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2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72篇
化学工业   3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214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9篇
水利工程   16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低温建筑技术》2016,(7):28-30
煤炭城市作为特殊的城市群体,村庄聚落有其独特的空间格局形态。以黑龙江省鸡东县为例,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通过123个村庄的空间分布特征、聚落规模结构及格局影响因素三个方面来阐述其村庄聚落空间格局。结果表明鸡东县村庄聚落呈"中部集中,南北稀疏"、"西密东疏"空间格局态势且村庄规模普遍偏小,受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制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992.
出于材料、视角等方面的限制,此 前的多数山地民族聚落研究存在缺乏聚落空 间整体观、历史研究稀缺等问题。本文基于 人居环境科学生成整体论,融合人类学、形 态学等学科方法与材料,探索了对山地民族 聚落人居环境开展历史演变研究的可能方 法。文章首先厘清山地民族聚落“山体、河 流、水田、山林、村庄”的人居环境范畴,并且 认为应从河谷等区域层面进一步加深整体认 识;其次,本文介绍了从民族志文本与聚落 空间信息两者出发,再现或部分再现聚落演 变、生成过程的方法;最后,文章认为,生存 压力、生计模式与聚落空间这三者的辩证关 系是聚落空间演变的核心问题,须在研究中 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993.
《城市规划》2020,(5):74-82
《诗经·大雅·公刘》详细记述了先周首领公刘率领部族迁居豳地并规划营建新聚落的过程,是我国早期聚落规划的重要例证。从聚落选址、布局、营建的技术流程对全诗的结构和内容进行解读,并提出公刘聚落空间模式,相应地也厘清了诗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涵义,阐明了全诗作为规划史料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994.
徐辉  刘鑫  温泉 《世界建筑》2024,(1):73-79
本文以“族群聚居与住屋形式”合一的视域审视青铜时代西南夷的聚落建筑遗址,论述以氐羌族群为主体的康巴聚落建筑遗址中“柱造土掌与密肋邛笼”的特征,以濮越与苗瑶族群为主体的黔贵聚落建筑遗址中“抬梁穿斗与木栅干栏”的特征,以濮越与氐羌族群为主体的滇云聚落建筑遗址中“木楞井干与干栏合院”的特征,揭示了青铜时代西南夷地区的先民将其游牧渔猎与农业栽培经济相结合,产生了穿斗式、抬梁式、井干式、邛笼式及混合式的聚落建筑空间形式。该住屋形式格局中环绕式的围合感与单向度的向心性隐喻着方国神圣仪式与权力,体现了方国联盟集团的共同利益与意志,是青铜时代西南夷社会文化系统中类“尖锥体”等级结构的物质化产物。  相似文献   
995.
太湖流域的江南水乡聚落包括低乡聚落、高乡聚落及滨海聚落。过往研究较多集中于低乡及高乡区域,对滨海区域聚落形态及其成因的研究较少。文章基于“环境-人居”视角,结合潮汐对滨海地区环境的影响,从熬波煮盐、灶田垦殖、抗倭设防、沙岛求生等维度,剖析江南滨海地区传统聚落的形成过程,并揭示了团灶聚落、圩田聚落、墩汛聚落、宅沟聚落等4类典型传统聚落的形成机理及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96.
王培彦 《城市建筑》2023,(6):117-119
传统藏区民居聚落格局演变是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关于藏族人民生活、城市建设与发展、文化传承的重要宝库之一。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征,受到了来自文化信仰、民族融合、社会结构的多方面影响。着眼于生产方式的变化,探究其与城镇聚落发展演变的内在关系。通过对理塘县的历史地图进行分析,发现生产方式的变化对藏区聚落分布、街巷格局、建筑建造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与农耕生产方式主导和手工业生产主导下的城镇发展有明显差异。川西藏族聚居地区因地理环境的差异,产生了独特的生产方式,并成为决定聚落分布、空间形态、街巷格局、建筑建造等物质空间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7.
村镇体系规划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村镇体系与城镇体系相对应。若按城乡的概念划分 ,城镇体系属于城市范畴 ,村镇体系属于乡村范畴。城镇体系规划已有了成熟的经验和模式 ,而村镇体系规划仍属空白。是否有必要进行村镇体系规划 ,村镇体系规划是否应纳入城镇体系规划 ,仍是城乡建设系统有争议的问题。本文结合建设部在河北省迁安市的试点规划 ,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8.
目前,小城镇被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而予以了特别的关注,以小城镇为主导的城市化战略取向也日益明确。在实施小城镇战略的过程中,形成市镇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将小城镇的发展纳入城市系统扩张的总体考虑之中,才能切实发挥小城镇在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城市化发展滞后的局面。 一、市镇分离体制 对小城镇发展的制约 从理论上讲,“市”与“镇”是既有差别又存在密切联系的两种社区形态。相对于“市”而言,“镇”的规模较小且与乡村的关联程度较强;而相对于乡村社区来说,“镇”与“市”更为接近,因而通常被当作城市系统的  相似文献   
999.
村落的未来景象——传统村落的经验与当代聚落规划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传统村落给我们留下的丰厚的建筑文化传统与聚落规划建设的经验 ,对村落未来的建设及当代聚落规划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应对快速变化中城乡特征的管理问题,本研究基于英格兰历史景观特征理念,选取黄河口地区的利津古城及其村落群进行了历史景观特征识别研究。通过GIS历史地图叠合分析,研究人员生成了特征类型数据库,对特征变化进行了图示和定性定量分析,进而揭示了地区人地关系演变的原因。该研究旨在为地方特征的系统发掘和景观变化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