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2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80篇
电工技术   23篇
综合类   270篇
化学工业   195篇
金属工艺   11篇
机械仪表   42篇
建筑科学   710篇
矿业工程   169篇
能源动力   32篇
轻工业   231篇
水利工程   87篇
石油天然气   1012篇
武器工业   20篇
无线电   55篇
一般工业技术   71篇
冶金工业   67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6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不同学者针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诸多研究,但各自获得的地质认识却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在地表露头和钻测井资料分析、地震层序分析的基础上,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为须上盆、须下盆2大成盆期的沉积响应;盆地周缘造山旋回变化是控制2大成盆期砂体分布的主导因素,纵向上总体具阶梯状分布特征,由坳陷中心向周边逐层超覆并阶梯状退积。须家河组主要为陆相河湖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冲积扇-冲积平原-曲流河或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模式。须下盆沉积体系受西低东高大型缓坡古地貌特征控制,总体具有不对称分布特点,湖盆中心位于川西坳陷中南段;前陆造山对须上盆沉积体系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沉积体系呈近于对称的环带状分布,前陆隆起及湖盆东移,湖盆走向明显的受古龙门山控制。  相似文献   
172.
七里北气田是川东北高含硫天然气合作项目的重点气田之一,其上二叠统长兴组气藏的开发可以延长该气田的稳产期并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对长兴组气藏的静态地质模型建立和储量评估就成为气田开发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此,利用该气田的相关地质资料,使用GOCAD软件建立起了七里北气田长兴组气藏地质模型和属性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所建立的属性模型对影响该气藏概率天然气地质储量的地质参数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进而建立了代理方程;最后,对该气藏概率天然气地质储量进行了计算,并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还对概率储量小于地质储量的原因进行了说明。该计算高含硫气藏地质储量的方法对于类似气田的储量计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3.
元坝地区深层礁滩储层多尺度地震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勇 《天然气工业》2011,31(10):27-31
川东北地区礁滩储层埋深大,空间展布复杂多变,因针对深层复杂礁滩储层的地震预测技术还不够完善,一直制约着该区的勘探发展。为此,以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礁滩储层为研究对象,对礁滩储层预测技术进行了探索和总结,形成一套以礁滩储层数值模拟技术、小波多尺度边缘检测技术、基于波形复杂程度的储层检测技术、礁滩复合体空间分布预测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地震相分析及沉积相解释技术、低频伴影技术以及“相控法”精细储层描述技术等为核心的多尺度地震识别方法,并在元坝地区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落实了元坝地区长兴组台缘礁滩复合体、礁后浅滩、礁间滩、台内滩4种类型7个勘探目标,已完钻的井均钻遇白云岩储层,并均获得工业气流,表明该技术方法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4.
北部湾盆地徐闻X3井抗高温承压堵漏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闻X3井是中石化在北部湾盆地部署的一口重点预探定向井,该井渐新统涠洲组下部地层裂缝孔隙较为发育、地层承压能力低、钻井液漏失严重且井下温度高达180 ℃,导致部分堵漏材料高温后失效,采用常规桥接堵漏和水泥浆堵漏效果不理想,需研发出抗高温承压堵漏技术。为此,通过实验室试验优选出抗高温架桥材料高强支撑剂GQJ、抗高温纤维材料SW,以SAN-2工程分布理论为指导,加入不同粒径的CaCO3和云母作为片状填充材料,并配合高失水剂HH-1及无机盐CaO,形成了抗高温承压堵漏配方,室内模拟0.5~4 mm裂缝宽度承压能力高于12 MPa。现场采用分段逐级堵漏法注入配制好的堵漏浆进行承压堵漏作业,在地层复杂情况下将地层承压能力提升至4.5 MPa,徐闻X3井第三次开钻固井期间再未发生漏失。实践证明,所研发的抗高温承压堵漏技术能够满足该井的固井施工要求,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5.
随着苏里格气田下古生界气藏的不断开发,现有的集输工艺及场站建设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为此,在综合分析该气田现有上古生界气藏气井的集输工艺和靖边气田下古生界气藏气井的集输工艺的基础上,根据苏里格气田目前完钻井的情况,选择了“小站脱水、天然气净化厂集中脱硫”的上、下古生界气藏合采气井集输工艺,确定了其主要工艺路线为:井下节流、中压串接、集中注醇、常温分离、集中处理。在对集输场站的流程、平面布置、设备选型进行分析后,确定了新的集气站流程:排污和放空共用一套系统,其余均分开设置,充分利用公用系统,减少下游处理装置负担;统筹考虑上古生界气藏气井的集输系统与上、下古生界气藏合采气井的集输系统,按照同类系统靠近布置的原则,重新进行集气站的平面部署;还对站内设备重新进行了选型,确定了中压系统下的抗硫生产设备。最后讨论了新集输工艺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研究方向。新的上、下古生界气藏合采气井的集输工艺和场站建设满足了气藏合采气井的开发要求,经济合理地解决了下古生界气藏含硫气的处理难题,为规模开发上、下古生界气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6.
在深井的固井过程中经帮会面临大段盐膏层固井问题。深井本身具有井深、温度高、水泥环薄的特点,再加上地层盐水的侵入而使水泥浆性能发生变化,加大了固井难度;而且一般水泥石本身具有硬和脆的性质,易受后续施工、射孔或地下复杂作用力的影响而发生脆裂,或与套管、井壁剥离。采用以改性纤维为主要材料的早强增塑剂QA研究出了深井抗盐塑性水泥浆体系。对塑性水泥浆的惜规性能和抗盐、抗温能力及密度可调性进行了试验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加入QA的水泥浆的惜规性能指标与不加QA的水泥浆接近,但水泥石抗裂程度明显提高,抗压强度增加25%~30%,7d的抗冲击韧性提高16.6%~22.3%,抗折强度提高18%~21%,弹性模量降低约17%;而且水泥浆抗盐性能优良,使用温度和密度范围宽,与各类外加剂配伍性好,流变性好,直角稠化,强度发展快,粘接强度高,有利于复杂地层的固井施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适宜现场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7.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的油气勘探一直未能取得突破,前人研究认为该层段主要为湖沼相沉积,缺乏良好的储集条件。为进一步搞清楚该层段的储层特征及勘探潜力,借助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通过地震相和沉积相划分,将须三段分为上、下2个旋回,预测出其有利的沉积相带。从储层发育情况、油气运移通道以及油气藏保存条件等几个方面着手,对该层段的油气勘探潜力进行了综合分析。结论指出:须三段下部旋回在川西坳陷东部斜坡带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而上部旋回在西部斜坡带也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78.
合川地区低孔低渗砂岩储层含水饱和度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合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属低孔低渗气藏,其储层孔喉结构复杂,造成了含水饱和度计算不准的问题。为此,研究了储层岩性、物性、孔喉结构和地层水特征对含水饱和度的影响,认为储层特征致使含水饱和度复杂多变,增加了储层含水饱和度的定量评价难度;以测井地质应用技术为指导,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检验所求取的含水饱和度精度,探讨了Archie公式、Simandoux公式和印度尼西亚公式所建立的3种含水饱和度模型在合川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应用效果和影响因素。实践表明:Simandoux公式的解释结果与核磁测井含水饱和度值误差在-6.1%~2.6%,更加适合于研究区复杂地质条件下泥质砂岩含水饱和度的求取,为该区低孔低渗砂岩气藏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没有适合于所有储层的含水饱和度模型情况下,油气田勘探开发时尽可能结合油气藏的储层特征多选用几种含水饱和度模型进行试算与分析,然后选取其中最适合的来应用。  相似文献   
179.
刘健  姚坤  江凡 《复杂油气藏》2010,3(3):27-30
周口坳陷东部及邻区自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研究表明,晚三叠世末区内卷入了前陆变形,主要表现为一系列逆冲推覆构造及其伴生的宽缓褶皱。随着郯庐断裂带及其旁侧断裂系的大规模左行平移,早白垩世区内出现了走滑盆地,到早第三纪,区内由于广泛伸展活动而形成了大规模的断陷盆地,这些断陷盆地在晚第三纪初发生的喜山运动中,受压抬升、消亡。  相似文献   
180.
四川盆地阆中—南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油气勘探一直未能取得突破,前期研究认为是由于缺乏丰富的马鞍塘组、小塘子组优质烃源岩所致。结合区域沉积环境,从烃源岩发育情况、储层发育情况、油气运移通道以及油气藏保存情况等几个方面入手,对该区须家河组油气勘探潜力进行了分析。结合邻区广安气田的勘探成果,研究指出:尽管阆中—南部地区马鞍塘组、小塘子组缺乏有效的烃源岩,但须家河组烃源岩仍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须家河组三段具有一定的生烃条件,须家河组五段具有较好的生烃条件;油气运移条件分析表明,天宫院、金星场和石龙2井等部位处于油气运移的有利通道上,有利于油气的聚集成藏;从油气成藏条件的配置情况来看,须四段是该区须家河组取得油气重大突破的主力层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