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401篇
  免费   3987篇
  国内免费   1256篇
电工技术   1297篇
综合类   9091篇
化学工业   7505篇
金属工艺   648篇
机械仪表   1423篇
建筑科学   84763篇
矿业工程   10207篇
能源动力   946篇
轻工业   1426篇
水利工程   21467篇
石油天然气   561篇
武器工业   196篇
无线电   277篇
一般工业技术   8190篇
冶金工业   1076篇
原子能技术   127篇
自动化技术   444篇
  2024年   962篇
  2023年   3171篇
  2022年   4387篇
  2021年   4806篇
  2020年   3729篇
  2019年   3652篇
  2018年   1363篇
  2017年   2520篇
  2016年   2836篇
  2015年   4731篇
  2014年   8829篇
  2013年   7073篇
  2012年   9040篇
  2011年   8804篇
  2010年   7905篇
  2009年   8556篇
  2008年   8317篇
  2007年   7150篇
  2006年   6202篇
  2005年   5935篇
  2004年   5460篇
  2003年   5153篇
  2002年   4107篇
  2001年   3687篇
  2000年   3323篇
  1999年   2542篇
  1998年   2158篇
  1997年   2017篇
  1996年   1811篇
  1995年   1622篇
  1994年   1443篇
  1993年   1317篇
  1992年   1413篇
  1991年   1279篇
  1990年   1122篇
  1989年   1066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5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徐耀  郝巨涛  陆希  王利娜 《水利学报》2023,54(9):1038-1046
本文针对面板堆石坝面板顺坡向挤压破坏的钢筋压曲凸起问题开展了试验研究,采用了配有单根立筋的混凝土柱受压试验来模拟面板顺坡向的挤压破坏。试验结果证实了以往研究中无箍筋钢筋混凝土立柱抗压强度低于素混凝土柱、且钢筋保护层厚度越小强度越低的推测。与素混凝土柱相比,保护层厚5 cm钢筋混凝土柱的强度降低约10%。根据试验的破坏荷载结果,通过已有理论解反推出了立柱的侧向支撑刚度k,对于保护层厚5 cm和8 cm立柱k值相应为0.841 N·mm-2和1.032 N·mm-2。经过试验结果分析,发现钢筋混凝土立柱各截面不服从应变平面假设,受压中钢筋没有同混凝土一起协调变形,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相互作用强烈。本研究结果再次说明,限制钢筋的侧向变形是防止面板顺坡向挤压破坏的根本措施。应开展可模拟混凝土中钢筋压曲的挤压破坏数值模拟研究,为这些措施的量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利用MTS大型静、动材料试验机对溪洛渡大坝混凝土芯样开展了动态轴向拉伸试验研究,试验共计32个?220 mm×440 mm圆柱体试件。试验分别开展了不同应变速率(1×10-6/s、1×10-4/s、5×10-4/s、1×10-3/s)下静、动态单调加载和预加不同初始静载(0%、30%、60%)的单调动态加载(5×10-4/s)。大坝混凝土芯样试验成果,揭示了当前溪洛渡大坝混凝土的静态抗拉力学特征及在动态荷载作用下抗拉强度、峰值应变和吸能能力等随应变速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初始持续静态荷载对动态抗拉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数据拟合及统计分析,建立了溪洛渡大坝混凝土的抗拉应力应变曲线解析表达式。试验成果将为溪洛渡大坝抗震深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3.
针对水利工程项目海堤加高加固施工技术展开研究。结合堤坝所在水域环境的水位信息,对混凝土防渗墙的高度以及原堤坝表层的切割深度进行设计,将其作为施工的基准。借助测量网测量了堤坝当前阶段的不透水临界位置,将其作为堤坝坡角开挖的目标深度,按照错位的方式对铺膜处理后,利用高压喷射灌浆防渗施工技术,基于堤坝坡角对地基裂缝以及混凝土防渗墙进行施工。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应用设计的海堤加高加固施工技术后,坝顶、坝身以及堤坝基底的渗流量分别稳定在1.20×10-9、8.00×10-9和2.30×10-9cm/s以内,均达到了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标准。  相似文献   
994.
大坝运行安全应急预案是保障水库大坝遭遇突发事件时能有效减损的一项重要非工程措施。以某混凝土双曲拱坝为例,结合工程结构、运行特点和环境条件,对可能影响大坝安全运行的突发事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可供类似工程编制应急预案时参考。  相似文献   
995.
为探讨基于锚杆、钢拱架及喷射混凝土的供水引水隧洞支护施工要点,文章结合高安市上游水库实际情况,立足主要的地质问题,制定了施工方案,并提出锚杆、钢拱架及喷射混凝土施工的要点。结果表明,供水引水隧洞支护施工空间有限,施工难度大,对支护质量有严格要求,锚杆、钢拱架及喷射混凝土技术,具有施工适用性好、支护效果好等优势,非常契合供水引水隧洞支护施工的要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6.
当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一定程度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其对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产生积极影响,市政道路的建设也在稳步进行当中。市政道路中以沥青混凝土道路最为常见,由于环境复杂且承载较高车流量,沥青道路病害现象非常普遍。本文通过分析裂缝、车辙等沥青道路常见病害种类阐述预防病害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7.
吴家耀  刘加进  曹爱武  徐全 《水力发电》2020,46(3):73-76,127
竖井支护设计对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水利水电工程中采用正井法开挖引水竖井的工程案例较少。根据正井法施工特点,确定开挖、初衬以及拆模等工序需要的具体时间,考虑混凝土力学参数的时效特征,并结合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岩体力学参数以及开挖进尺,对初衬设计厚度、强度以及拆模时间等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套基于正井法施工,考虑衬砌混凝土力学参数时空特征条件下的衬砌设计方法。实践表明,考虑混凝土力学参数时空特征条件下的支护设计更加合理,具有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98.
针对混凝土板桩在干粗砂地基中的静压贯入问题,为了明确贯入过程中的挤土效应及贯入阻力的发展规律,利用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EDEM(Engineering Discrete Element Method)对干粗砂中混凝土板桩静压贯入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为此,提出了适用于类似试验的参数标定方法,分析了贯入过程中颗粒的运动特征。针对板桩结构的特点,对长边和短边方向的挤土效应进行了对比,并以短边为例,分析了不同高度处的挤土效应。最后,根据颗粒与桩结构的接触力,提取了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值,分析了两者在贯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贯入过程中,颗粒的运动呈现"涡流状",并随贯入过程演化;板桩沿短边方向的表面隆起量约为沿长边方向的隆起量的2倍;随着长宽比的增加,板桩结构在短边方向和长边方向的隆起值相应增加,且短边方向的隆起值与长边方向的隆起值的比值与相应板桩的长宽比近似相等;随着贯入的进行,桩侧摩阻力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在完全贯入后,侧摩阻力值约占桩端阻力的1/25;不同长宽比的板桩结构,其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单位值近似相等,并与准二维计算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999.
杨房沟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规模宏大、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期围岩稳定问题突出。为解决洞室开挖过程中普遍揭露的脆性岩体高应力破坏、缓倾结构面导致的顶拱变形破坏、喷层开裂脱落等岩石力学问题,结合施工地质、监测成果和数值模拟开展动态反馈分析,对洞群围岩稳定性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在洞室群开挖过程中,上游侧拱肩位置存在应力集中,是导致脆性硬岩发生片帮破坏的主要原因,而及时、有效的系统支护对抑制围岩应力型破坏至关重要;缓倾结构面对顶拱围岩变形与稳定起着控制性作用,主要表现为断层下盘岩体坍塌破坏和深层变形问题;在中高地应力条件下,受不利地质构造和施工质量等因素控制,洞室顶拱混凝土喷层容易发生开裂、脱落问题。通过开展施工期围岩监测反馈分析,不仅能够解释围岩变形破坏机制,而且能够为支护设计优化和信息化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为探究淡水区和氯盐环境下干湿循环对混凝土构件的影响差异,分别模拟了无氯盐和有氯盐作用的干湿循环环境,测试干湿循环前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动弹模量、微观孔结构参数及孔径分布情况,比较了宏微观指标变化程度。结果表明,两种干湿循环作用均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有少许增强作用,微观表现为孔隙率的减小;两种干湿循环均会降低混凝土的动弹模量,使混凝土内部出现损伤,微观表现为混凝土孔径分布情况变差,特别是大孔含量有增加。一般干湿循环会使混凝土抗渗性增强,氯盐干湿循环会降低混凝土抗渗性,微观表现为一般干湿循环后混凝土临界孔径减小,而氯盐干湿循环后,混凝土临界孔径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