、当今潮流食话。不论何种观点,都可各抒己见,宗旨是百花齐放,共同来弘扬中华饮食文化。——编者  相似文献   
75.
生态补偿是技术、是意识,也是审美.唐宋时期的文人士子把时代特质与家国天下的个人情怀融入到住居环境的营造中,形成了独特的“别业”和“草堂”.这种生态与情态结合,小情趣但大情怀的“生态补偿”是中国古代人居环境营造的华彩之一,也启迪着今天的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76.
[本刊讯]2014年12月27日,第二届中国(齐河)黑陶艺术节在齐河县中国现代黑陶艺术馆开幕,据悉,本次黑陶艺术节历时两天,280余件黑陶精品集中亮相,30余位全国顶尖的拉坯、刻花大师现场献艺。齐河作为龙山文化发祥地之一,黑陶文化产业底蕴丰厚、发展势头强劲。齐河黑陶选用黄河古道河床下纯净细腻的胶土为原料,经手工淘洗、拉坯等数十道工艺,采用独特的"封窑熏烟渗碳"法烧制而成,黑如漆、明如镜、硬如瓷、声如磬,被中外史学家称为"原始文化的瑰宝"。被列入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黑陶成为山东龙山的象征,被誉为继彩陶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又一个制陶高峰。  相似文献   
77.
论述了里坊制的形成及发展,分析了里坊制在唐宋时期的瓦解与改革,并研究了街巷制进入历史潮流的成因,指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意识的进步是促使里坊制度变革的主要原因,街巷制取代里坊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78.
青花瓷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起始于唐宋时期,成熟于元代,它的出现在我国制瓷史上有着跨时代的重要意义,正是由于青花瓷的出现,才使景德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瓷都,影响并推动世界制造业的发展。青花瓷器是我国最具民族象征意义的陶瓷产品之一,延续生产几百年长盛不衰。青花自唐代出现以来,  相似文献   
79.
李恒  王向荣 《风景园林》2018,25(1):83-89
成都水文化源远流长,城市水利自古蜀先秦至后世明清的持续建设,带动了历代兴盛。唐宋是古代成都历史上内部水系变革的最重要阶段,唐代的大规模行动构筑了"二江环抱,两水夹池"的结构体系,宋代在此基础上修补完善,又形成溪渠密布的水网,城市水利系统成熟完善。在此背景下,河道突破基本功能成为框定城市的自然骨架,园林依水而建营造出大规模的自然空间,城市环境的总体风貌也随着水网体系而确定,推动了内部自然系统的嬗变。本文梳理唐宋成都水利建设与城市的互动关系,探讨水系与自然系统的内在联系及深刻影响,最后根据目前成都颁布的规划办法,结合内部河流现状及古代历史经验,提出思考借鉴。  相似文献   
80.
《Planning》2013,(35)
中国唐宋时期实施"量出制入"理财原则,大大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得当的"量出制入"不是索求无度,以支定收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政府滥用权力,在这个意义上"量出制入"和西方公共财政理论不谋而合。我国政府财政在新形势下应当由"量入为出"转化为"量出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