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9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56篇
化学工业   28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1799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38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无线电   2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篇
冶金工业   14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6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陈科  戴志中 《室内设计》2013,28(4):32-36
首先,从资源科学基础理论出发界定了建筑资源的概念内涵:能够作为劳动对象投入到社会生产中创造出财富的既有建筑;然后,从社会生产视角引申出建筑资源的若干理论问题;其后,对不同类型的产品价值和生产成本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建筑资源利用方法及其中的属性操作;最后,建立对建筑资源利用中的主体需求、利用模式、产品类型及其价值、广义的生产成本等的初步认识,进而揭示出社会生产视角下的建筑资源理论要点及其关联。  相似文献   
52.
王冬 《室内设计》2013,28(1):48-51
建筑学专业二年级的建筑设计课既是学生学习设计的开始,又可以为其今后更好地学习建筑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社区活动中心设计"教学过程及模式的研讨,试图阐明两个方面的思考:一是二年级建筑设计教学的根本定位在于使学生正确地认知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并初步建立基本的设计能力;二是对地方社区生活的观察理解与对"基本建筑"的认知在设计过程中是可以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53.
陈威 《建筑知识》2013,(11):341-341,347
位于低纬度的华南地区,夏季太阳辐射占据建筑能耗比重较大,建筑遮阳是降低建筑能耗的简便而有效的措施,不同的建筑遮阳形式在不同的建筑方位上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因而会产生不同的建筑遮阳策略。  相似文献   
54.
筛:卒姆托建筑观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早 《建筑师》2013,(3):40-47
在走访了卒姆托设计的大多数建成作品后。笔者发现,他在很多项目中都通过不同构造方式的使用,对建筑所处环境中存在的诸多信息进行着过滤和筛选。这些有意识的筛选依托于对建造方式的实验,营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空间氛围及体验。  相似文献   
55.
小建筑并不会因其小而没有故事和风采。此篇《小建筑记》所推介的作品,由董春方设计的上海曲阳综治办中心,就安静地颠覆着过去人们对于此类机构性建筑的概念化认识。去岁晚秋,笔者有机会在设计者的引领下实地探访过这个建筑,并针对该建筑所引申出来的设计话题与该建筑师做过深入交谈,特缀文以(?)读者。  相似文献   
56.
方海 《建筑师》2013,(2):20-33
论文从建筑设计奖项发展史的视角入手,讨论包括普利茨克建筑奖在内的两百年来全球主要建筑奖项。评价普利茨克建筑奖的得与失和王澍获奖的原因,并对中国当代建筑创作和王澍的作品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57.
姜海纳 《建筑师》2013,(3):86-92
本文以"中国建筑研究室"从1953年4月正式成立到1964年研究室被迫撤销,隶属关系数度变更的历史始末为线索,结合档案文献与人物访谈,特别记述了"中国建筑研究室"初创时期的历史史实。及在刘敦桢的领导下"中国建筑研究室"的调研发现和重要学术研究成果。真实再现了"中国建筑研究室"的历史,阐释其对中国建筑历史理论研究的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58.
朱文一  刘平浩 《世界建筑》2013,(11):128-131
本文介绍了清华大学本科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专题“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南站改造设计”.包括建筑设计结合城市设计视角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和教学启示以及学生作业点评等。  相似文献   
59.
介绍了计算机图形在建筑设计上的应用,并进一步论述了用计算机制作建筑渲染图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60.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se new architectural works that were created within the ruins of castles and fortifications. The contribution addresses the question whether it is possible to indicate common features in these types of objects, by studying what changed and how it changed in the complexes of historic ruins by introducing a new layer: a new form in their space. The analysis covers eight complexes of castle ruins located in Europe, all being important elements of local historical heritage, all preserved in their historical forms as permanent ruins. Such places are characterised by high imageability, which is conducive to maintaining interest, despite political or ideological changes. The need to introduce new functions,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is interest, raises questions related to preserving the identity and authenticity of the place, while at the same time building relationships with modern architecture. The research concerned examples from Europe, mostly post-competition works. Research and analysis have shown that all the objects are characterised by well thought-out urban solutions and carefully selected locations of new buildings within the existing historic ruins, thereby helping maintain the structural order between the existing and the new spatial forms. Interventions within the castle ruin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modern architectural language, using modern techniques and solutions, with great attention to detail. They are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traction of new forms and the creative reinterpretation of existing architectural elements and material solutions of the monuments. The consciously applied contrast of forms and materials means that the historical heritage is being rediscovered, enriched with new, currently necessary functions. In all the described works,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spatial experiences within existing objects constituted a significant value. The examples analysed show that the experience and analysis of the broadly understood historical, urban and architectural context are conducive to the creation of valuable architectural work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examples may contribute to a broader debate on the dialogue between historical heritage and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