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7篇
化学工业   10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782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2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孟兆祯 《风景园林》2018,25(11):12-13
逢寄畅园建园490周年,颇有感发,遂浮想命笔,以表挚贺。寄畅园为明代遗构,布局自然简约,景面文心,是鲜有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通过明旨、相地、问名、布局、理微、余韵、借景等方面分析寄畅园之造园理法,并着重分析寄畅园筑山、理水之要点。  相似文献   
62.
中国园林文化艺术典型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建宁 《风景园林》2010,(3):108-111
中国园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中国文化的特性深深隐含在造园思想和造园理论中,从而形成中国园林艺术的文化特征。本文首先从中西方不同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各自的语言文字特点出发,分析东西方文化体系的不同特点,主要体现在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和注重整体性与直观性的形象思维,以及西方"天人相分"的哲学思想和追求精确性与分析性的语言思维。进而导出中园林文化的四大特征:天人合一、君子比德、寓情于景、虚实相生。这四大特征在造就独树一帜的中国园林艺术的同时,也使其具有着与生俱来的一些弊病。因此,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引进和借鉴西方先进的思维方式、优秀的文化成果,取西方园林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是中国现代园林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3.
张毅捷  封云 《华中建筑》2010,28(11):126-127
李渔不仅是一位戏曲家和戏曲理论家,同时,他也是一位造园家和造园理论家。他所著的《闲情偶寄》虽然不是系统论述造园的专著,但它却是研究中国园林艺术理论必读的著作。该文对李渔《闲情偶寄》中有关园林的论述以及他的创新意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4.
通过对南昌城市绿化方面的现状和条件分析,在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植物配置、植物选用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和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65.
甜菜在世界糖料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为选育提高育种效率,符合人们期望性状的优良品系,增加甜菜糖产量,分子辅助育种越来越被育种家们重视。而对于受到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控制甜菜雄性不育性的分子标记研究是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突破。本实验是以食用红甜菜(工大食甜1号)为实验材料,利用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序列(VNTR)技术对其细胞质和细胞核育性类型进行鉴定,从中选育出了11株不育型甜菜。通过对其田间鉴定表明,选育的11株甜菜不育率稳定,不育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66.
有关清华校园建设的成果较多,但清华校园景观的形成过程及其特征则未见论述。利用墨菲档案(Murphy Papers)中有关清华学校规划与建设的文字和图像资料,及多种民国文献关于校园景观的记载,分3阶段研究清华园向近代大学转型过程中早期校园景观的形成过程,讨论清华早期校园景观的4个特点,即因借自然条件、在保留中国园林意匠的同时融入西方校园景观设计元素、善用植物花木进行色彩和空间搭配及古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等。  相似文献   
67.
戴文翼  顾凯 《中国园林》2021,37(4):139-144
弇山园是晚明的江南名园,以山景营造为重要特点。该园的主体建设延亘数年,3座不同时期营建的假山具有各异的叠山意象,分别可概括为壶中天地、山水再现和天然意趣,此三者均为园林叠山的重要主题。旨在通过对"三弇"的分析,揭示出此3种叠山意象在晚明江南园林中是如何借由具体营造实现的,这些意象的历史脉络又是如何发端、延续和变迁的,从而在传统叠山的意象与营造两者间架设桥梁。  相似文献   
68.
张龙  吴琛 《中国园林》2012,28(2):103-106
从乾隆朝清漪园到光绪朝颐和园的变迁过程中,万寿山东麓景福阁所在位置上曾出现过2座风格迥异的建筑——六角星形三重檐的昙花阁与单层三卷歇山顶的景福阁,以及一个未实施的单层六角星形的设计方案.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分析焚毁前的一张历史照片和重修时期相关样式雷图档,对三者的造型、空间功能和题名进行比较分析,阐述它们之间在园林文化和艺术创作上的差异,揭示了颐和园造园艺术风格的转变,说明了这一转变与历史盛衰、文化观念以及功能需求之间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69.
文章在纠正长期以来对田园城市的误读的基础上,揭示了田园城市思想的核心内容,并依此对一百多年来的发展进行简要回顾,由此可见田园城市对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当今城市建设和发展具有的启示。  相似文献   
70.
谢旭 《华中建筑》2006,24(7):123-126
以科教园与城市的关系为整个设计的出发点,强调在城市范围内以及不同学科领域之间对于教育资源的重组与开发利用。该文介绍了此次设计的规划概念与特色,力图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