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46篇
电工技术   89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34篇
化学工业   87篇
金属工艺   17篇
机械仪表   88篇
建筑科学   415篇
矿业工程   59篇
能源动力   40篇
轻工业   49篇
水利工程   83篇
石油天然气   56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8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7篇
冶金工业   47篇
原子能技术   13篇
自动化技术   2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双碳”目标和县域国土空间规 划的双重背景下,县级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 划成为重要的碳排放治理手段,然而现阶段 我国县域缺乏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衔接的低 碳评价方法。本研究基于“碳源/汇—空间驱 动因素—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关联机制, 以我国1 903个县级城市2010—2018年面板 数据为基础,基于SPSS 25.0的数理统计方 法展开研究,构建双碳目标导向的国土空间 总体规划过程性评价体系,并以武安市为对 象进行实证研究,形成国土空间规划关键 低碳指标体系和相应规划策略。研究表明: 一、过程性评价方法对于动态发展的全国广大县级城市具有高度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二、评价体系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系统性衔接,可以 有效识别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实施的控碳薄弱环节,为制定国土空间规划低碳评价体系、完 善双碳目标下全域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县域层面的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992.
黄欣  颜文涛 《室内设计》2015,(1):100-105
基于山地环境下住区特征分析,采取部门走访、实地踏勘、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典型样本住区碳排放相关数据,构建山地住区碳排放测算模型,分析测算所得样本住区碳排放量与规划要素的相关关系,包括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建筑要素、路网格局和绿地碳汇等技术性要素,以及居民收入、文化程度、住区低碳宣传等社会性要素,结合住区碳排放结构分析结果,探寻山地住区低碳规划的关键控制要素及其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993.
卢峰 《室内设计》2015,(6):28-31
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建筑 学专业教育机遇与挑战共存。本文结合我 国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的相关工作,探讨了 当前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在学制设置、通识 教育、实践教学等方面所面临的需求变化与 发展趋势,提出依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 计划与校企合作等办学平台,推进以创新能 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教育模式改革,逐步使 建筑学专业教育成为我国高校专业教育改 革的示范窗口。  相似文献   
994.
湄公河三角洲在过去的三个世纪通过越南和法国的垦殖,形成复杂的水管理系统并持续至今,形成一个相对年轻的文化景观。动态变化的三角洲、令人惊叹的生产性景观、散落而密集分布的聚落,都在经历急剧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见证了气候变化的影响。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大规模的洪水及周期性的干旱、气温上升等,显露出对生产性景观、乡村聚落以及城市地区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后果。目前湄公河三角洲地区规划(2009年批准),采用常规的、孤立的土地利用规划概念,从根本上漠视地区的自然条件和鲜明的聚落文化。该地区的修改规划(2030至 2050规划愿景)由国际咨询公司(RUA:城市与建筑研究所)与SISP(胡志明市战略规划南方研究所)合作,以解决三角洲的当代挑战,并将其未来转型根植于其地理特殊性中。换言之,基于地区环境质量和经济活力。  相似文献   
995.
高琦 《华中建筑》2015,(2):29-32
随着城市立体化进程的推进,以立体性、公共性和调控性为主要特征的立体式节点成为城市节点构建的重要类型之一。研究源自当今立体式节点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过度强调集约性和复合性而出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和地域人文元素的缺失背景之下,结合上海陆家嘴立体式节点的生态化建设实例,提出了以立体式节点景观环境的生态化设计、建筑群体的生态化设计、节点交通系统的生态化设计、节点的地域人文内涵塑造四方面为主要内容的立体式节点的生态化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996.
What will be the outcome of the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programmes and under-delivered promises undertaken in preparation for the 2016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 Ana Luiza Nobre , Associate Professor of Architectural History at the Pontifical Catholic University of Rio de Janeiro and Head of Research and Education at the Instituto Moreira Salles, gazes into her crystal ball and asks what the ongoing legacy of Rio 2016 might be.  相似文献   
997.
Heralded worldwide as an exemplar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uritiba now has a history of over half a century of enlightened urban planning. Curitiba born Maria do Rocio Rosário , who is the Head of the São Paulo-based Urba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UDS), reflects on whether Curitiba has actually delivered on its ambitious ideals and where the future challenges might lie for metropolitan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998.
Looking beyond the tickbox approach of green-rating systems that apply North American climatic criteria to a Brazilian context, Joana Carla Soares Gonçalves , a professor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at the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of the University of Sâo Paulo, advocates a more far-reaching way forward for sustainability in Brazil.  相似文献   
999.
本文首先对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以及“十二五”时期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已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其次通过计量模型分析预测“十二五”时期末及后“十二五”时期住房保障比例,得出“十二五”时期保障性住房20%覆盖率规划目标并不能满足住房需求,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依然艰巨的结论;针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土地供应、资金、建设管理以及制度体系等方面提出策略建议,为后“十二五”时期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陈玲 《福建建筑》2014,(6):59-6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一大组成部分,在维持城市人居环境的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类居住的环境质量,提供自然空间以满足居民游憩、休闲生活的需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中,部分城市的绿地系统被破坏,导致该区域的生态建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以福建省中、小型山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从绿地系统规划的意义、功能与作用出发,分析了目前中、小型山地城市在绿地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