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24篇
  免费   1688篇
  国内免费   847篇
电工技术   530篇
综合类   2865篇
化学工业   1083篇
金属工艺   824篇
机械仪表   1593篇
建筑科学   24323篇
矿业工程   3458篇
能源动力   276篇
轻工业   798篇
水利工程   3894篇
石油天然气   783篇
武器工业   49篇
无线电   33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84篇
冶金工业   868篇
原子能技术   26篇
自动化技术   272篇
  2024年   224篇
  2023年   843篇
  2022年   945篇
  2021年   1009篇
  2020年   840篇
  2019年   999篇
  2018年   415篇
  2017年   765篇
  2016年   869篇
  2015年   1291篇
  2014年   2378篇
  2013年   1920篇
  2012年   2340篇
  2011年   2268篇
  2010年   2310篇
  2009年   2546篇
  2008年   2464篇
  2007年   2315篇
  2006年   2099篇
  2005年   2048篇
  2004年   1728篇
  2003年   1712篇
  2002年   1685篇
  2001年   1400篇
  2000年   1247篇
  1999年   875篇
  1998年   750篇
  1997年   684篇
  1996年   635篇
  1995年   459篇
  1994年   401篇
  1993年   290篇
  1992年   298篇
  1991年   212篇
  1990年   222篇
  1989年   18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10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基于随机场模型的桩基竖向承载力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春风徐超  高大钊 《地下空间》2004,24(4):449-452,464
结合随机场理论和误差传递原理求得了利用CPT确定桩基竖向抗压承载力统计特性的理论公式。为把所得公式应用于工程实际,对相关距离、桩截面尺寸、端阻力计算范围等在程序编制中的协调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符合实际土层厚薄不均特点的统计原则。最后利用可靠度理论,对上海地区19个预制桩场地和17个灌注桩场地进行了电算,求出了上海地区利用CPT确定桩基竖向抗压承载力的可靠度指标及其统计特性。从而为桩基确定性设计方法向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过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符合实际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2.
挤密桩复合地基中桩间土挤密的特点与效果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挤密桩复合地基中桩间土的挤密规律、特点及效果检验进行了分析讨论,同时对桩距设计及桩间土挤密效果的检验与控制提出几点浅见,供参考并望指正。  相似文献   
93.
沙隆达盐矿地面沉降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测沙隆达盐矿自投产以来的地面变化:沉降速度缓慢,沉降量小,而且均匀。自然动力地质因素和水文地质因素是导致沉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开采,抚顺形成了18.41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区,需新建住宅安置居民9694户,货币补偿安置791户,维修加固住宅6657户,维修加固医院、学校等36万平方米,综合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95.
介绍某工程人工挖孔桩基础采用井点降水法降低地下水位,为桩基施工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6.
在天津海河新天地住宅小区工程施工中对建筑物基坑的支护采用了水泥搅拌桩支护方法。  相似文献   
97.
在灌注桩中使用混凝土膨胀剂可以提高桩体质量和单桩承载力。本文从膨胀机理上进行探讨。并从实践中分析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99.
100.
贾宝林 《铸造》1996,(10):40-43
对国外湿型砂高效造型方法和设备,如气冲加压实造型方法、气流增益加气冲加压实造型方法、动力冲击造型方法、静压紧实造型方法等的工艺过程及特点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介绍了国外几家有影响的铸造机械生产企业的造型技术发展过程和设备的演变,分析了关键技术的差异,为我国铸造工作者选用造型方法和设备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