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0篇
  免费   459篇
  国内免费   268篇
电工技术   15篇
综合类   375篇
化学工业   868篇
金属工艺   29篇
机械仪表   13篇
建筑科学   1590篇
矿业工程   511篇
能源动力   90篇
轻工业   30篇
水利工程   102篇
石油天然气   2785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3篇
冶金工业   79篇
原子能技术   14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401篇
  2022年   544篇
  2021年   500篇
  2020年   314篇
  2019年   350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270篇
  2015年   328篇
  2014年   405篇
  2013年   391篇
  2012年   366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70年代初期,水泥工业完成了以干法替代湿法、生产规模大型化、生产过程综合化及自动化为基本特征的技术现代化,适于规模生产的带预分解炉、旋风预热器系统的回转窑烧成工艺和与之相配套的原燃料及水泥成品制备工艺(即所谓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成了现代水泥生产的主流技术。  相似文献   
32.
低密度陶粒、覆膜陶粒、覆膜石英砂在浅层压裂应用中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在深层油气藏的压裂改造中是否适用,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从支撑剂的抗破碎能力、导流能力、嵌入程度对比分析了低密度陶粒、覆膜砂、覆膜陶粒的性能,结果表明覆膜陶粒在高压条件下抗破碎能力和导流能力较高,且与岩石的嵌入程度较低,说明覆膜陶粒在深层压裂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3.
对4块足尺页岩陶粒混凝土双向叠合板进行了静力堆载试验,并对其变形特征、破坏形态和裂缝开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对2块足尺页岩陶粒混凝土单向叠合板进行了静力堆载试验,以研究叠合面的滑移特征。结果表明:半普通-半陶粒混凝土叠合板和全陶粒混凝土叠合板均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较高的刚度及承载力,能够作为结构楼板使用;同时通过对单向板板侧应变的分析,叠合面不会出现滑移。  相似文献   
34.
叠后地震数据对页岩非均质性不敏感,应用叠前反演获得弹性参数极为必要。页岩可压裂性主要与石英含量有关,杨氏模量和泊松比是2个重要的参数,综合应用地震、地质、测井、微地震等信息是页岩油气"甜点"预测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5.
页岩井壁失稳是造成页岩气钻完井工期长、成本高的一个主要原因,页岩理化性能分析能够为井壁失稳预测和钻井中工作液体系的合理设计提供依据,研究发现南方海相页岩的水化膨胀和分散能力较弱,在这种情况下,仅利用传统的分析方法不能全面解释井壁失稳的原因,页岩浸泡实验能够直观地观测到岩石与流体的相互做用和裂缝延展情况,综合研究发现弱结构面沿着层理面和微裂缝不断扩展延伸是引起硬脆性页岩失稳的普遍原因。  相似文献   
36.
热阻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阻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热阻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的阻热作用,以低导热系数的陶粒替换普通石料设计SMA10热阻薄层罩面,采集混合料不同层位的温度,分析热阻薄层罩面对沥青混合料内部温度的影响,并从传热学角度对热阻薄层罩面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陶粒热阻罩面层可显著降低路面内部温度,陶粒掺量为0%、20%、40%、70%时,沥青混合料2cm层位处最大降温幅度分别为:2.7℃、7.5℃、8.4℃、21.6℃;8cm层位处最大降温幅度分别为:8.3℃、14.2℃、17.4℃、25.8℃。在密闭环境中,陶粒掺量过多在降低结构层内部温度的同时会引起表面层温度升高。因此,为了取得更好的降温效果,文中推荐热阻材料掺量为40%左右的薄层罩面。  相似文献   
37.
选择一口井测井系列,主要依据井的区域地质情况,井所钻探的地层是否存在邻井、井所钻探的油藏是否处于生产开发期等因素。测井系列的选择应满足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满足地质和工程评价需要等要求。裸眼直井段测井系列选择,除必测项目外,建议增测地层倾角、微电阻率成像、ECS元素俘获测井项目。主要解决地层剥蚀面识别问题。裸眼水平井段测井系列选择,建议增测微电阻率成像、核磁共振、ECS元素俘获测井项目。套管井测井系列选择,建议增测存储式测井项目。创新优选的测井系列和资料采集项目符合中石化南方公司的勘探要求,为涪陵工区页岩气低成本和高效开发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8.
页岩等温吸附理论模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研究页岩气吸附解析规律,对国内外页岩气等温吸附模型进行广泛调研,分别归纳总结了Herry吸附式、Freundlich经验公式、Langmuir模型、扩展的Langmuir模型等6种单组分等温吸附模型以及负载比关联式、理想吸附溶液等4种多组分等温吸附模型。分别列举单组分与多组分等温吸附模型表达式,讨论各个模型的优势与不足。选择精确的吸附模型进行等温吸附线拟合,可以准确了解吸附能力与储层压力的关系,并间接认识等温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39.
为探索页岩油注空气驱油机理,建立了基于CT扫描和核磁共振技术的页岩油注空气提高采收率在线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衰竭压力下页岩油空气驱开发效果、不同大小孔喉微观动用特征和页岩油空气驱采油机制,分析了空气含氧量、渗透率、注入压力、裂缝对页岩注空气驱油效果和不同大小孔隙原油采出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页岩储集层衰竭开采后注入空气可大幅提高页岩油采收率,但不同注入时机下驱油效率和不同级别孔喉动用程度存在一定差异。空气含氧量越高,低温氧化作用越强,不同大小孔隙动用程度越高,采收率越大。渗透率越高,孔喉连通性越好,流体流动能力越强,采收率越高。注入压力升高,孔喉动用下限减小,但易产生气窜现象导致突破提前,采收率先增大后减小。裂缝能加大气体与原油的接触面积,通过基质向裂缝供油提高空气波及系数和基质泄油面积,在合理生产压差下,注空气前进行适当的压裂改造有助于提高空气驱效果。  相似文献   
40.
基于松辽盆地油气勘探实践,结合地震、测井、地球化学等勘探开发新资料,对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全油气系统基本地质条件、油气类型、油气分布特征、成藏聚集动力、源储关系及成藏聚集模式开展系统研究。研究表明:(1)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具备全油气系统形成条件,油气资源充足、储集层类型多样、输导体系发育,形成以白垩系青山口组烃源岩为中心的全油气系统。(2)全油气系统内不同类型油气资源在沉积体系、岩性组合及物性变化等方面存在关联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常规油藏-致密油-页岩油有序共生的空间分布特征。(3)纵向上,源上常规油、源内页岩油/致密油、源下致密油有序共生;平面上,自盆地边缘向凹陷中心有序发育常规油-致密油-夹层型页岩油-页岩型页岩油。(4)构建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全油气系统源上常规油浮力充注成藏、源内页岩油滞留聚集、源下致密油源储压差充注聚集3类成藏聚集模式。提出的松辽盆地北部全油气系统新认识,为松辽盆地油气资源的整体勘探部署提供新思路,将有助于松辽盆地剩余油气资源高效勘探和新层系新领域快速获得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