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2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72篇
化学工业   3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214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9篇
水利工程   16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余翰武 《建筑科学》2006,22(6):91-94
湘西高椅村是巫水河边的一个古村落,村内有保存较好的104座明清老宅。村落融于自然之中,其和谐的布局,灵巧的庭院,古朴的气质折射出浓厚的文化积淀。本文结合对高椅村的考察,探讨中国传统聚落的择地、理水、礼乐秩序等与聚落住居环境的关系,揭示中国传统聚落在社会约定俗成中所产生的共同哲学基础和营造理念,为营建健康的人居环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2.
针对单个聚落保护的资源分配、价值整体性以及影响力等方面的局限,在当前乡村遗产集中连片保护的国家政策和学术研究趋势下,探讨乡村遗产区域性保护的规划思路与方法。从乡村遗产作为延续性文化景观的价值认知出发,建立包含空间-时间维度的区域性保护模型框架:空间维度面向价值的完整性,包含文化景观区-文化景观单元-聚落生活区3个层面,分别侧重生态、生产与生活空间;时间维度面向价值的延续性,视乡村遗产为保护的对象与发展的资源,对应于历史与未来。同时以黔东南州肇兴侗寨群为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和阐释。模型的3个空间层级划分旨在提高保护的可操作性,在各层级将乡村遗产作为保护对象和发展资源并列讨论,以期突破保护与发展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33.
易娜  黄居正 《建筑师》2006,(4):115-120
整个4月份,都在为奔赴中缅边境的娜允古城进行田野考察做各种准备——那儿地处边陲,路途偏远,却有着完整的傣族、哈尼族、广别拉祜族建筑聚落——查阅资料,调整体质,准备各种抵挡炎热,潮湿气候的物品,可人算不如开算,出发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风灾席卷了娜允所在的孟连县,期间还夹杂着冰雹。正在沮丧和遗憾之际,接到西藏山南署的邀请,在奇瑞集团的热心赞助下,前往探访山南地区的民居与建筑。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直至登上飞机我都并未曾预料到山南之行的收获如此丰富,印象如此强烈。  相似文献   
34.
左力  晁雪纯  李和平 《华中建筑》2022,(12):126-131
我国西南乡村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厚。近十几年来,乡村旅游兴起,旅游产业发展带动了乡村聚落空间的转型重构。该文基于重庆、贵州等西南山地典型乡村近十几年旅游发展驱动下乡村聚落空间特征分析,探究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促进聚落空间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贵州土河村的乡村更新实践提出在地更新的西南山地旅游乡村空间发展模式和更新路径。  相似文献   
35.
王颖  张剑辉 《规划师》2007,23(2):42-45
"青绿山水,重彩彝居"的特色资源使云南丘北县普者黑彝族小镇的旅游开发获得了经济效益,但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传统聚落风貌受到严重损害等不良后果.规划以"乡土意"为理念,对当地彝居原型进行分析、提炼,对材料工艺进行改造,预设多种"新型彝居"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营构方式,以正确引导民居改建;规划还将山体作为空间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水体引入小镇,并对水岸进行柔化处理,使聚落因水而建.  相似文献   
36.
从遗址区聚落空间的演变来研究聚落发展是乡村人地关系不可或缺的内容.基于人地关系的依存、驱动、重构3个维度的作用机理,以及遗址区聚落与遗址的互动依存、聚落对遗址的生产驱动、聚落与遗址的承载重构内涵入手,讨论了人地关系视角下汉长安城遗址区聚落空间演变的特征,探究了汉长安城遗址区聚落空间演变的影响机制.结果 发现:(1)人地...  相似文献   
37.
葛明  蒋梦麟 《中国园林》2022,38(11):34-39
论述了畔园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并探讨了一种当代的聚落方法。提出了相关设计策略,包括通过场地结构与大单元和间隙的有效结合以形成聚落;通过镶嵌术组织聚落,结合景观与建筑;通过场地建造,竖向统合场地、设施、建筑,并用中介物帮助揭示场地的质感;通过密度处理和空间开放,实现聚落的亲疏有致。畔园的设计和建造,是探讨具有文野相间、空间开放特征的聚落类型的一次尝试,并试图提出聚落中的间隙美学。  相似文献   
38.
潘莹  韩加米  施瑛  白芮 《中国园林》2022,38(12):70-75
硇洲岛作为中国第一大火山岛,是中国南海生态景观和传统文化景观保留较好的岛屿。岛内传统聚落数量众多,对其进行保护和研究对可持续性岛屿景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运用风景园林学、人文地理学、海洋地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通过田野调查和GIS对硇洲岛101个聚落进行落点,结合传统时期聚落的产业属性,分析海岛产业的开发时序。选取“滨海距离”“火山地质地貌”“岛屿土壤类型”“地下水资源”“岛礁空间分布”为敏感因子。探讨主要因子对聚落空间分布的机制,总结归纳出海岛聚落的景观格局特征。试图通过对硇洲岛传统聚落景观的分析,解析海岛先民是如何适应海岛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发展适宜的海岛产业景观,并建立较为宜居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39.
林晓丹 《中国园林》2022,38(12):121-126
旱涝共存压力下黄土台塬传统聚落形成了“围池而居”的形态,以及可识别的地域景观特征。首先,基于多次田野调查、文献查阅、历史卫星地图分析、口述史等研究方法,解析水池与传统聚落空间建构之间的关系,从“池-巷”组成的蓄水排涝体系及“池-庙”形成的地方社会场景两方面,总结归纳水池所塑造的风土聚落景观特征,并挖掘其中的生存智慧。其次,将“池-巷”蓄水排涝体系归纳为“多池联动”“分巷汇水”与“边缘拦蓄”3种模式,总结“池-庙”地方社会场景赋予水池及其周边公共建筑基础服务设施之外的文化景观作用。最后,总结传统蓄水池进出水口及配套设施的设置方式,并通过口述史记录总结水池的地方营造技艺。  相似文献   
40.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的深入推进,我们开始思考如何以海丝文化为依托,将北部湾地区的传统渔村聚落融入“一湾相挽十一国”的宏伟蓝图中,共同参与深度共建“一带一路”的大潮。以广西合浦乾江村为例,梳理广西北部湾地区渔村聚落的自然环境和成因,剖析北部湾传统渔村聚落文化空间的形态和结构,深挖传统渔村聚落的文化价值,探讨传统渔村聚落文化空间构建的新途径和方式,为传统渔村聚落文化空间的传承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