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02篇
  免费   2076篇
  国内免费   713篇
电工技术   2675篇
综合类   2064篇
化学工业   3176篇
金属工艺   576篇
机械仪表   1656篇
建筑科学   5368篇
矿业工程   1215篇
能源动力   2612篇
轻工业   1471篇
水利工程   442篇
石油天然气   842篇
武器工业   509篇
无线电   1335篇
一般工业技术   3543篇
冶金工业   1800篇
原子能技术   232篇
自动化技术   1075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272篇
  2022年   530篇
  2021年   763篇
  2020年   814篇
  2019年   543篇
  2018年   494篇
  2017年   705篇
  2016年   715篇
  2015年   779篇
  2014年   1701篇
  2013年   1603篇
  2012年   1938篇
  2011年   2137篇
  2010年   1561篇
  2009年   1651篇
  2008年   1438篇
  2007年   1952篇
  2006年   1852篇
  2005年   1627篇
  2004年   1382篇
  2003年   1227篇
  2002年   1085篇
  2001年   785篇
  2000年   636篇
  1999年   475篇
  1998年   355篇
  1997年   299篇
  1996年   211篇
  1995年   197篇
  1994年   146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1篇
  1980年   8篇
  1966年   9篇
  1964年   8篇
  1963年   15篇
  1961年   14篇
  1958年   8篇
  195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3D techniques are increasingly used in aerospace industry to improve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of aircrafts. This paper presents a 3D imaging technique for studying the aerodynamic shape and flight performance of micro air vehicles. 3D stereoscopic vision, based upon stroboscopic imaging, was utilized to obtain the 3D information of the aircraft's flexible aerodynamic surface. The aircraft models with deformable aerodynamic shape were designed and tested in a purpose-built wind tunnel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After calculation of SIFT feature points and subdivision of triangular meshes, deformable surface of the aircraft's aerodynamic shape was represented. The aircraft's 3D visualization was used for analyzing unsteady deformation in the aerodynamic shape under external airflow disturbances. The results, together with aerodynamic forces measured in the experiment, will be useful to improve the flight performance and disturbance resistance ability of micro air vehicles.  相似文献   
272.
我国的地铁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但目前典型地铁列车空调制冷系统的能效比只有2.2~2.3,远低于同类工况下住宅空调制冷系统的能效水平。针对此问题,先建立了某地铁空调制冷系统模型,仿真与系统测试结果吻合良好。然后通过详细的仿真分析,改进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制冷剂流路设计、采用小排量高能效比压缩机等方法,使得系统在冷量和成本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能效比提升了21.7%。最后,研究了制冷剂R410A替代R407C的系统性能变化,系统能效比可进一步提升11.3%,达到3以上。该研究方法及结果对于设计高效节能的地铁列车空调制冷系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73.
根据空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原理,分析了利用燃气轮机气垫船上的已有装置-燃气轮机引气装置及其它附属部件组成制冷系统的可能性,并对其中的热交换器的性能加以讨论.结果表明:与常规压缩式制冷系统相比,这套制冷系统的重量大大减轻,提高了船内人员的舒适性,而且有利于气垫船的航行.  相似文献   
274.
简介双螺杆空压机与两级螺杆空压机的结构和运行特点,由于两级螺杆空压机采用了两级串联压缩工艺、中间喷油冷却装置和大直径螺杆等,节能效果明显。通过实例计算,得出两级螺杆空压机比双螺杆空压机节能15%。  相似文献   
275.
目的:评价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室内空气中苯系物的分析误差。方法:对空白溶液、0.1c标准溶液、空气样品、加标空气样品,采用精密度和偏性质量控制程序进行质控试验。结果:4种试样的批内批间变异分析(F相似文献   
276.
This study presents a novel metal‐organic‐framework‐engaged synthesis route based on porous tellurium nanotubes as a sacrificial template for hierarchically porous 1D carbon nanotubes. Furthermore, an ultrathin Fe‐ion‐containing polydopamine layer has been introduced to generate highly effective FeNxC active sites into the carbon framework and to induce a high degree of graphitization.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between the hierarchically porous 1D carbon structure and the embedded FeNxC active sites in the carbon framework manifest in superior catalytic activity toward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RR) compared to Pt/C catalyst in both alkaline and acidic media. A rechargeable zinc‐air battery assembled in a decoupled configuration with the nonprecious pCNT@Fe@GL/CNF ORR electrode and Ni‐Fe LDH/NiF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OER) electrode exhibits charge–discharge overpotentials similar to the counterparts of Pt/C ORR electrode and IrO2 OER electrode.  相似文献   
277.
曹艳鹏  冀兆良 《制冷》2010,29(1):46-50
综述了前馈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在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控制方面的特点、研究及应用现状,从系统化节能需求出发,概述了LonWorks的特点及其在空调节能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78.
针对带喷气冷却和不带喷气冷却的R32风冷单元式空调机进行实验研究。研究发现,虽然采用喷气冷却导致系统的冷凝压力较高且系统性能系数降低,但可以有效提高系统制冷量,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有效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79.
根据对辐射空调系统特性的分析,介绍了其在实际工程中与其它空调系统的联合运行方式,包括与置换通风、独立新风和地源热泵等系统的联合应用,最后展望了辐射空调系统今后发展的前景,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80.
汪曣  张艳超  李宁  赵学玒 《光电工程》2008,35(11):73-76
针对大气质量检测的多组分定量分析,本文提出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与光谱差减相结合的气体定量方法。该方法是根据迈克尔逊干涉原理与朗伯.比尔定律,采用怀特型长光程气体池与FTIR光谱仪相结合的方式来测得痕量气体的红外光谱,最后利用光谱差减法反演出气体浓度。为了避免背景环境的干扰(主要是避免水和CO2吸收峰的干扰),选择了在某些特殊波段内的待测气体吸收峰进行分析。本文分别对CO,SO2,NO2,NO和CO2气体进行了定量分析,相应的最佳观测波段依次为:2250~2020cm^-1,1230~1070cm^-1,2940~2840cm^-1,1965~1775cm^-1,668.24cm^-1。实验结果表明,经浓度反演相对误差可达到10%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