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3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12篇
综合类   52篇
化学工业   109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3647篇
矿业工程   32篇
能源动力   96篇
轻工业   31篇
水利工程   80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70篇
冶金工业   79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51篇
  2025年   10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400篇
  2006年   440篇
  2005年   316篇
  2004年   326篇
  2003年   277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每年大量电子垃圾(废弃电气和电子设备)的产生,在发达国家尤其如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由于缺乏相关环境法律和政策的保护且劳动力成本较低,导致发达国家将数量庞大的电子垃圾出口至这些国家.在低技拆解这些电子垃圾的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化学物质进入空气、土壤和深层地下水,污染饮用水和食物,并最终进入人体.由于经济和政策发展不均衡,产生电子垃圾最少的国家和地区(例如中国、印度、加纳等)反而遭受最大的损失.本文研究了全球范围内电子垃圾的生产、分布和流动情况,及其不平等的分布和处理模式;随后分析了不同国家和国际电子垃圾回收政策,并讨论了非正规拆解行为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后,以中国贵屿为例,重点关注农田、河流和城市用地三种用地类型,从关键景观问题中总结出景观干预策略和方法,并将其实施划分为三个不同的恢复和发展阶段.本文旨在从景观干预的角度,为全球电子垃圾污染地区的生态、健康和生计恢复提供研究和干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兴空间媒介作为促发性技术因素与新型社会结构性力量,浸润至建筑与社会其他领域关系的长期结构转型中,激发出“人——空间——社会”之间崭新的关系互动与作用方式,广泛地改变了建筑创作语境,并深刻反作用于建筑创作与空间内涵认知,在当下形成了诸多值得关注的建筑实践新趋向。文章以媒介相关理论为指引,聚焦新兴空间媒介在时空感知、制度性运作与社会建构等层级所触发的城市建筑实践中的新图景与新特征,系统性考察其对于城市建筑实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建设数字城市的大潮中,人们探索各种实现的可能。BIM技术在中国的生根发芽,为数字城市注入了新动力。本文主要从BIM设计咨询的角度浅析了将BIM技术融入进数字城市大概念中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随着BIM技术在国内的大力推广,房建施工项目的BIM技术应用在图纸二次深化设计、5D施工协同管理、施工技术优化、可视化施工交底、碰撞检查等方面已经变得越来越落地,能够取得显著成效。然而,由于市政工程的特殊性,无论是在模型的创建、模型在平台间的传递、应用平台的适用性等方面皆存在较大的问题,现阶段市政工程项目的BIM技术应用情况不容乐观。本文主要针对北京新机场工作区工程(市政交通)-道桥及管网工程GZQ-DQJGW-002标段这一典型市政公用工程,探索其在施工过程当中具有实际成效的BIM技术应用点,整理出了一些创新性的、在同领域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BIM技术应用,同时,对采用的非常规BIM软件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对市政工程BIM技术应用落地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彭长歆  张欣 《风景园林》2022,29(9):128-134
清末广州花地馥荫园的前身为东园,两者具有空间延续与递进关系。从园林赞助人及中西赏游群体出发,通过文献考证及图像分析,并应用层次叠加法,廓清东园时期的园址范围,以及馥荫园的旧园遗存与再造部分,探讨空间格局演进的历史逻辑及文化生产等。研究表明:馥荫园继承了东园南侧的宅院区并向南改建、拓展,改变了东园时期以北侧荷塘区为主景的布局方向;与东园雅集所形成的诗文等文化产品相比,西方游客通过摄影与绘画记录馥荫园的景物,外销画、摄影及铜版画等各类图像作品将馥荫园的视觉形象与文化内涵以更直接的方式向世界传播。这一过程不仅是营造主体、空间格局与使用方式的转变,也隐含着清末广州园林文化生产的转向,成为清末岭南园林近代转型及现代性构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既有建筑受当时设计方法和建筑技术的限制,其节能性无法达到现代建筑的要求,从而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本文试以增城一小型既有博物馆为例,运用绿色建筑分析软件Ecotect对建筑热环境和光环境进行优化模拟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自然通风、遮阳隔热等被动式设计后的建筑热环境和光环境较原始建筑有明显改善,这为岭南地区既有建筑的节能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历史园林以其历史性和艺术性成为广泛关注的艺术园林作品。英国斯塔德利皇家园林及方廷斯修道院是 18 世纪以来仍保存良好、历史悠久的极少数历史园林之一,是研究英国自然风景园发展与历史建筑的优秀案例,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杰出的公共绿地。通过对该园的历史发展过程、景观与建筑要素、设计手法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其影响主要为该园反映了风景园的发展风潮,是研究英国历史建筑的重要案例,世界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以及当代乡村绿色开放空间。  相似文献   
18.
杜春兰  王婧 《室内设计》2014,(6):101-106
“八景”文化既是落地的文学,也是有意境的空间。作为一种综合文化现象,文学意境和景观空间是该文化的两个重要内涵。重庆“八景”因地理文化上的特殊性和八景诗的艺术性、完整性而具有研究价值,体现古人的山水观念的世界观。本文以重庆古代“八景”为例,阐述文学意境和景观空间的耦合关联,认为文学意境通过审美心理作用于景观空间,而空间通过行为引导带动文学意境。最后,总结重庆“八景”特征,力求给未来山水城市的诗意性建设带来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9.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生活空间植被与村民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本文以广东肇庆地区蕉园古村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及访谈法,分析其传统生活空间主要植被的“食·疗”功效及地域性景观价值。并就蕉园古村植被现状进行调查,结合岭南医学与中医养生理论,就其与村民日常“食·疗”生活的深层联系进行解析,包括“茶饮防病”、“食治调养”、“外治疗疾”3个层面。同时从物质性与精神性2个层面,就其生活空间植被所体现的地域性景观价值进行阐述,初步阐明了岭南传统村落生活空间植被之“食·疗·景”特征与应用机制,揭示了传统村落生活空间植被与村民日常养生保健的深层关系,为当代人居环境地域养生景观营造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20.
彭华 《风景园林》2012,(1):63-67
2010年8月1日,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了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6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中国丹霞”系列提名的形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时,在中国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丹霞地貌获得了国际认可,填补了世界遗产在地貌类型上的空白.在中国丹霞申报阶段,规划提出6省组建“中国丹霞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