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2030篇 |
免费 | 26233篇 |
国内免费 | 1558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1363篇 |
技术理论 | 22篇 |
综合类 | 25351篇 |
化学工业 | 10178篇 |
金属工艺 | 6429篇 |
机械仪表 | 18832篇 |
建筑科学 | 18954篇 |
矿业工程 | 8547篇 |
能源动力 | 6337篇 |
轻工业 | 8811篇 |
水利工程 | 14229篇 |
石油天然气 | 8830篇 |
武器工业 | 3339篇 |
无线电 | 2264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3311篇 |
冶金工业 | 5084篇 |
原子能技术 | 1667篇 |
自动化技术 | 4991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0篇 |
2024年 | 5762篇 |
2023年 | 8619篇 |
2022年 | 9639篇 |
2021年 | 10763篇 |
2020年 | 9850篇 |
2019年 | 8074篇 |
2018年 | 4531篇 |
2017年 | 6260篇 |
2016年 | 7320篇 |
2015年 | 8200篇 |
2014年 | 12454篇 |
2013年 | 10684篇 |
2012年 | 12398篇 |
2011年 | 12483篇 |
2010年 | 11894篇 |
2009年 | 12175篇 |
2008年 | 13504篇 |
2007年 | 11973篇 |
2006年 | 9898篇 |
2005年 | 9010篇 |
2004年 | 7507篇 |
2003年 | 6740篇 |
2002年 | 5418篇 |
2001年 | 4549篇 |
2000年 | 4019篇 |
1999年 | 3245篇 |
1998年 | 2694篇 |
1997年 | 2435篇 |
1996年 | 2190篇 |
1995年 | 1813篇 |
1994年 | 1558篇 |
1993年 | 1319篇 |
1992年 | 1203篇 |
1991年 | 1089篇 |
1990年 | 1025篇 |
1989年 | 982篇 |
1988年 | 188篇 |
1987年 | 97篇 |
1986年 | 67篇 |
1985年 | 36篇 |
1984年 | 30篇 |
1983年 | 32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11篇 |
1973年 | 1篇 |
1959年 | 6篇 |
1951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使用铠装电缆测井提供的煤岩层深度与模拟测井有一定的差异,不同仪器不同方法测量的深度也有一定的误差,这影响了测井资料的质量,为提供可靠的测井深度资料,有必要研究铠装电缆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其范围,提出可行的深度校正及测量方法,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初步剖析并提出有关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32.
33.
34.
分析讨论了各种钎杆接头模型的特征与优缺点之后,认为现有接头模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将套筒与嵌入其内的钎杆看成整体,认为接头是应力波的中转机构;另一类是将套筒看成连于接头中间的刚体,认为入射波在接头处直接透射,由于中截面的运动才带动套筒的运动。目前对接头模型的评判没有统一的标准,尚难断定哪种模型最优。 相似文献
35.
采用流变学理论分析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利用Burgers模型将沥青与混合料的粘性部分与弹性部分分开,通过模型参数变化评价改性剂对沥青及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的影响,为其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6.
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场随深度变化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空军后勤回归公式:自1979年6月以来,空军后勤部工程设计局在北京南苑验路段上对厚34cm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了系统的温度状况测定[14]。根据大量实测资料,采取实测路面温度与当地实测气象资料进行相关计算的方法,推求了路面顶面温度计算公式。计算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密切的相关关系。路表面的温度回归公式:t=t0 (tmax t0)sinωt(1)式中t0-t=0时,板顶(Z=0)时的温度。一般以8点作为计算起点。tmax—板顶的最高温度;t—时间;ω—角频率为了能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分析归纳大量实测路面温度资料,对太阳照射下的路面进行了热传导理论分析,假定… 相似文献
37.
针对不同的受力特点,对工程中常用的桩筏基础进行分类,并讨论了目前常用的设计方法。重点探讨了桩筏基础空间桁架理论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明确了思路。 相似文献
38.
39.
目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计算往往采用等效荷载法或综合等效荷载法和荷载平衡法,但等效荷载法的应用是有一定条件的,一般来说用等效荷载法计算预应务构件时预应力筋的布置形状应为抛物线第二次曲线,同时在选取等效荷载类型,荷载大小及计算分析时,均采取了一些简化措施。这些措施虽然简化了结构计算,但它不能正确反映预应力结构的受力状态,不仅影响了计算精度,而且也限制了等效荷载法的应用范围。为此,笔者按照预应力混凝土的实际受力情况将预应力筋和混凝土梁作为一个整体,并将其各自离散为若干个受力单元,采用平面有限元方法进行整体分析,力图更合理地构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计算模型,更确切地反映其受力状况,提高设计精度。下面通过单跨,两跨预应力连续梁不同布筋情况下采用本方法计算的结果分析,说明其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0.
针对轻危险级和危险级中 级建筑内居室上空为平顶板的场合,提出了使用扩展覆盖面边墙型EC喷头代替普通水平边墙型喷头的见解并就相关技术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