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98篇
  免费   785篇
  国内免费   515篇
电工技术   410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017篇
化学工业   2659篇
金属工艺   282篇
机械仪表   590篇
建筑科学   1586篇
矿业工程   732篇
能源动力   422篇
轻工业   1205篇
水利工程   1803篇
石油天然气   265篇
武器工业   17篇
无线电   238篇
一般工业技术   526篇
冶金工业   575篇
原子能技术   341篇
自动化技术   1029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521篇
  2022年   485篇
  2021年   534篇
  2020年   508篇
  2019年   480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309篇
  2016年   389篇
  2015年   508篇
  2014年   842篇
  2013年   636篇
  2012年   718篇
  2011年   779篇
  2010年   598篇
  2009年   599篇
  2008年   726篇
  2007年   623篇
  2006年   552篇
  2005年   481篇
  2004年   481篇
  2003年   387篇
  2002年   267篇
  2001年   279篇
  2000年   207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56篇
  1996年   163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4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对甘肃夏河县唐尕昂区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土壤样品(4752 个)测试结果, 采用元素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其中的Au、As、Sb、Ag、Cu、Pb、Zn、W、Mo 等9 种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Au、As、Sb、W 元素在区内成矿潜力较大, Cu、Zn、Pb、Ag、Mo 成矿潜力较小, 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获得区内元素组合, 即F1(Au-As-Sb)区内成矿的指示性元素, F2(Cu-Pb-Zn-Ag)为多期岩浆热液活动所引起, 主要富集在热液中低温阶段, F3(W-Mo)对岩浆热液活动具有指示性; (2)通过对各元素异常分布特征及成矿潜力等因素综合分析, 圈定3 个找矿靶区,并在1#靶区工程验证中发现一条长40~280 m、厚0. 8~3 m 的含金石英脉, Au 品位为2. 14×10-6, 显示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2.
微塑料已成为全球关注热点,却普遍忽视了土壤中微塑料的污染.由于塑料地膜和污泥等大量农用,微塑料已被证明在全球土壤中广泛存在,而且丰度水平还很高.本文针对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的发生、来源与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1)农业土壤和非农业土壤中微塑料的发生、丰度和迁移;(2)农业土壤中微塑料的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3)微塑料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生物的影响;(4)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本文将为全面了解土壤微塑料污染和潜在环境影响,系统开展土壤微塑料生态风险评估及精准防控提出依据.  相似文献   
113.
利用活性碳增强微波热效应对某石油化工厂区石油烃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研究,在微波处理最佳条件下,考察场地石油烃污染土壤的处理效果,通过三维荧光(3D-EEM)和气相色谱(GC)分析了石油烃污染物的组分和去除特性,并采用菌剂强化法对修复后的土壤进行深度生物降解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碳增强微波热修复技术对石油烃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微波功率700 W、辐照15 min、土壤含水率10%、添加5%活性碳的试验条件下,可将土壤中的石油烃含量由5 700 mg/kg降至2 800 mg/kg,去除率达50.9%;GC分析表明:土壤中污染组分主要为TPH(C6-C9)、TPH(C15-C28)和TPH(C29-C36),经微波热修复后,土壤中TPH(C15-C28)去除率较高,达到70.4%;3D-EEM解析表明:微波热消解对土壤中三环芳烃及其同系物去除效果较好;对微波热修复后的土壤进行工程菌剂深度生物降解14 d后,污染土壤中石油烃含量降至716.8 mg/kg,去除率提升至74.4%,达到《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的第一类用地筛选值。  相似文献   
114.
郭兵  杨勇  杨庭  谢江浩  田相友  马蒸钊 《当代化工》2021,50(10):2332-2337
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技术对污染土壤扰动小、修复成本低、操作维护简单,已成为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到1991年至2020年近30年污染土壤原位修复领域的期刊论文共计2180篇,并对其文献类型、文献语种、来源国家、来源机构、学科、来源期刊、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最早,文章影响力最高,中国在该领域的起步较晚但发展快,截至2020年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595篇),研究机构中中国科学院发文量最多(130篇).污染土壤原位修复领域涉及多个学科,其中67.7%的文章属于Environmental Sciences学科.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英国的Chemosphere,污染土壤原位修复领域关于污染物研究热点包括柴油、重金属、多环芳烃等,原位修复技术的研究热点包括化学氧化技术、化学氧化药剂筛选、生物修复技术、表面活性剂等.  相似文献   
115.
《应用化工》2021,(1):94-97
金属文物在埋葬土壤环境中腐蚀情况比较复杂,使得保护金属文物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墓地土壤中水浸取液的F~-、Cl~-、SO_4~(2-)和NO_3~-的含量,探讨阴离子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分布特征及对金属文物的影响。结果表明,F~-、NO_3~-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整体呈升高趋势;而SO_4~(2-)、Cl~-作为腐蚀金属文物的主要阴离子,含量整体呈现出波浪状。其中SO_4~(2-)含量在距地面3 m处达到最大,并且在5.5 m处又出现小峰值;Cl~-在距地面2 m左右出现小峰值,之后一直递增,在距地面5.5 m处含量达到最大。阴离子对金属文物的影响体现在地下环境使得金属与阴离子发生电化学反应,进而加速金属文物的腐蚀。阴离子对土质文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SO_4~(2-)、Cl~-的破环性较强,这可能是由于地下环境的复杂使得土质文物出现酥碱、霉变等盐害。  相似文献   
116.
2021年1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2020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固体废物和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公告,其中,涉及热盘炉水泥窑协同焚烧处置生活垃圾技术。技术名称:热盘炉水泥窑协同焚烧处置生活垃圾技术工艺路线:生活垃圾经预处理后输送到热盘炉内可缓慢旋转的炉盘上进行焚烧,可通过调节炉盘转速调节生活垃圾焚烧停留时间。焚烧底渣进入水泥窑参与熟料反应生产水泥熟料,烟气经治理后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17.
《高电压技术》2021,47(2):687-694
接地体与土壤的接触电阻是接地网电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接地网设计中通常认为接地体和土壤是理想接触的,土壤颗粒度大时可能给地网设计带来较大误差。论文提出了一种研究接地体和土壤接触电阻的测试评估方法,建立了接地体与土壤接触电阻的测试平台,结合仿真计算对比了石墨基柔性接地材料和圆钢在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的接触特性,并提出在仿真设计中通过等效涂层的方式模拟接触电阻。研究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评估接地体和土壤的接触电阻,石墨基柔性接地材料的接触性能在典型山石地区的土壤条件下明显优于圆钢,石墨基柔性接地材料与土壤的接触电阻占工频接地电阻的1.83%~1.95%,而圆钢占比为6.79%~7.57%。  相似文献   
118.
左军  赵少锋 《电气开关》2021,59(6):65-67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提高,人们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行业随之不断发展,输配电线路逐渐遍布全国各地.当配电线路接入负荷时,通常采用传输电缆的形式接入,若此时发生雷击,雷电电磁波易通过传输电缆侵入设备,从而导致设备故障.为此,本文研究了周围土壤对架空配电线路感应雷过电压的影响.本文研究成果对后续输配电线路雷电过电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9.
[目的]草害是制约贵州半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生产上主要依靠人工除草方式,其除草成本高;化学除草是降低半夏田除草成本的有效措施,但生产上供选择的除草剂品种单一;试验旨在提供更多除草剂品种供半夏田选择应用。[方法]选用5种土壤处理除草剂,按照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在半夏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喷雾处理。[结果]50%硝磺草酮·乙草胺·莠去津SC 1500 g a.i./hm^2处理、68.8%嗪草酮·乙草胺EC1543.5 g a.i./hm^2处理对半夏田杂草防除效果最好,药后30、45 d对杂草群体总株防效、总鲜重防效均在92%以上,但50%硝磺草酮·乙草胺·莠去津SC易产生药害,不宜使用;其次为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864 g a.i./hm^2处理、240 g/L乙氧氟草醚EC 180 g a.i./hm^2处理,总株防效、总鲜重防效在69%以上;450 g/L二甲戊灵CS 742.5 g a.i./hm^2处理虽药后30 d对杂草群体总防效较好,但45 d防效较差。[结论]除50%硝磺草酮·乙草胺·莠去津SC外,其余4种除草剂均可在半夏田应用。但各除草剂对不同杂草种类防效存在一定差异,应根据半夏田杂草发生情况合理选择,科学用药,保障半夏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20.
表面活性剂在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活性剂可促进石油烃从非水相液体或固相向水相迁移和溶解,已被广泛用于石油烃污染土壤的增效修复.阐述了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综述了非离子、阴离子、生物和混合表面活性剂等的特点及其在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影响因素以及表面活性剂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