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58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31篇
轻工业   16篇
水利工程   2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20世纪前期是中国建筑思想发生重大转变的阶段,此时形成了一种融合西方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于一体的新的建筑理念,而曾经盛极一时的“中国营造学社”对此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也曾有一些建筑理论方面的著作提及到这方面的内容,但至今尚未有人具体研究过“中国营造学社”与20世纪前期新兴的中国建筑思潮之间的密切关系。本文以“中国营造学社”为核心,从文献研究、学术活动、建筑师及职员等三个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证了这个学术团体对中国建筑史尤其是对中国近代建筑思想的重要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以多年的教学实践为基础,阐述了将现代教学理念融入《网页制作》课程的具体过程,总结了《网页制作》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心得体会,强调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3.
段进 《建筑学报》2006,(11):50-53
本文努力在传统模式与国际案例之间探寻一种自己的设计风格.通过泗洪公园这一设计方案,设计者认真思考场所精神、形式美、感性空间和材料文化等问题.通过这个项目展示了当代的、同时又是自己的设计语言,彰显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烙印.  相似文献   
104.
彭怡芬  郭妮 《华中建筑》2007,25(3):47-49
纪念馆、图书馆这类文化建筑往往因为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被当作城市的标志.聂耳文化工程的设计,通过运用艺术融合、民族元素、隐喻历史等手法,表达了人们对伟大音乐家的尊敬和缅怀,同时也体现了这个城市特有的文化气质.  相似文献   
105.
吐鲁番地处古丝绸之路的交通重镇,其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和文化的多元性注定了吐鲁番民居表现出和其他地区的较大差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本文通过对吐鲁番地区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研究,结合实例,探讨吐鲁番传统民居建筑精神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6.
邬齐  齐宝祥 《华中建筑》2011,29(1):92-95
该文通过泰安蒿里山地段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的规划设计,探讨了怎样发现场所,继而阐释场所精神,以及如何给予最终的评判者--人以场所归属感的一系列设计历程,并以一个设计者的角度阐述了对场所精神塑造标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7.
朱永春 《建筑师》2021,(1):83-89
《营造法式》大木作中有三种尺度:固定尺度、可调尺度、构造尺度.可调尺度、构造尺度是古代营造设计与施工合一的产物.因其表现为数值的不确定性,未进入研究者视野.论文对可调尺度、构造尺度作了初步探讨,进而解答了三个相关问题:1)《法式》中柱高、开间等大尺度的截面控制法;2)《法式》中下昂的斜率:3)《法式》中上昂的功用与斜率问题.  相似文献   
108.
赵辰 《建筑师》2012,(4):17-22
中国的当今建筑文化已经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但自近代以来对中国建筑文化的认知之路,至今依然存在着大量的误解。这一自我认知的辛苦之路,还在不断地困扰着我们。以民间建造体系为代表的土木/营造,这种被西方学术定义为民居或是无名氏建筑,应该作为中国文化中对建筑的本质被认知。国际建筑理论在二战后的发展,得以突破西方古典主义的桎梏,走向宏大的建筑观:这反映为对以非古典的民间建造体系、聚落、市政建筑等的重视,同时也对非西方文明中的建造体系加以尊重。国际建筑学界的这一理论性突破与社会学、哲学领域对欧洲中心论的突破是殊途同归的,甚至是更领先的。但遗憾的是,曾经对国际现代建筑文化产生积极作用的东方土木/营造之中所具有的现代性,却未被中国建筑界充分认知。以中、日之间对本文化的土木/营造认知过程的比较研究,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9.
造园与造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澍 《建筑师》2007,(2):82-83
中国文人造园代表了一种和我们今天所热习的建筑学完全不同的一种建筑学,是特别本土,也是特别精神性的一种建筑活动。它和今天那种设计建成就调头不管的建筑与城市建造不同,园子是一种有生命的活物。造园者,居园者是和园子一起成长演进的,如自然事物般兴衰起伏。对于今天的城市与建筑活动,不能不说是一种启示。  相似文献   
110.
杨宏烈  胡文中  吕烨 《华中建筑》2007,25(1):226-229
广州黄沙火车站是中国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实物举证,也是科学文化哲人的纪念地.生产性物质生命完结后,其纪念性精神生命还将持续存在,且意义愈益深远.保护南站工业遗产、构建历史文化博物馆,应纳入城建决策者的业绩报告和业主、开发商的经营谋划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