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刁游 《建筑技艺》2022,(S1):226-229
通过解读柯布西耶建筑中视知觉呈现的不同策略,将之归纳为一个线索:通过制造“重叠,冲突与矛盾”来引发“思考”。以该线索审视王澍的建筑作品,发现其暗含的思维相似性,从而提供解读王澍建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2.
<正>当2012年的普利兹克建筑奖余温未散之时,王澍的又一件作品已经悄然伫立在了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内。在保护自然传统、保留文化多样的课题上,永远孜孜不倦的王澍,此次将目光集中到了距今几千年的我国古老建筑材料——夯土上。当全世界都在热衷挖掘新奇的建筑形式,寻求新型建筑材料的时候,只有少数人愿意停下脚步,回头看看,思考建筑的本源和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需求。建筑是一种载体,做有生命力的建筑,是解决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建筑师王澍曾说过:对于活的  相似文献   
63.
青瓦与反拱     
张早 《建筑师》2013,(1):92-97
2012年9月,王澍、陆文宇携瓦剧场亮相柏林,这座以编木拱桥这种传统木构技术为原型搭建的装置作品将用于2006年威尼斯双年展瓦园的六万片老瓦带到柏林。在这个叙事感很强的设计中蕴藏着王澍的设计思考及习惯,通过对其分析有助于对王澍建造哲学的解读。  相似文献   
64.
建筑师土澍客串了一回“雕塑家”。可是,他把他的“雕塑”还是做成了“房子”。其间,王澍自己又获得了一些关于建筑的新的体验。  相似文献   
65.
张永和与王澍作为当代中国建筑界举足轻重的两位建筑师,各具鲜明的创作风格及建筑思想。本文试以两位建筑师的二分宅和三合宅两个住宅建筑作品为出发点,分析并研究其创作中的异同之处。从思辨、归元、介入三个方面辨析张永和与王澍两位建筑师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66.
67.
张扬  刘松茯 《城市建筑》2014,(7):123-125
本文采用解构主义的相关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对王澍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探寻其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到现代建筑创作中。从研究的成果看,这种运用无疑是一种解构的处理手法。希望本文的研究,对中国乃至世界进行符合时代特色的地域创作产生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8.
今年的2月份,是中国建筑界历史上值得记载的一个时间,因为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和世界建筑界最高奖项都在这个月第一次花落建筑界。真是“福无双至今月至”,吴良镛院士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奖的消息在业界引起的兴奋尚未平息,王澍,这个在中国并未有绝对影响力的建筑师获普利兹克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犹如一枚核弹,带来了更大的蘑菇云。  相似文献   
69.
【声音】     
王澍(2012普利兹克奖获得者) 当你看到到处都在拆老的建筑,有那么多的材料,原来非常有尊严地在老的建筑上,忽然变成了像垃圾一样被扔在地上的时候,如果我没有反应,那说明我不是当代人,  相似文献   
70.
《建筑创作》2012,(3):9-9
2012年2月28日.普利兹克建筑奖暨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在北京正式宣布.49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这一代表全球建筑领域最高荣誉的颁奖典礼将于2012年5月25日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