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8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8篇
电工技术   38篇
综合类   65篇
化学工业   1443篇
金属工艺   57篇
机械仪表   82篇
建筑科学   103篇
矿业工程   13篇
能源动力   666篇
轻工业   112篇
石油天然气   21篇
武器工业   13篇
无线电   2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2篇
冶金工业   39篇
原子能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3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溴系阻燃剂五溴甲苯的合成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甲苯经溴化制得五溴甲苯,重点考察了催化剂掺杂质量比、催化剂的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合成产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Bu2SnCl2):m(AlCl3)=1:1作为复合催化剂,对合成五溴甲苯有着良好的催化活性,当m(复合催化剂):m(甲苯)=0.05,n(甲苯):n(溴)=1:7.5,n(溶剂CCl4)...  相似文献   
972.
以三氯氧磷、间苯二酚及苯酚为原料,合成阻燃剂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RDP);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时间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n(三氯氧磷)∶n(间苯二酚) ∶n(苯酚)=4.5∶1.0∶3.7,催化剂无水氯化镁用量约为间苯二酚质量的2.5%,第一步反应温度85~90℃,反应...  相似文献   
973.
研究了四苯基间苯二酚基二磷酸酷(RDP)和氢氧化铝复配阻燃体系对PC/ABS合金性能的影响;并以马来酸酐接枝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ABS-g-MAH)为相容剂,考察了ABS-g-MAH的用量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阻燃体系可显著提高PC/ABS合金的阻燃性能,当RDP为14份、Al(OH)3为6份时,氧指数可达到32%;相容剂的加人能够明显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最佳用量为6%,但使体系的黏度增加,熔体质量流动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974.
分别采用环保阻燃剂十溴二苯乙烷(DBPE)/三氧化二锑(Sb2O3)和聚磷酸铵(APP)对PA6/POE-g-MAH合金进行阻燃改性,同时以纳米有机蒙脱土(OMMT)作为辅助阻燃剂,讨论了阻燃剂种类、用量和配比对合金燃烧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BPE/Sb2O3在该体系中具有比APP更高的阻燃效率;OMMT与DBPE/Sb2O3和APP在合金的阻燃改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所有阻燃成分对合金的韧性均产生负面影响;DBPE/Sb2O3和APP使得体系的拉伸强度下降,而OMMT发挥了一定的补强作用;当DBPE/Sb2O3与APP组成的复配阻燃体系中二者的用量分别为10份和40份时,合金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975.
次磷酸铝协效MCA阻燃三元乙丙橡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宪涛  姜宏伟 《弹性体》2011,21(3):59-63
以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为阻燃剂、二乙基次膦酸铝(ADP)和次磷酸铝(PAH)为阻燃协效剂,制备了无卤阻燃三元乙丙橡胶(EPDM)材料,并研究了其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阻燃剂MCA用量为76份、ADP用量为14份、PAH用量为10份时,EPDM垂直燃烧级别达到FV-0,氧指数为30%,拉伸强度为6.7 MPa,拉断伸长率为330%。  相似文献   
976.
ZnO、PA6及APP对聚丙烯的协同阻燃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SEBS-g-MAH)为增容剂,研究了氧化锌(ZnO)、聚酰胺6(PA6)及聚磷酸铵(APP)对聚丙烯(PP)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观察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加入1%的ZnO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APP/PP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而加入10%的PA6后,APP/ZnO/PP复合材料的氧指数(OI)可提高到36.8%,经5%SEBS-g-MAH增容后,PA6/APP/ZnO/PP复合材料OI值可进一步提高至38.9%;APP的加入明显降低了PP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但ZnO、PA6和SEBS-g-MAH的加入可以显著改善APP/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ZnO的加入提高了PP炭层的致密性,而添加PA6后,炭层呈现明显的片状致密结构。  相似文献   
977.
通过观测可膨胀石(墨EG)的宏观和微观结构,探讨了EG的分解成炭性能,利用热失重分析仪研究了EG与EG阻燃ABS的热失重行为,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EG阻燃ABS膨胀炭层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EG自身膨胀后具有独特的"蠕虫"状结构,使EG炭层具有尺寸效应和负载作用;EG阻燃ABS形成了致密、耐高温的膨胀炭层,发挥隔氧、隔热作用,并且炭层呈现多孔的发泡堆砌结构,结构稳定性提高;EG膨胀炭层的负载催化作用促进了ABS的热氧降解反应和交联成炭反应同,时EG炭层能够保护ABS成炭产物提,高实际残炭量。  相似文献   
978.
新型磷-氮系复配阻燃剂在聚丙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新型磷-氮系阻燃剂与聚磷酸铵(APP)复配成膨胀型阻燃剂,对聚丙烯(PP)进行阻燃改性。研究了阻燃PP的阻燃性能、热分解过程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复配阻燃剂添加量为30%时,阻燃改性PP的氧指数和垂直燃烧等级分别达到32.3%和UL94 V-0级,拉伸强度为37.4 MPa,缺口冲击强度为39.5 kJ/m2,并且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79.
以高聚合度聚磷酸铵(APP)为酸源,聚酰胺6(PA6)和改性PA6(MPA6)为炭源,4A分子筛为协效剂,对ABS进行无卤阻燃研究,考察了各试样的氧指数、热失重行为和炭层形貌,同时选用MPA6和乙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嵌段共聚物(E-MA-GMA)弹性体对阻燃材料进行增韧改性。结果表明:APP/成炭剂PA6及其协效剂4A分子筛组成的无卤阻燃体系能显著改善了ABS树脂的阻燃性能,氧指数达到32%,UL94测试达到V-0级。在此基础上,采用MPA6和E-MA-GMA弹性体改性ABS,复合材料仍然保持较高的阻燃性能,拉伸强度略有下降,缺口冲击强度从3.11 kJ/m2提高到4 kJ/m2。  相似文献   
980.
Our hydrogen-fueled scramjet engines with a length of 2.1 m delivered net thrusts exceeding the engine drags and exhibited fuel specific impulses of about 10 km/s under Mach 4 to 8 flight conditions. A three-dimensional, reactive CFD code using unstructured hybrid grids was developed to accelerate the engine studies. Combustion in the scramjet engine under the Mach 6 condition was simulated by using this code. In this paper, the engine testing and the CFD code were outlined first. Timewise progress of hydroxyl radicals was investigated to understand autoignition and upstream-wise developments of combustion in the engine. Autoignition occurred from the cowl section at 0.1 ms after fuel mixing was completed. The reaction zones propagated upstream at speeds of about 500 m/s and reached the backward-facing steps in the combustor at 1 ms after the autoignition. Steady-state solutions showed small flames around individual fuel jets in the combustor and a large-scale diffusion flame downstream in the engine. Sonic combustion was autonomously realized in the combustor, resulting in delivery of a maximum thrust of 2250 N in the stoichiometric condition. Variations of combustion efficiency indicated that combustion performance was determined in a narrow region with a length of 0.15 m in the combustor and that the combustion downstream of the engine was rate-controlled by a large diffusion flame. The results found by the CFD computations enable us to not only improve engine performances but also to optimize computations for scramjet engi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