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6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118篇
轻工业   2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厉小军  俞欢军  胡上序 《计算机工程》2000,26(2):83-84,,99,
对行政区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目的、系统功能、软硬件选型、网络结构以及一些具体技术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2.
安徽省金矿成矿地质背景、主攻矿床类型及找矿区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安徽省地处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和大别造山带3个Ⅰ级构造单元的接合部位,活动历史长,地质作用复杂多样,不同区域金属成矿差异巨大。按照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不同,将安徽省境内的金矿划分为皖北蚌埠、大别山、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古陆东段等金成矿区带。阐述了各个成矿区带成矿地质背景、主攻矿床类型。根据各个金成矿区带成矿地质特征,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结合重砂信息,利用GIS系统,进一步圈定了不同级别的找矿远景区16处,其中A级7处,B级5处,C级4处。  相似文献   
23.
李世芬  徐阳 《华中建筑》2012,(12):66-69
复合型功能是会展中心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该文结合安平会展中心设计,从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层面进行了探讨。在总体布局层面探讨了复合型会展中心建筑与外部空间的关系处理、不同功能的建筑布局及其出入口组织、建筑门前空间与聚留空间、人流与车流组织等手法;在建筑设计层面,从复合型功能与空间建构/人流组织、建筑形态及其与所在地域文化、技术的交互构成、建筑的细节表达等方面探讨了复合型会展建筑的设计方法,同时时建筑的标志性表达手法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24.
黄庄巍  谢英俊 《建筑师》2020,(3):118-125
谢英俊是中国台湾地区当代知名建筑师,其1970年代末期开始至今的建筑活动形成了“新客家”和“协力 造屋”两条主要脉络。2019年11月,笔者与谢英俊在厦门进行了深度访谈。在访谈中,谢英俊展示了新乡土主 义建筑实践及其相应的理论思考与生成路径,它们以地域化现代建构美学为技术支撑,与包豪斯运动所承载的现 代性、批判性有着直接联系,与197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乡土文学运动、新乡土主义建筑风潮等社会思潮关联紧密, 具有公共性、开放性、革命性和平民化的深层内在意涵。  相似文献   
25.
建筑文化的明天——全球文化与地域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莉 《华中建筑》2000,18(2):1-1
文章在对现代建筑的发展及全球化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地域主义建筑观,提倡建筑在全面进行和积极发展的同时,自觉寻求与地域文化的结合,体现文化的真实延续。  相似文献   
26.
本文通过广西省桂林市兴安县秦人街设计构思,探讨了了保罗·鲁道夫提出的《建筑形式的六个决定因素》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从人、城市、城市入口空间三方面着手,探讨城市入口空间形态的识别性问题,通过“他乡”与“故乡”的辨析,阐释地域主义在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引发人们在全球化语境中对城市地域特色的再度思考。  相似文献   
28.
张晓光 《华中建筑》2004,22(1):46-47
追求自己的“特色”是当前住宅设计的一个突出特点。针对当前住宅设计创造“特色”中的种种误区,通过分析住宅地域性的构成因素和一些成功反映地域特点的住宅实例,认为地域特征仍然是居住特色的组成部分,提出追求地域特点不能只注重外在形式,而应当从居民的实际生活入手。  相似文献   
29.
宫聪  卢峰  孟阳  胡长涓 《建筑师》2021,(2):90-99
穆扎鲁尔·伊斯兰姆对南亚地区现代建筑发展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影响有密切联系.通过对孟加拉国建筑师伊斯兰姆所处背景、作品及思想的研究,分析了建筑师设计历程以及背后现代性与地域性的理论支持,探讨了建筑师怎样通过作品回应民族历史使命,以及逐步引申出其现代主义建筑形式背后更深层次的“回归”意图.  相似文献   
30.
台湾当代建筑文化主体性的建构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17世纪以来就一直是不同文化与政权交会之地,从荷西殖民政府、明清政权、日本殖民政府、“国民政府”、“民进党政府”一再次轮替回“国民党执政”,建筑的发展也随之起起伏伏。1945年台湾在被日本殖民政府统治50年之后,重回中国的怀抱,重大的改变不仅见之于政治及文化层面,也明显的反应在建筑方面。虽然现代建筑;在日本殖民台湾期间就被引进台湾,台湾的建筑师真正掌握到文化主体性却始于战后中国大陆来台的建筑师。从那时候起,文化如何成为建筑外在表现或建筑内在意涵一直是台湾建筑师不可回避的任务。文章将分战后至1970年代、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及1990年代中至今3个阶段来介绍。台湾建筑师如何尝试或努力的在建筑上建立他们认知的文化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