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166篇 |
免费 | 2177篇 |
国内免费 | 159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110篇 |
综合类 | 3363篇 |
化学工业 | 5795篇 |
金属工艺 | 1737篇 |
机械仪表 | 2819篇 |
建筑科学 | 8137篇 |
矿业工程 | 4466篇 |
能源动力 | 1310篇 |
轻工业 | 5759篇 |
水利工程 | 2365篇 |
石油天然气 | 2553篇 |
武器工业 | 241篇 |
无线电 | 276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156篇 |
冶金工业 | 2238篇 |
原子能技术 | 822篇 |
自动化技术 | 33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2篇 |
2023年 | 1026篇 |
2022年 | 1289篇 |
2021年 | 1590篇 |
2020年 | 1245篇 |
2019年 | 1047篇 |
2018年 | 520篇 |
2017年 | 891篇 |
2016年 | 1149篇 |
2015年 | 1751篇 |
2014年 | 3787篇 |
2013年 | 2501篇 |
2012年 | 3081篇 |
2011年 | 3033篇 |
2010年 | 2587篇 |
2009年 | 2748篇 |
2008年 | 4362篇 |
2007年 | 2678篇 |
2006年 | 3238篇 |
2005年 | 3671篇 |
2004年 | 1981篇 |
2003年 | 1295篇 |
2002年 | 1046篇 |
2001年 | 999篇 |
2000年 | 935篇 |
1999年 | 695篇 |
1998年 | 610篇 |
1997年 | 575篇 |
1996年 | 528篇 |
1995年 | 502篇 |
1994年 | 467篇 |
1993年 | 374篇 |
1992年 | 344篇 |
1991年 | 290篇 |
1990年 | 293篇 |
1989年 | 230篇 |
1988年 | 58篇 |
1987年 | 63篇 |
1986年 | 40篇 |
1985年 | 34篇 |
1984年 | 29篇 |
1983年 | 29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24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65年 | 4篇 |
1959年 | 4篇 |
1951年 | 3篇 |
194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92.
993.
994.
为了获得最佳的基因工程菌E.coli BL21/pET-DsbA-MalQ发酵产酶条件,通过进行诱导时间﹑诱导温度﹑IPTG的浓度﹑诱导前菌液浓度(OD600)等因素梯度实验,研究各因素对发酵产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基因工程菌的最佳诱导条件分别为:诱导时间为2.5h,诱导温度为30℃,IPTG浓度为0.5mmol/L,诱导前OD600值为0.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粗酶液的酶活为130U,相当于出发菌产酶效率的135倍。 相似文献
995.
工程预结算编制对于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可客观反馈工程经济价值,为成本管控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对如何提高施工企业工程预结算编制水平进行深入探究,首先阐述了建筑工程预结算编制的内容,其次分析了预结算编制的作用,然后总结了预结算编制水平提升对策,旨在提高经施工企业工程预结算编制水平,为施工企业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6.
本文在详细分析影响矿井回采工作面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从顶板压力集中水平、支架工作状态水平和管理水平3个方面,构建了矿井回采工作面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回采工作面的安全水平划分为4个等级:Ⅰ安全性好;Ⅱ安全性一般;Ⅲ安全性差;Ⅳ安全性极差。同时建立了分层模糊动态的评价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枣庄矿业集团新源井12101回采工作面安全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影响矿井安全的主要因素及其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97.
临界胶束浓度是表面活性剂,聚形成胶束的重要参数.双子表面活性剂是具有双亲水基团、双疏水链的表面活性剂,比常规表面活性剂具有更低的临界胶束浓度和更高的表面活性.了解影响双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内在、外在因素,有助于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析碳链和联接基团等分子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探究双子表面活性剂的自组织行为,从而更好地发挥双子表面活性剂的高表面/界面活性,开发新型高效表面活性剂.文中介绍了双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常用的测定方法,总结了双子表面活性剂疏水基团、联接基团、亲水基团、温度、无机盐等对双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并对影响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8.
999.
本文实验研究了R410A在水平内螺纹管内的流动凝结换热特性,分析了水力工况、测试管结构参数对管内制冷剂侧表面传热系数、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传热系数、压降均随着质量流速的增加、冷凝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虽然表面传热系数随着测试水Re的增加而减小,但测试水Re对压降的影响很小。利用单位压降表面传热系数对换热进行综合性能评价时发现,单位压降表面传热系数随着质量流速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冷凝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将实验数据与经典关联式的预测值进行对比,对于光滑管,除了Akers et al.关联式低估了实验数据,Shah关联式与Thome et al.关联式均高估了实验数据,并且Thome et al.关联式表现出最高的预测精度。而对于内螺纹强化管,Cavallini et al.关联式展现出最高的预测精度,而Koyama et al.关联式与Miyara et al.关联式均低估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