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2篇 |
免费 | 8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15篇 |
化学工业 | 10篇 |
机械仪表 | 4篇 |
建筑科学 | 873篇 |
矿业工程 | 1篇 |
轻工业 | 49篇 |
水利工程 | 6篇 |
石油天然气 | 3篇 |
无线电 | 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篇 |
自动化技术 | 1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57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49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49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51篇 |
2010年 | 46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44篇 |
2007年 | 66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60篇 |
2004年 | 40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有的建筑显得亲切、愉悦,有的则冰冷、淡然,这种非理性的感观回归到建筑本身,可概括为其表象上"热、冷"的属性划分,在此且称为建筑的"温度"。造成"温差"的原因和手法又那些呢?本文以贝聿铭美秀博物馆和安藤忠雄京都府立陶板名画庭为例进行比较,从文化背景、设计理念、表现手法三个部分浅析建筑从"温度"感观到内在性格的差异。 相似文献
92.
"龙安寺方丈庭园"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庭园,但其建造时期、建造者、建造意图都未有定论。本文认为此园是对中国五台山的描绘。自古以来五台山的文殊菩萨信仰非常兴盛,从8世纪开始有多位来自日本的高僧到访过五台山,并将佛像、绘画等带回了日本。以此为依据在13世纪绘制而成的"五台山文殊菩萨骑狮像",中央石峰的形态与"龙安寺方丈庭园"中央置石组群造型相同,可以推断"五台山文殊菩萨骑狮像"中的石峰是其描摹的原型。 相似文献
93.
94.
95.
96.
97.
Neil Spiller 《Architectural Design》2014,84(4):118-127
Neil Spiller , the Hawksmoor Chair of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and Deputy Pro Vice Chancellor of the University of Greenwich, London, has an unrivalled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for the virtuosity of his visionary graphic work. Here, in a highly personal and poetic eulogy to Lebbeus Woods, Spiller pays tribute to his master through the lens of his own work, where detail becomes an important element in an imagined, augmented world in which the concrete or the specific lends credence to the fictional. 相似文献
98.
晚清以来的一百多年间,因夏季避暑的需要,重庆城内一些私家园林中相继修建了一批具有山地特征的花园式石屋.这些石屋又多少带有外来园林建筑文化影响的痕迹.通过对其中3处石屋的考察,从地理环境、形态特征、雕饰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9.
试析扬州园林的北方风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扬州园林有"北雄南秀"的风格,北雄的风格表现在山水园具有北方气象,宅园的早园水作,建筑的尺度大和色彩鲜艳.究其原因有皇族官家园林的沿革、帝王的多次抵扬以及古代便利的水陆交通.当然,扬州园林的风格,有时是很难明确区分是南是北,应该说二者已在融会后有了创新.扬州园林是雄伟中寓明秀,是健笔写柔情,是自成一格的 相似文献
100.
本文首先就建筑、环境、禅文化等相关概念作了一个初步的阐释;接着概略地分析了中国禅文化的发展和及其与中国古代建筑环境的关系,以及当代建筑建筑环境艺术所面临的挑战;最后着重就中国当代建筑建筑环境艺术如何承传与发扬中国禅文化,设计出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环境艺术等问题提出了个人的看法;进而指出重塑精神家园将也必将是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