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7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138篇
电工技术   67篇
综合类   364篇
化学工业   300篇
金属工艺   31篇
机械仪表   137篇
建筑科学   450篇
矿业工程   81篇
能源动力   20篇
轻工业   2429篇
水利工程   71篇
石油天然气   52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23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1篇
冶金工业   111篇
原子能技术   112篇
自动化技术   464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322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349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含 2 5mg·L- 1 的亚甲基兰的正常和无氮培养液中培养盐泽螺旋藻 ,观测盐泽螺旋藻的生长、叶绿素含量、藻胆素含量及其对亚甲基兰的脱色率。结果表明 ,盐泽螺旋藻可由染料亚甲基兰提供唯一氮源 ,但不能提供唯一碳源。在培养 8d后 ,无氮培养液中的螺旋藻液吸光度达到 0 2 1 0 ;在正常培养液下螺旋藻液吸光度为 0 32 1。盐泽螺旋藻对染料的脱色效果也比较好 ,在培养 8d后 ,无氮培养液下亚甲基兰脱色率为 85 %;正常培养液下亚甲基兰脱色率为 86%。  相似文献   
102.
Review of Studies on Rare Earth against Plant Disease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Agricultural application of rare earth (RE) has been generalized for several decades, and it is involved in crops, vegetables and stock raising in China. However, all the researches on RE mainly focus on the fields such as plant physiological activity,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mechanism, sanitation 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ecurity. Plant protection by using RE and the induced resistance of plant against diseases were summarized. The mechanism of rare earth against plant disease is highlighted, which includes following two aspects. First, RE elements can control some phytopathogen directly and reduce its virulence to host plant. Another possibility is that RE elements can affect host plant and induce the plant to produce some resistance to disease.  相似文献   
103.
基于生理参数的热舒适评价是热环境质量评估的新方法。为了提高该方法的实用性,设计了一种穿戴式、多生理参数采集模块。以Zig Bee技术为核心,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薄膜传感器、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和Ω/V变换原理分别检测脉搏、皮肤温度和皮肤电阻。实验结果表明:模块可靠采集腕部的皮肤温度和皮肤电阻,并从脉搏信号获取心搏间期序列,数据发送正常。该模块适合在自然状态下采集生理信号,有利于研究和应用多种生理参数综合评价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104.
稀土对作物的生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本文在粟钙土上,用系列培养试验、田间试验,研究了稀土在氮、磷均衡营养供应的条件下配合稀土对几种作物的增产刺激作用。结果表明,稀土喷施浓度在300~500ppm时,蕃茄增产幅度为7.1~14.9%,黄瓜增产10.1~15.9%,油白菜平均增产16.0%左右。小麦配施稀土不仅增产,并与氮、磷营养作用呈现正连应效应。几种蔬菜的品质也因此得到了改善,其增产的生理基础在于促进了体内的代谢,无机营养的相互协调改善了有机营养。  相似文献   
105.
试验设计了5个施肥水平以研究对日光温室不同季节(茬口)番茄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日光温室番茄生育进程推进,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叶绿素a/b比值冬春茬呈逐渐降低趋势,而秋冬茬呈逐渐增加趋势。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呈增加趋势,但对叶绿素a/b的比值则影响不大。在5个施肥水平中,理论施肥的叶片光合能力较强,光合作用中的关键酶RUBP羧化酶活性,以及Mg2 -ATPase、Ca2 -ATPase活性较高,尤其中位叶和上位叶的光合能力较高。  相似文献   
106.
针对目前人脸表情生成模型存在的情感类型较少、未考虑除情感以外产生表情的其它来源以及表情模式固定的局限性,提出一个分层模糊表情生成模型.该模型考虑社交、情感和生理等不同层次对表情生成的影响,利用模糊理论生成灵活、丰富的表情.基于该模型建立分层智能模糊表情生成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评价,其结果说明分层模糊表情生成在人机交互中起到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107.
针对目前特种监护设备接线复杂以及难以检查潜在健康危险的情况,提出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动态可佩戴生理监测平台,节点包括呼吸、心电、体位、体动、体温等多生理参数类型智能传感器.网关节点采用C-PRS通信方式完成数据远程准确传送.所研制仿真系统,由GPS+GPRS模块XT5开发网关,节点采用Crossbow公司的MICA2和MICA2 DOT的等类型点状系列传感器.由志愿者佩戴后,将采取的生理和位置信息准确传到500公里外的监测点,终端计算机直观地查看到了受试者传送的信息.系统稳定地工作在2.4GHz频段,发射功率-5dB,数据速率最大40kbps.初步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原型可由特种监护者工作时佩戴于身体相应部位实时动态生理定位监测.系统通讯距离远,覆盖范围大,适合于核辐射环境下应用.  相似文献   
108.
铀样品年龄与生产时间密切相关,是核法证学调查核材料来源属性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研究建立了利用230Th/234U原子数比测定铀样品年龄的分析方法。分别用229Th和233U稀释剂进行铀样品同位素稀释,利用TEVA树脂对样品中的铀和钍进行分离处理,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量229Th/230Th和233U/234U原子数比,根据铀年龄计算公式通过230Th/234U原子数比可得到样品的铀年龄。采用该方法对CRM U850和U010标准样品进行了年龄测定,结果与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测量结果一致,但较实际年龄偏大,可能是由于生产时纯化过程不完全,导致有残留的230Th在样品中。本文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铀样品230Th-234U模型年龄的测定,为核法证学调查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9.
李伍富铜矿床赋存在江浪变质核杂岩之中,矿化受滑脱断层控制.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状稳定,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磁黄铁矿、闪锌矿等硫化物,总结该矿床的地质、成矿流体特征和成矿年龄,进一步探讨矿床的成因,对于该区的找矿工作具有指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0.
研究区位于扬子陆块北缘,大别造山带和江南造山带的间夹部位。本次通过对研究区内的主要金多金属矿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定以及与邻区典型矿床对比,认为柴山金多金属矿、牌楼金多金属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壳幔混合源,且与马头铜钼矿等斑岩型矿床为同一构造-岩浆热事件的产物,暗示这两个矿床均具寻找斑岩型铜金矿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