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909篇 |
免费 | 5203篇 |
国内免费 | 343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800篇 |
综合类 | 5130篇 |
化学工业 | 8165篇 |
金属工艺 | 2074篇 |
机械仪表 | 3947篇 |
建筑科学 | 4640篇 |
矿业工程 | 1989篇 |
能源动力 | 1140篇 |
轻工业 | 9776篇 |
水利工程 | 1611篇 |
石油天然气 | 2558篇 |
武器工业 | 892篇 |
无线电 | 837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930篇 |
冶金工业 | 1970篇 |
原子能技术 | 840篇 |
自动化技术 | 137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44篇 |
2023年 | 1785篇 |
2022年 | 2243篇 |
2021年 | 2554篇 |
2020年 | 2192篇 |
2019年 | 1866篇 |
2018年 | 1047篇 |
2017年 | 1465篇 |
2016年 | 1664篇 |
2015年 | 2372篇 |
2014年 | 5032篇 |
2013年 | 3559篇 |
2012年 | 4484篇 |
2011年 | 4554篇 |
2010年 | 4125篇 |
2009年 | 4632篇 |
2008年 | 6371篇 |
2007年 | 4199篇 |
2006年 | 3371篇 |
2005年 | 3460篇 |
2004年 | 2360篇 |
2003年 | 1780篇 |
2002年 | 1423篇 |
2001年 | 1251篇 |
2000年 | 1081篇 |
1999年 | 828篇 |
1998年 | 724篇 |
1997年 | 681篇 |
1996年 | 620篇 |
1995年 | 518篇 |
1994年 | 433篇 |
1993年 | 366篇 |
1992年 | 330篇 |
1991年 | 301篇 |
1990年 | 267篇 |
1989年 | 287篇 |
1988年 | 72篇 |
1987年 | 71篇 |
1986年 | 62篇 |
1985年 | 45篇 |
1984年 | 44篇 |
1983年 | 26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18篇 |
1979年 | 1篇 |
1959年 | 4篇 |
1951年 | 3篇 |
194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81.
孔隙润湿度是影响多孔煤泥可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煤的孔隙润湿度与其可浮性之间的内在联系鲜见报道。由于煤泥颗粒小、数目多,其孔隙被水润湿的行为难以被准确检测,采用形状规则的圆柱体多孔活性炭材料开展孔隙润湿度的机制研究,并将结果用于解释孔隙润湿度对褐煤可浮性的影响机制。通过正硅酸四乙酯和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对多孔活性炭进行疏水化改性,采用接触角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表征活性炭改性前后表面疏水性等特性,结果表明:活性炭经改性后亲水性基团含量降低以及疏水性基团产生,接触角增加67°,疏水性显著增加。采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测定改性前后的亲/疏水活性炭样品在不同浸泡时间下的孔隙润湿度,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增加,亲/疏水两种样品的T2谱的信号幅度均增加,且亲水样品的信号幅度要远大于疏水样品。亲水样品的T2g在任意浸泡时间下均高于疏水样品的T2g值,表明在相同浸泡时间下亲水样品孔隙润湿度均高于疏水样品。而当浸泡时间为10 min时,亲/疏水样品中的孔隙均会被水较好地润湿,两种样品润湿度差值最小。通过将亲/疏水样品的T... 相似文献
82.
针对外界环境的干扰及自身系统参数的不确定性对一类高阶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影响,研究在领导跟随者网络模型下系统一致性的问题.该动力学系统中含有高阶积分器耦合未知非线性动力学和未知外部干扰,采用分布式自适应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控制算法,确保神经网络对智能体非线性项进行在线逼近,滑模控制消除持续有界扰动等不确定项对稳定性的影响.首先设计出神经网络权值的自适应律,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滑模控制协议,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该多智能体系统实现领导跟随一致性,并且最终有界跟踪误差的充分条件.在同质和异质多智能体2种条件下,仿真结果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3.
为了研究时间反转超声成像对乳腺微钙化检测的有效性,通过FieldⅡ超声仿真软件,分析相关参数设置对时间反转超声成像分辨率的影响,设置点散射子模拟乳腺微钙化,对比研究理想条件及不同噪声条件下时间反转超声成像算法对乳腺微钙化检测的有效性.无论是理想条件下或是不同噪声条件下,时间反转超声成像均能突破传统B超成像分辨率极限,能够分辨出距离较近的点散射子,有效抑制噪声,而传统B超成像则对噪声较为敏感.时间反转超声成像可提高传统B超成像检测乳腺微钙化点的成像分辨率和抗噪能力.其中,时间反转多信号分类(time reversal with 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 TR-MUSIC)成像能准确定位点散射子,但纵向分辨率低;相位相干时间反转多信号分类(phase-coherent with 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 PC-MUSIC)提高了TR-MUSIC的纵向分辨率,但不能准确定位,需进行相位补偿. 相似文献
84.
以双闭环控制三相并网逆变器为研究对象,考虑数字控制产生的采样计算延迟,对其建立基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状态平均模型的改进离散迭代模型,同时对建模方法进行改进,使之可用于状态变量系数矩阵不可逆的情况。然后根据朱利稳定性判据判断离散模型雅克比矩阵的特征多项式,得出双参数系统稳定域,并绘制出分岔图进行分析,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数字控制三相并网逆变器模型进行仿真,对比编程迭代得出的折叠图,验证了稳定域及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5.
为探讨漂烫黄秋葵嫩果的力学和色泽质地变化规律以及建立漂烫黄秋葵嫩果力学质地评价方法,用TA-XT2i质地分析仪对漂烫黄秋葵嫩果横切片进行了两种接触方式的硬度测定,并测定了不同漂烫温度、漂烫时间和冷却条件下黄秋葵嫩果的硬度,同时用DC-P3色差仪进行了色泽测定。实验表明,用棱接触压缩实验的压缩功评价漂烫黄秋葵硬度优于棱面接触压缩实验;黄秋葵嫩果经40、60℃漂烫后冷激能更好地保持原来硬度、色泽,且沿长度方向其硬度呈下降趋势;经80、100℃高温漂烫后,黄秋葵嫩果发生软化和褐变;综合力学和色泽质地的分析,黄秋葵嫩果最佳漂烫方法为60℃漂烫3060s后冷激。本研究表明用棱接触压缩实验法评价漂烫黄秋葵力学质地变化是可行的,本实验为漂烫黄秋葵力学和色泽质地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6.
87.
88.
目前海绵城市规划和设计采用的降雨事件间隔时间(IETD)是根据城市排水管渠设计的5~120 min降雨历时中的上限值,没有考虑到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功能,对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从城市流域角度出发,采用耦合气象特征和流域水文特征的分析方法,将IETD定义为降雨结束到流域径流结束的时间,此定义不仅考虑了城市流域的自然特征,也考虑了海绵城市的功能,因此适用于大多数城市。以长沙市为例,通过1990年—2017年逐分钟降雨资料分析及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行政区水文模拟,得出以下结果:IETD与汇水区面积显著相关,同时也受下垫面不透水率、坡度等其他因素影响,汇水区的IETD中值为4 h。考虑到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大多数以汇水分区为单元,因此,长沙市的IETD取4 h较为合理。最后采用4 h的IETD对暴雨雨型进行设计,其结果与目前使用2 h的IETD暴雨雨型相比,雨峰位置明显提前。 相似文献
89.
如何提前预测时间偏移剖面构造形态是否发生畸变现象及其畸变类型,进而判别深度剖面构造形态是否合理,是复杂构造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难点和重点。为此,提出一种监控时间偏移剖面上构造畸变现象的方法,以构造+层速度模型为基础,沿层提取加权平均速度,得到沿层速度陷阱L-Va曲线(L代表层位;Va代表加权平均速度)。L-Va曲线形态主要有3种类型:(1)水平直线,揭示沿层没有发生速度陷阱,时间偏移剖面构造形态未发生畸变;(2)下凹曲线,揭示沿层产生"速度下拉效应"的速度陷阱,时间偏移剖面构造形态发生"向斜型"畸变;(3)上凸曲线,揭示沿层产生"速度上拉效应"的速度陷阱,时间偏移剖面构造形态发生"背斜型"畸变。观测L-Va曲线变化趋势和几何形态,可判断时间偏移剖面目标层构造形态畸变程度、背斜高点漂离方向和距离,有利于指导变速时深转换和叠前深度偏移时克服速度陷阱,对时间偏移剖面构造畸变现象进行有效校正,判定深度剖面构造形态的合理性,提高构造圈闭落实精度。一般地,同一个勘探区域和同一个构造带的地层、构造特征和层速度结构基本相同,因此,有井约束构造+层速度模型实例分析得到的认识,可以推广到无井约束的构造+层... 相似文献
90.
云平台主机资源负载预测对于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以及实现资源分配的优化至关重要,也是实现云平台服务水平协议的关键所在.有效的主机负载预测机制可促进主动作业调度,辅助主机负载平衡决策,这反过来可以提高主机资源利用率、改善作业性能、降低数据中心成本.具体来看,云平台中主机工作负载具有快速变化、波动大和长期信息依赖等特点,这使得负载预测工作变得复杂.为了解决上述预测问题,本文做了如下工作:1)实现了适合主机平均负载预测的指数分段预测模式; 2)完成了主机实际负载多步预测模式; 3)在2个真实云平台数据集进行实验,并采用3种评价函数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最终结果表明,相对于目前已经提出的主机负载预测模型,本文方法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