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63篇
化学工业   110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18篇
建筑科学   518篇
矿业工程   22篇
能源动力   61篇
轻工业   59篇
水利工程   33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篇
冶金工业   30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1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李旭  巫嘉  巫纪光 《华中建筑》2010,28(1):57-59
该文通过对湖南潇湘技师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的分析介绍,阐述了校园建筑应以人为本,与生态环境相融合。同时为现代新校园的设计提出创造性的理念。  相似文献   
82.
In performance-based architectural design optimization, the design of building massings and façades is commonly separated, which weakens the effectiveness in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In response, this study proposes a hybrid massing-façade integrated design generation and optimization workflow to integrate the two elements in an evolutionary design process.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approaches, the proposed workflow emphasizes the diversity of building design generation, with which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building massing forms and façade patterns can be systematically explored. Two case studies and a corresponding comparison study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icacy of the proposed workflow.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ization can produce designs coupling the potential of building massings and façades in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In addition, the optimization can provide information that supports early-stage architectural design exploration. Such information also enables the architect to understand the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synergy of building massing and façade design.  相似文献   
83.
Planners, designers, environmentalists, concerned citizens,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are interested in the management and preservation of small rare and unique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Scholars have discovered that land-use and visual quality metrics often co-vary together and that various land-uses reside on a continuum scale from high respondent preference (biospheric land-uses) to low respondent preference (noospheric land-uses). This study assessed and documented the visual metrics for the Maxton Plains alvar/alvar grassland plant communities found on Drummond Island, Michigan, USA. These unique, small, and rare landscape types are not usually studied by large-scale visual quality mapping efforts which assess urban areas, woodlands, water, farmland, pastureland, and prairies. The visual metrics were assessed using two versions of predictive visual quality assessment models. Results from 60 field photographs reveal that the visual metrics assessment for the Maxton Plains alvars/alvar grasslands have a moderate visual preference, consistent visual quality scores: ranging from the low to middle 50s with the first equation and high 40s to low 50s with the second equation. Compared to many landscape and land-uses, these environments have scores that indicate a moderate visual preference and appreciation. Scores beyond±2.5 of the mean would indicate a significant (p≤0.05) perceivable drift from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The visual metrics provide a numerical framework for managing the spatial contents within and adjacent to the alvars. Landscape features such as buildings, invasive woodlands, agriculture, and pavement would all decrease the visual quality beyond the ± 2.5 score range.  相似文献   
84.
近年来,生态低碳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全世界应对日益恶化的环境和生态危机的普遍共识。规划业界针对如何将这一理念运用于规划的编制之中作了许多尝试。该文以洛阳环龙门山生态保护与利用规划为例,通过GIS生态敏感性评价、GIS生态旅游适宜度分析建立生态本底;结合保护与开发的理念,确定规划方案;接着采用将碳氧平衡法量化评估确定规划方案;最终划定生态调控单元,实现区域内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全域控制,保证规划方案的落实。  相似文献   
85.
关键词分析是文献计量的一种方法。它能快速、客观和直观地了解某个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重视,近年来有关生态的研究逐渐从纯粹的郊野自然走向城市自然。搜集了2004-2013年10年间《景观与城市规划》(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期刊刊载的有关风景园林学生态方向的文献,将文献中的关键词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热点进行统计和分类,提取出高频关键词,并根据文献摘要内容,对有关风景园林学科的生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出近10年期刊中有关风景园林学科生态研究热点,为掌握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动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6.
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城、新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加快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徐州市西部新城依托自身发展优势及克服自身发展劣势,以及顺应当前的政策和产业发展趋势—发展旅游业、健康服务业和养生养老服务业,提出"智慧云都、生态绿城"的规划理念,对用地结构、产业发展、道路系统和绿地景观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规划,着力于打造一个融智慧服务中心和健康生态绿城为一体的西部新城。  相似文献   
87.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 市与自然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安 全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前提。 作为广州市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生态城市规划 的样本和示范,海珠生态城未来将建设成为 “以万亩果园为核心、具有岭南水乡魅力的 花城、水城、绿城特色生态城市样板区”。 构建海珠生态城的生态安全格局极为重要, 规划不应仅停留于理念、目标和方法研究 层面,而应更加突出生态文明实践,从战略 构想逐步走向规划实施。本文对海珠生态 城的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构建进行分析研 究,对广州中心城区的生态安全格局进行了 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88.
文化生态与建筑地域性在概念上 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建筑是整体区域文化 系统中的具体文化要素,而文化生态与地域 性的本质含义是一致的。由此可以使论文通 过文化生态学整体与要素关系的理论分析 北欧木建筑的特征与规律,旨在更好的理解 和借鉴其地域创作的成功因素。作为地域整 体文化的具体要素和表现载体,北欧木建 筑充分体现了平实、自然和高艺术品味的特 征,与区域文化整体特征形成呼应。并通过 把握切入点、突出主特征和保持高水准的 建筑创作策略,形成卓越的地域建筑景观, 有效反推动了区域整体文化特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9.
从整体的地景综合到跨学科的地景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景"一词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且这个概念本身即蕴含着一种固有的整体观。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就已经产生了若干种相异的安排和布置地景的方式,不同的方式运用着不同的观念和方法。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类,第一是自然科学,其中地景生态学起着主导作用;第二是人文科学,其中多运用历史地理、历史生态学、人文主义和符号学等手法的途径;第三是应用科学,主要是指地景设计、建筑设计与规划领域。每一分类都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地景。本文对不同类别的地景研究进行比较,但直到目前它们也还没有形成共同的观念、相同的目标和统一的描述语言,至于如何在"跨学科"的地景科学的框架下实现具有创造力的综合创新也就更无法明确。但必须明确的是,对于地景,无论是管理还是规划,我们面对的都是一块相同的土地,是面对同一对象来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这个过程就必须采取综合的方法,就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跨学科的合作。  相似文献   
90.
化工原理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我校实际阐述了化工原理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着重就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讨,总结了我校化工原理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