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4篇
综合类   2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8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2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城市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简写为LCZ)是一套用于城市气温研究的客观、标准、通用的局地热气候分类方法。基于LCZ方法对南京城市气温进行观测,分析了2016年夏季时段(7-9月)分布于南京城区至郊区的12个不同类型LCZ地块的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包括热岛日变化特征、平均热岛强度、日最高/最低温度差异、升温/冷却率差异。结果表明:各LCZ地块的热岛强度在日落后迅速增加,日落后3~5 h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减小,这一现象与各LCZ地块的升温/冷却率变化特征相对应;城市化强度越高的LCZ地块热岛强度越大;午间部分地块出现城市冷岛现象;水域区(LCZ G)在白天有一定的降温效果,夜间则会产生热岛效应;各LCZ地块的夜间平均热岛强度差异明显,日最低气温差异显著高于日最高气温差异。  相似文献   
22.
城市热岛效应现状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赵可新 《中国园林》1999,15(6):44-45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杭州为例剖析了热岛的成因,危害,探讨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低热岛强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23.
以邯郸市区以及周围部分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88年至2010年间5景Landsat TM/ETM+热红外波段数据反演邯郸市地表亮温,通过对多时相地表亮温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相对温度,并进行热岛分级。研究结果表明:20多年间邯郸市出现热岛区的位置相对稳定,但大面积低温、次低温区转换为中温区、次高温和高温区,热岛现象向西、南方向扩张;热岛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热岛时空分布特征及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城市化的加快导致邯郸市下垫面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4.
不同地表参数变化的上海市热岛效应时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地表参数变化与热岛效应的关系对优化城市功能分区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上海市2000、2005、2009年3个时期的Landsat ETM+卫星遥感影像,使用归一化不透水面指数(NDISI)、基于指数的植被指数(IVI)、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分别从遥感影像中提取不透水面、植被和水体;然后从时间、空间角度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上海市地表参数在这9 a中发生的变化及其对城市热环境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9 a中城市不透水面面积大幅增加,不透水面增加的代价是植被和水体大范围减少,形成了城市的热岛。上海市整体热岛强度是先增强后缓慢减弱的趋势,且热岛分布从集中型向分散型发展。  相似文献   
25.
西安夏季和冬季城市热岛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自动气象站2008年逐时气温观测资料,建立了西安市夏季和冬季城市热岛强度时间序列,采用复Morlet小波变换的方法研究了城市热岛的时间尺度(变化周期)结构及其变化特征,并利用小波方差诊断了各热岛周期振荡的强度。结果表明,冬季城市热岛的尺度结构比较简单,存在24 h和144~192 h 2个主热岛周期,夏季城市热岛的尺度结构较复杂,其主热岛周期为24 h和96~120 h。日变化和周变化是西安城市热岛的主要变化周期,强热岛主要出现在工作日,弱热岛主要出现在周末。此外,还讨论了引起城市热岛日变化和周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其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6.
城市热岛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问题越来越突出,对城市居住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探讨了城市热岛的研究方法,对国内外学者有关城市热岛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汇总,提出了城市热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对城市热岛遥感研究的趋势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7.
武汉市主城区热岛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微气候环境的影响一直受到学界及规划管理部门的关注。以武汉市主城区589个控规管理单元为样本,运用RSGIS的技术方法识别热岛空间格局,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揭示热岛空间分布的影响要素。研究发现:武汉主城区地表温度由中心向外围存在规律性起伏,呈现"双U"型结构;高温区团块集中、沿主干路分布,低温区在大尺度水体周边集中分布;热岛空间格局受"大江大湖"的生态格局以及大规模集中工业用地的显著影响,并与公共中心体系相关。为降低热岛效应,城市空间布局应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8.
现代城市中建筑物与硬化路面密集,使热岛现象加剧,生态平衡失调,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绿化用地的减少,能见缝插绿,将绿化布置从水平方向向垂直方向发展。垂直绿化不仅能够弥补平地绿化之不足,而且可以增加城市及园林建筑的术效果,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29.
以连云港及周边为例,基于Landsat TM、Landsat OLI影像数据(2000-2017年),应用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反演出连云港市区及周边地表温度,在反演地表温度的基础上计算出各地热岛强度,并进行分级,统计出各等级热岛所占面积。从时间上、空间上分析连云港市区近20年间城市热岛强度变化。从2000年到2017年,连云港市区的热岛效应面积呈现出扩大的趋势,热岛强度呈上升趋势。主要分布在主城建成区内,由过去呈一点向多点、零散向成片的分布,发展至目前呈多片块、多中心均衡分布,并有持续向外扩展的趋势。分析连云港市热岛效应特征,有利于减缓热岛效应,既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还能减少能源消耗,有效维持连云港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0.
郭飞  赵君  张弘驰  王哲  宋煜 《风景园林》2020,27(7):79-86
中国已从高速城市化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然而在全球气候变暖、城市热岛、人口老龄化的多重压力下,未来城市气候问题将日益严峻。城市风廊是有效的气候规划缓解策略,然而风环境影响因素复杂、不均匀性显著,单一模型或尺度难以充分理解、科学描述其特征。以中国北方半岛城市大连核心区为例,综合运用观测、遥感、中尺度气象模拟、城市形态参数、空间分析等多种模型和尺度进行跨学科融合研究,在全面准确描述城市地理、热环境、风环境、用地布局、城市形态特征等要素的基础上定量发掘其风廊分布,据此制定了相应的规划管控和设计策略,包括风廊布局、宽度和用地调整等规划导则以及景观设计导则等成果。研究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