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48篇
  免费   530篇
  国内免费   263篇
电工技术   194篇
综合类   372篇
化学工业   119篇
金属工艺   14篇
机械仪表   47篇
建筑科学   568篇
矿业工程   66篇
能源动力   391篇
轻工业   175篇
水利工程   8096篇
石油天然气   17篇
无线电   52篇
一般工业技术   83篇
冶金工业   32篇
原子能技术   17篇
自动化技术   198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337篇
  2022年   295篇
  2021年   258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275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533篇
  2013年   513篇
  2012年   611篇
  2011年   644篇
  2010年   535篇
  2009年   620篇
  2008年   680篇
  2007年   500篇
  2006年   442篇
  2005年   550篇
  2004年   376篇
  2003年   327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人类活动对沁河流域径流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径流影响因素分析,认为人类活动影响对流域下垫成面已经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导致了流域产汇流规律发生了变化,造成径流量的减少.文中以沁河流域为例,对沁河流域近20年来的径流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对造成径流量减少的影响因素,从机理上分析了其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利用径流还原和径流还现进行水资源评价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流域泥沙的资源化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王延贵  胡春宏 《水利学报》2006,37(1):0021-0027
本文以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属性为基础,研究了流域泥沙的离散性、吸附性、可搬运性等属性,以及水沙不可分性、水沙不协调性、水沙时空分布不均匀性、水沙产生异源等特征。认为流域泥沙具有自然资源的有效性、可控性和稀缺性等属性,指出流域泥沙具有资源性,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当流域泥沙在满足技术和社会等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资源化的。提出了实现流域泥沙资源化的目标和途径,其途径主要包括填海造陆、改良土壤和引洪淤灌、淤临淤背和作为建筑材料等。  相似文献   
13.
在曼谷附近建一座枢纽大坝,为当地的农业和生活用水提供水资源,并促进渔业发展,同时也可提供一个重要的娱乐场所。介绍了方案设计、对该地区的环境影响和地区效益。  相似文献   
14.
1994年6月,湘江流域普降暴雨,湘江(株洲段)出现了建国以来的最高洪水位。本文分析了这场洪水灾害的成因,并从株洲防汛的角度,提出了今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对清江流域的环境状况,综合开发的环境效益,以及环保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云南滇池湖泊流域水土流失灾害遥感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遥感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多学科综合调查研究,对云南滇池流域水土流失状况及程度进行了调查分析。初步查明了引起水土流失灾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止对策。  相似文献   
17.
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恢复目标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志民 《中国水利》2002,(4):12-13,71
海河流域由于水资源短缺,目前正面临着“有河皆干,有水皆污,湿地消失,地下水枯竭,沙尘暴肆虐”等水生态环境危机,如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遏制并恢复生态系统,流域经济社会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甚至会发生难以想象的后果。因此,遏制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恶化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李芸  余雄 《水资源研究》2002,23(4):26-30
红河是一条发源于中国云南,流经越南,最后注入太平洋的国际河流。流域内水文特性地域差异很大,本文着重对该流域(中国云南部分)降水、蒸发、天然径流、泥沙、水质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全面的分析,产足为国际河流开发和流域内水资源内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最基本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后续水源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距黄河上游较近的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三条河调水,调水量160亿-170亿m^3,基本上能够满足黄河流域2050年左右需水要求,但是紧临黄河流域的扩大内陆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仍有较大增长。在三长河 调水方案规划的基础上,对澜沧江,怒江向黄河调水,进行了初步的方案研究,作为西线调水的后续水源,后续水源方案可调水量160亿-200亿m^3,相当于三条河总调水量,但是,调水工程规模浩大,应在三条河调水工程实施后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总结水利规划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松辽流域现在水利工作实际,进行了水利规划及战略研究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并着重阐述了松辽流域水利规划和战略研究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