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216篇 |
免费 | 2841篇 |
国内免费 | 208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040篇 |
技术理论 | 2篇 |
综合类 | 2647篇 |
化学工业 | 1382篇 |
金属工艺 | 977篇 |
机械仪表 | 2494篇 |
建筑科学 | 3049篇 |
矿业工程 | 1342篇 |
能源动力 | 1407篇 |
轻工业 | 952篇 |
水利工程 | 871篇 |
石油天然气 | 1200篇 |
武器工业 | 590篇 |
无线电 | 388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737篇 |
冶金工业 | 642篇 |
原子能技术 | 991篇 |
自动化技术 | 39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4篇 |
2023年 | 1112篇 |
2022年 | 1334篇 |
2021年 | 1537篇 |
2020年 | 1153篇 |
2019年 | 1122篇 |
2018年 | 652篇 |
2017年 | 939篇 |
2016年 | 1005篇 |
2015年 | 1215篇 |
2014年 | 2189篇 |
2013年 | 1717篇 |
2012年 | 1887篇 |
2011年 | 1911篇 |
2010年 | 1749篇 |
2009年 | 1814篇 |
2008年 | 1920篇 |
2007年 | 1486篇 |
2006年 | 1248篇 |
2005年 | 1191篇 |
2004年 | 928篇 |
2003年 | 786篇 |
2002年 | 687篇 |
2001年 | 595篇 |
2000年 | 490篇 |
1999年 | 432篇 |
1998年 | 360篇 |
1997年 | 342篇 |
1996年 | 322篇 |
1995年 | 300篇 |
1994年 | 238篇 |
1993年 | 199篇 |
1992年 | 187篇 |
1991年 | 197篇 |
1990年 | 178篇 |
1989年 | 163篇 |
1988年 | 36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22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5篇 |
1975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吴起油田致密油自2006年在寨子河油区勘探发现长8油藏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开发的主力油层有长7、长8、长9及长10,面积、储量达到较大的规模,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油田开发中占据一定的比例。但是由于地层致密、渗透性差,致密油藏开发存在产量递减快、单井产能差、采出程度低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总结目前致密油开发的一些成功经验,推广应用范围,从而为下步高效开发致密油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93.
刘东伟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3,(16):92-94
修井是油田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具有上承钻完井,下启压裂、开发采油的作用,随着海上油田开发的深入及开采时间的延长,特别是油田步入开发的中后期,修井的作用将显得越来越重要。海上油田修井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海上油田特色的修井技术,随着新型压裂增油、聚合物驱油及智能分层分注技术的应用,井下管柱结构越来越复杂,给修井技术提出了新的课题,催促修井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994.
能量回收装置是海水反渗透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投资成本高、能耗高的特点。采用适当型式的能量回收装置,可以能降低系统的成本和节能。针对某工程配套海淡项目实例,从系统规模、能量回收效率、投资和运行成本等方面,分析和比较透平式和正位移式两种能量回收系统的优缺点。分析结果表明,在当前我国淡水资源匮乏和能源供应形势紧张的情况下,有着显著高效和节能优势的正位移式能量回收装置是回收装置的主流型式。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为保证锅炉热力计算模型和算法的通用性,用网络结构方法定义了其数学模型,采用过程系统的序贯模块法作为基本算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系统总体控制、能量质量平衡、减温器喷水量和锅筒产汽量等的算法。所提出的模型与算法,能够适应各种炉种和任意受热面排列的锅炉热力计算。 相似文献
998.
999.
碳达峰碳减排目标实现过程中,充分挖掘生物质耦合发电是一项关键举措。通过Aspen Plus软件对生物质气化耦合发电体系中的气化过程进行了建模分析,重点研究了当量比和环境压力对合成气气体组分的影响,并结合计算结果探讨了合成气热值及能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当量比的增加,H2体积分数由19.47%单调降低至5.19%;CO体积分数在当量比为0.3附近达到最大值22%;CH4体积分数随着当量比的增加呈现单调降低的状态,从1.3%降至0。依托理论研究的成果,合成气体热值的曲线与CO和H2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在当量比0.3~0.35时达到最高值,然后快速下降。考虑到带入炉膛的能量还有气体显焓,提出了一种热值+显焓的合成气能量评价方式,其在当量比为0.35时达到最大值,也是生物质耦合气化系统的最优当量比区间。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气固耦合作用条件下的煤与瓦斯突出物理模拟试验结果,分析了突出过程中的温度-气压-应力体系演化过程,从热力系统能量守恒的思想出发,探讨了突出过程中多变指数的实时演化,并根据动态变化的多变指数推导出了多变过程中的瓦斯膨胀能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突出过程中的能量释放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煤体不同区域的应力变化在突出过程中共呈现3种类型,即:初始下降—波动升降—平稳回升型、初始上升—小幅下降—平稳回升型和小幅下降—平稳回升型;煤体内瓦斯压力变化过程呈现两种类型,即:初始下降—波动升降—平稳下降型与平稳下降型;煤体温度则在突出过程中表现为单一的持续下降过程。煤体卸压区和应力集中区在突出前期为定温-定压-定熵相互转换的多变过程,突出中期为定温过程,突出后期为定温-定压相互转换多变的过程;应力升高区在突出前期为定温-定压相互转换的多变过程,突出中期至后期主要表现为定温过程;原岩应力区在突出前期为定温-定压相互转换的多变过程,突出中期至后期处于一个定温-定压-定熵相互转换的多变过程。突出过程中煤体的弹性应变能释放主要来自于应力集中区和应力升高区,煤体内各区域的弹性应变能的释放都会经历一个下降随后回升的现象,且该过程中各区域的弹性能不会一次性完全释放。突出过程中越靠近工作面区域释放的瓦斯膨胀能越大,膨胀能的释放并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是呈现阶段波动式,这种波动在突出后期尤为明显。根据本文的研究,在煤体物理力学性质确定的前提下,单独释放弹性应变能或瓦斯膨胀能都可以达到降低突出发生风险的目的,若同时对两者进行处理,则突出风险降低的概率更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