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0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38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234篇
矿业工程   21篇
能源动力   10篇
轻工业   19篇
水利工程   24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1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347篇
  2006年   384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52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Integrating wetlands into planned landscape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commonly held perspective of wetland habitats in planned landscapes has shifted from areas requiring drainage and fill to valuable habitat providing benefits to society. This shift in perspective has given rise to federal, state and local wetland protection efforts, but planners, landscape architects and engineers have yet to integrate wetland habitats into communities and planned landscapes. In fact, many of the practices employed by land planners to address wetland protection are all too often creating ecological traps that do more harm than good. Complicating the integration of wetland habitats into communities is the public preference for certain types of natural landscapes. In response to this stated aesthetic preference, landscape management practices intended to improve the appearance of wetland habitats actually destroy valuable breeding sites, and food and cover for numerous birds, mammals, reptiles and amphibians. With careful planning,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public education, wetland habitats can be fully integrated into planned landscapes without destroying valuable benefits provided by wetland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992.
章晶晶  卢山 《华中建筑》2012,(5):181-18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GIS在风景园林专业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在有限的学时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安排课程体系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GIS并为设计所用是教育者首要解决的问题。该文首先提出了该课程教学体系设置的三个原则,并按此原则在课程设置、开课时间、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93.
朱馥艺 《华中建筑》2004,22(6):130-132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重审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回顾东西方的成功经验,尝试以生态学结合景观建筑的方法进行设计和思考适用于中国国情下的环境建设,例举自己参与的环境工程买践项目,为改善我国刚刚起步的景观设计和环境工程规划提供一点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4.
华东地区若干桂花品种的调查研究(2001年8月~2003年10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康民  张静 《中国园林》2004,20(2):69-72
对我国华东地区7个城市部分桂花品种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整理,共记载了35个品种,分属2类、4个种群,编制了桂花品种群检索表及其下属的各品种分类检索表.对桂花品种的调研方法、统一命名和品种园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和探讨.  相似文献   
995.
在邯郸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紧紧把握城市历史"文脉",从地区特点和地域文化出发,保持与发展城市特色,将古赵文化融合于绿地系统规划之中,充分利用城市自然条件和赵文化资源,构筑了城市生态体系,努力创造新的绿色邯郸.突出邯郸自己的城市文化特色,展现具有赵文化内涵的园林绿地环境.  相似文献   
996.
构树在绿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熊佑清 《中国园林》2004,20(8):72-74
着重对构树进行了在园林绿化中的栽培应用与抗污染(毛白杨为对照)等抗逆性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构树是我国一种野生标准的先驱植物,分布广、适应性强、抗逆性强,能大量吸滞粉尘和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物质,自生繁衍能力强,速生,是城市园林绿化,特别是工矿企业绿化的理想树种,也是三北地区的防护林和山区大力推广种植与封育成林的好树种.构树还是造纸的上等原料、优质的家畜饲料和极好的薪炭柴等用途很广的经济林树种.  相似文献   
997.
水生植物造景   总被引:71,自引:1,他引:71  
柳骅  夏宜平 《中国园林》2003,19(3):59-62
水生植物的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阐述了水生植物的景观意义和生态意义,并从种植和景观生态学两方面的要求出发,探讨了水生植物的景观设计要点,提出对水生植物造景的再认识,应重视引入景观生态学理论,营造符合生态学要求的水生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998.
刘海燕 《中国园林》2003,19(4):61-62
对《中日园林文学比较》一文中的中国园林文学及哲学底蕴方面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例举之曹操《观沧海》、崔颢《黄鹤楼》与园林诗文联系,实属牵强附会;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法与园林全盘挂钩;中国园林偏于儒家思想之结论,似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999.
景观生态规划途径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波  包志毅 《中国园林》2003,19(5):51-53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目前全世界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通过景观生态规划对生物的栖息地和保护区进行合理的规划,是行之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途径。通过对国外三种景观生态规划途径进行阐述和分析,提出将三种途径进行合理的结合,从而实现对生物多样性更加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00.
沈阳城市绿化植物综合评价分级选择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鲁敏  张月华 《中国园林》2003,19(7):66-69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园林植物种类选择与配置,决定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效益与综合功能能否充分、有效发挥。对城市植物生态适应性及生态功能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是合理应用选择城市园林植物的科学依据。通过专家咨询评价的方法,从生态适应能力、绿化生态效益、美化效果、抗病虫害性、抗污染性、经济效益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建立了沈阳市绿化树种生态功能与生态适应性评价应用的综合指标体系,对沈阳常见的230种绿化树种进行了评判与分级。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效能为一级植物有60种;二级植物为104种:三级植物50种:四级植物16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