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154篇 |
免费 | 1377篇 |
国内免费 | 81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845篇 |
综合类 | 1889篇 |
化学工业 | 4602篇 |
金属工艺 | 2778篇 |
机械仪表 | 1172篇 |
建筑科学 | 5407篇 |
矿业工程 | 2016篇 |
能源动力 | 309篇 |
轻工业 | 1491篇 |
水利工程 | 1550篇 |
石油天然气 | 558篇 |
武器工业 | 89篇 |
无线电 | 78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474篇 |
冶金工业 | 3816篇 |
原子能技术 | 212篇 |
自动化技术 | 3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5篇 |
2023年 | 606篇 |
2022年 | 929篇 |
2021年 | 1578篇 |
2020年 | 777篇 |
2019年 | 822篇 |
2018年 | 335篇 |
2017年 | 521篇 |
2016年 | 704篇 |
2015年 | 1108篇 |
2014年 | 2032篇 |
2013年 | 1354篇 |
2012年 | 1578篇 |
2011年 | 1408篇 |
2010年 | 1376篇 |
2009年 | 1310篇 |
2008年 | 1379篇 |
2007年 | 1062篇 |
2006年 | 990篇 |
2005年 | 1038篇 |
2004年 | 851篇 |
2003年 | 890篇 |
2002年 | 801篇 |
2001年 | 691篇 |
2000年 | 703篇 |
1999年 | 587篇 |
1998年 | 490篇 |
1997年 | 536篇 |
1996年 | 516篇 |
1995年 | 559篇 |
1994年 | 450篇 |
1993年 | 390篇 |
1992年 | 397篇 |
1991年 | 410篇 |
1990年 | 363篇 |
1989年 | 411篇 |
1988年 | 45篇 |
1987年 | 31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40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32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65年 | 4篇 |
1959年 | 2篇 |
194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61.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SrBi2Ta2O9(简称SBT)和V掺杂SrBi2Ta2O9(简称SBTV)陶瓷,通过TG-DTA、XRD、SEM、TEM等技术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烧结工艺、相组成和微观组织结构.研究表明V2O5是一种很好的助烧剂,掺杂后材料的烧结温度可降低200℃烧结后纯SBT均为单一的钙钛矿相SBT;掺杂后2种成型工艺所制备的SBTV除了生成少量Bi4(V2O11)外,仍主要由钙钛矿相组成;同时所有的材料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择优取向.掺杂后材料的晶粒形态发生变化棒状转化为片状.同时V掺杂后引起了晶格畸变,产生应变,SBTV材料在透射中观察到具有α-边界特征的90°畴. 相似文献
62.
用霍普金森效应及X射线研究了铁基超微晶合金Fe73.5Cu1Nb8Si18.5B9的居里温度和晶化过程。合金在500℃退火1h开始出现晶化相。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晶化相的居里点由500℃上升到570℃。同时,剩余非晶基体的居里点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3.
64.
杨晓杰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1997,(1):5-7
论述了煤系高岭岩开发利用实践中还未引起人们重视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资源勘查、矿石可选性评价、选矿工艺矿物学研究、产品方案的确定及工艺路线的选择等 相似文献
65.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铁(Ⅲ)──铁(Ⅲ)-甲基紫-过氧化氢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硫酸介质中,铁(Ⅲ)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甲基紫的褪色反应,建立了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痕量铁(Ⅲ)的新方法,其灵敏度为4.0×10(-9)g·ml(-1),测定铁(Ⅲ)的范围为0~0.70μg/25ml。方法简便、快速,分析费用低,可用于水样中痕量铁(Ⅲ)的测定。 相似文献
66.
详细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存在下铁(Ⅲ)与苯芴酮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铁(Ⅲ)与苯芴酮形成了蓝紫色的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为614nm,对比度(△λ)为74nm,摩尔吸光系数ε614为6.41×104L·emol(-1)·cm(-1),铁量在0~16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所拟方法用于磷矿样中铁的分析与邻菲罗啉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7.
69.
根据Fe~(2+)和Fe~(3+)离子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还原特性,采用DZ-I型电镀添加剂测定仪快速测定抛光液中Cr(Ⅵ)和Fe(Ⅲ)离子的浓度.实验表明,此法也适用于测定铜、铝、镍的铬酸电抛光液中Cr(Ⅵ)的浓度.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