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6篇 |
免费 | 33篇 |
国内免费 | 6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2篇 |
综合类 | 117篇 |
化学工业 | 11篇 |
金属工艺 | 5篇 |
机械仪表 | 7篇 |
建筑科学 | 338篇 |
矿业工程 | 24篇 |
能源动力 | 10篇 |
轻工业 | 1篇 |
水利工程 | 45篇 |
石油天然气 | 9篇 |
无线电 | 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9篇 |
冶金工业 | 93篇 |
原子能技术 | 9篇 |
自动化技术 | 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69篇 |
2010年 | 59篇 |
2009年 | 113篇 |
2008年 | 87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39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1.
对同济大学强震监测台在汶川地震中测得的地震记录进行频谱特性分析,以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为研究对象,应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计算模型,分析了该结构在这一实测地震记录作用下的响应特点,并将其与调幅后的El Centro波、Taft波和上海人工波作用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探讨了远震对深覆盖场地上高层建筑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汶川地震同济波的峰值加速度很小,但是2~3.5s的长周期分量卓越性却十分突出,共振效应造成长周期的高层建筑地震反应明显。 相似文献
22.
“5·12”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崩塌滑坡堵塞主河形成堰塞湖,并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在未来3~5年内泥石流灾害将成为震区的主要灾害之一,危害居民、交通、通讯和重要工程设施安全。构建系统的次生山地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和体系是震区减灾的重要措施,也是灾区恢复重建防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规划,四川地震区将专业监测灾害点2998处以及建设6处重点城镇和区域山地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为了保证山地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健康运行,监测预警系统须具有无线通讯、无人职守、低功耗且独立电源支持、实时性等功能,参照国内外监测内容,已由山地灾害形成背景条件、激发因素、成灾体、监测系统、综合信息处理平台、预测预报与警报发布等模块,分析了地震条件下山地灾害的形成的临界指标和适应震后环境的监测预警信息传输网络,并建立地震区山地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初步构想。特别针对信息传输问题,提出引入无线传感器网络,绘制应用示意图。 相似文献
23.
汶川地震建筑物的震害调查以及今后的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的实际地震震害调查,论述了不同地震地区建筑物的震害情况、震害原因,并提出了今后要解决的课题。调查结果发现,成都震害较轻,基本上没有受到大地震的考验。都江堰、绵竹、北川、映秀等地区震害较严重,特别是1990年以前兴建的预制楼板砖混结构房屋的震害特别严重,大部分都属于濒临倒塌的危房,已无法修补。但2000年以后按新规范兴建的房屋相比之下震害较轻,有的甚至基本上完好无损,表明我国现行的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基本上能满足抗震设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4.
基于声波与振动探测的地震灾害生命搜索系统信号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基于声波与振动探测原理的地震生命探测系统的研制在我国灾害生命搜索救助领域中占有重要位置.对于其中数理模型的研究是研制和开发声波、振动生命探测定位仪的基础.测试实验表明,在声波与振动灾害救助系统中,所采集的信号带有大量的随机噪声,为了提高信噪比,必然要进行滤波.本文用的是小波变换的去噪方法.同时,从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可能是从多个振源发出的,这就要涉及到多源信号的分离问题.为此,引入了独立变量分析(ICA)的分离方法和傅立叶变换加以解决.当找到需要的信号后,通过相关函数分析自动获取多道信号的相对时差,进而求取振源的位置. 相似文献
25.
安县晓坝镇处于"5.12"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受灾严重,不具备重建条件,需选址重建。在野外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勘查和室内试验,深入研究了晓坝镇灾后新建场址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研究表明,新建场址主要土层为粉质粘土和淤泥质土,属高压缩性软弱土;地下水埋深浅,对基础施工和地基土承载力影响大;建筑场地类别Ⅱ类,属抗震不利地段。提出了深层水泥土搅拌法和换填地基两种软基处理方案,以及加强地基基础抗震设计等措施。 相似文献
26.
长周期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效线性化法和时程分析法,对4个周期不同的10层隔震结构进行等效线性化和时程分析,通过对比加速度反应谱,发现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设计反应谱的长周期段反应谱偏大,并提出了隔震结构长周期段反应谱修正公式.对5层钢框架隔震结构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数值时程分析、规范反应谱计算.结果表明,时程分析法的结果和振动台试验的结果比较接近,而按照规范反应谱的等效线形化方法计算出的结果与振动台试验的结果有一些偏差,加速度反应谱修正后结构的地震反应更加接近试验实测的结果,表明了新提出的反应谱取值在进行多质点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时计算精度良好. 相似文献
27.
地形形变监测与分析对于研究汶川地震对震区及青藏板块地形变化的影响有重要意义。通过收集相关监测点的汶川地震前后地形形变数据,采用统一模式进行数据处理,将震前与震后的形变监测成果归算到ITRF2005参考框架和2008.363(2008年5月12日)历元,计算得到震中区域的大地基准造成严重破坏,监测点形变位错,水平位移量达243cm,沉降量达68cm,隆起量达36cm。并对汶川地震地形形变监测进行分析,认为位于“映秀镇—北川—青川”断裂带西侧块体呈现向东南方向移动并呈现隆起趋势;东侧块体向西北方向移动并呈现下沉趋势;北侧块体向东北方向移动,南侧块体向西南北方向移动,块体两侧形成了明显挤压形态。上述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汶川地震产生的机理和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提供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8.
“5·12”汶川地震滑坡特征及失稳破坏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5·12”汶川特大地震不仅大幅度降低了地震区斜坡的稳定性,而且还诱发了大量滑坡等地质灾害。通过对灾区地震滑坡灾害进行野外深入调查,对“5·12”大型典型地震滑坡的基本特征等进行归纳、总结,并以青川县东河口滑坡为例,对该大型滑坡的基本特征及失稳破坏模式进行分析。分析得出,东河口滑坡是一个强震作用下的高速远程型坡体运动,其运动阶段大致可分为启程滑动、近程飞越、碰撞和远程流动3个阶段。该滑坡的失稳破坏模式可简单概括为拉裂→裂纹扩展、趋于贯通→斜坡失稳、凌空滑出→滑坡解体、流动→堆积。 相似文献
29.
汶川特大地震后民营企业恢复重建的调查分析与救助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优化统筹思想与方法构建灾后民营企业救助模式研究的基本框架;对民营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借助SPSS软件,从企业评估、类型划分和因素分析三个层面展开对民营企业救助分析,提出对民营企业救助的引导重建模式、全面重建模式、联合重建模式和改造重建模式。 相似文献
30.
将调查的建筑物的破坏状态分为五个等级,用文[10]中建立的计算城市建筑物震害指数的简易方法对合肥市重要公共建筑的震害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对政府决策和地震灾害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