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5篇
综合类   2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7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沈中健  曾坚  任兰红 《中国园林》2021,37(3):100-105
基于2002、2007、2012、2017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应用景观生态学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厦门景观格局对热环境的影响作用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02—2017年,厦门市相对地表温度(Relativ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RLST)呈上升趋势,城区的热岛效应逐步凸显;RLST较高的区域多为耕地、建设用地,RLST较低的区域多为绿地、水体;在类型层面,绿地的景观类型比例、最大斑块指数、聚集度指数、平均斑块面积、形状指数与相对地表温度呈负相关,斑块密度、边缘密度与RLST呈正相关。耕地、建设用地的景观指数与RLST均呈正相关;在景观层面,景观分割指数、形状指数、斑块密度、边缘密度、香浓均匀度指数与RLST呈正相关;景观优势度大、聚集度高的景观类型,如耕地、绿地、建设用地对RLST影响显著。随着城区的扩张与耕地的减少,建设用地景观格局对RLST的影响逐渐加强,而耕地景观格局对RLST的影响不断减弱;景观层面的景观格局对RLST的影响作用与不同景观类型总体的结构组分及空间构型有关。随着景观结构趋于复杂,景观层面的景观格局对RLST的影响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2.
基于LCZ的广州夏季热岛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  李楠  蔡云楠  贺敏杰 《建筑科学》2021,37(6):96-104
城市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LCZ)是按照一定指标对城市空间分区研究城市热环境的通用方法.基于LCZ理论,甄选出广州市9个不同类型的LCZ地块进行空气温度实测,分析多个典型气象日下不同LCZ地块的热岛强度时空特征、气温变化特征和升温冷却率差异.结果 表明:各LCZ地块热岛效应呈现明显的昼弱夜强的日变化规律,日出后逐渐变弱,中午最弱,且部分城市形态区域出现"城市冷岛"的现象,在日落3~5h达到最强,超过4℃;各LCZ地块平均热岛强度夜间差异明显,在0.5~2.3 ℃之间,建筑密度与热岛强度呈正相关.白天差异较小,均在0.5℃左右,高宽比过高的LCZ 1因建筑相互遮阴白天形成"城市冷岛",LCZ A"城市冷岛"效应明显;各LCZ地块日低温差异显著高于日高温差异,且热岛强度日变化特征与升温冷却率变化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13.
热图像的梯度噪声剔除法及其温度场的标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云浩 《遥感信息》1999,(2):30-31,21
通过定位,配准纠正,影像处理,噪声剔除,亮度标定等步骤从而获得上海市温度场信息。本文详细地讨论了基于梯度算法的噪声剔除和温度标定的计算方法两个关键流程。实践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热图像处理和温度标定中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北京城市热岛遥感研究的应用与效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5.
柏春 《中外建筑》2009,(4):93-95
论文提出了城市“气候性面层”的概念,并指出通过规划设计引导,扩大城市面层中具有生态积极意义的“气候性面层”的比例,能够有效控制城市表面对于太阳辐射热的吸收,以及地表蓄藏水分的能力,并最终有利于缓解夏季城市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16.
城市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简写为LCZ)是一套用于城市气温研究的客观、标准、通用的局地热气候分类方法。基于LCZ方法对南京城市气温进行观测,分析了2016年夏季时段(7-9月)分布于南京城区至郊区的12个不同类型LCZ地块的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包括热岛日变化特征、平均热岛强度、日最高/最低温度差异、升温/冷却率差异。结果表明:各LCZ地块的热岛强度在日落后迅速增加,日落后3~5 h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减小,这一现象与各LCZ地块的升温/冷却率变化特征相对应;城市化强度越高的LCZ地块热岛强度越大;午间部分地块出现城市冷岛现象;水域区(LCZ G)在白天有一定的降温效果,夜间则会产生热岛效应;各LCZ地块的夜间平均热岛强度差异明显,日最低气温差异显著高于日最高气温差异。  相似文献   
17.
城市热岛效应现状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赵可新 《中国园林》1999,15(6):44-45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杭州为例剖析了热岛的成因,危害,探讨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低热岛强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利用合肥市自动气象观测站2007年1~12月资料,分析合肥市城市热岛.结果表明,不同月份舍肥市的热岛有不同的表现.无论是月平均最低气温还是月平均最高气温,合肥的城区中东部在5、6和12月份一直处在城市热岛中心;合肥热岛强度在8、9月份一直很强,不同的是从月平均最高气温上来看热岛中心集中在合肥的中部地区,从月平均最低气温上来看热岛中心则移至中东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城市热岛领域研究文献进行量化与可视化分析,有助于完善城市热岛研究的理论研究,为城市热岛新的研究方向和角度提供借鉴与参考.研究表明:(1)国内城市热岛研究年份早于国际城市热岛研究;(2)城市热岛的形成因素、城市热岛的时空特征、城市热岛与...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冬季市区和郊区晴天大气边界层结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2008年12月24—31日南京市区和郊区同步大气边界层观测资料,对晴天大气边界层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地区冬季晴天,市区近地面层气温高于江北郊区近地面层的气温,市区热岛效应明显,且热岛强度夜间大于白天;市区逆温出现的时间滞后于郊区,逆温层高度也大于郊区.夜间,市、郊区风速随高度不断增大,并在一定的高度出现一个8m/s的极值中心.市区空气相对干燥.通过典型日分析,市区14:00干岛效应显著,相同高度上相对湿度一直低于郊区.在市、郊区近地面层中,愈近地面风速愈小;近地面层中白天风速最大,夜间最小;白天,大气层结不稳定,湍流混合作用强,上下层风速的差别趋于减小.市区风速在低层受建筑物影响.相同高度上小于郊区风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