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建筑科学   108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本文以泉州中芸州海景花园某基坑为背景工程,研究在工程所处的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采用搅拌桩加旋喷桩复式止水帷幕的新工艺。通过对工程前期止水帷幕围井设计、止水帷幕围井现场试验数据的分析,总结出复式止水帷幕的工艺参数,并通过现场监测、检测、实际开挖效果等方面进一步验证了复式止水帷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2.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经过为期约2年的规划重建工作,北川新城永昌河景观带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本文通过对北川新城永昌河景观带使用者满意程度的调研与分析,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探究其在景观营造、生态环境、文化传承以及管理维护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对建成后景观带如何提高使用者满意程度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3.
城市滨水区发展与城市竞争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孙施文  王喆 《规划师》2004,20(8):5-9
滨水区的发展通过对滨水区的开发活动可以更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建立秩序、营造氛围,并对周边地区产生强大的带动作用,从而使城市形成自己的特色,有利于城市在市场上吸纳资源、推销产品和服务,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城市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54.
马军山 《规划师》2004,20(3):49-51
传统水街具有4种修建模式,在进行开发利用时,可采取保护、更新和拆迁的对策。新开发的滨河区有7种典型模式,每一种模式都有存在的合理性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工作中应因地制宜,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55.
游憩满意度是使用者对环境进行\"环境特征-环境感知-真实反馈\"主观感知的评价结果,目前针对环境感知的量化和衡量标准较为缺乏.以重庆市九龙坡绿道为例,借助感知价值的方法,基于使用者的需求特征,从时间感知、安全感知、功能感知、氛围感知和设施感知5个方面归纳出绿道游憩满意度评价体系,利用IPA-Kano模型测度绿道游憩满意度,...  相似文献   
56.
绿道——珠三角宜居城乡规划建设的生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三角绿道网以其网络化的区域绿地贯通了珠三角城乡区域,并以生态化的途径打造通往宜居城乡的安居绿道、康居绿道、乐居绿道。本文旨在探索珠三角宜居城乡规划建设中绿道网所代表的一支重要的生态化建设力量。  相似文献   
57.
水是城市中最具亲和力的因素之一,城市中有河流穿过会使此城市更具活力,因此,滨河空间的创造应该是城市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盘龙江是昆明城中最主要的河流.本文试图借鉴美国圣安东尼河滨步道的开发经验,浅谈盘龙江滨河空间的创造问题.  相似文献   
58.
通过监测平顶山市河滨公园亭湖部分水质指标,采用单因子分析评价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亭湖水体的水质状况进行监测评价。结果表明:2011年4月份,北样点和中样点均有小幅超标,南样点综合指数接近功能区上线,但在2011年5~6月份,水质好转,达到该水环境功能区Ⅳ类水质标准要求。因此,需加强水质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确保该湖水质符合功能区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59.
长兴·秀江南会所是王骏阳的新作。文章试图在中外建筑的广阔语境中分析这一作品,并着重阐述其在现象学层面所呈现出来的空间品质。  相似文献   
60.
基于绿道理念的合肥环城公园规划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慧 《建筑与文化》2016,(3):166-167
从绿道产生至今,其含义已从单纯意义上的林荫大道演变成多功能、多价值的绿地系统。而基于绿道理念的环城公园体系对于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本文首先对绿道及环城公园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归纳梳理,并选取伦敦绿链、珠三角绿道等具有代表性的国内外绿道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绿道理念对环城公园规划的影响,指出将绿道与环城公园进行有机结合的意义。通过对合肥环城公园实地调研,分析其中发展现状、优势景观资源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在绿道理念的指导下,提出合肥环城绿道改进和完善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