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58篇
  免费   1576篇
  国内免费   972篇
电工技术   822篇
综合类   1830篇
化学工业   1459篇
金属工艺   293篇
机械仪表   638篇
建筑科学   1175篇
矿业工程   582篇
能源动力   261篇
轻工业   1402篇
水利工程   572篇
石油天然气   473篇
武器工业   141篇
无线电   772篇
一般工业技术   839篇
冶金工业   374篇
原子能技术   27篇
自动化技术   2446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331篇
  2020年   359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349篇
  2017年   459篇
  2016年   450篇
  2015年   496篇
  2014年   689篇
  2013年   702篇
  2012年   944篇
  2011年   943篇
  2010年   803篇
  2009年   799篇
  2008年   682篇
  2007年   937篇
  2006年   780篇
  2005年   682篇
  2004年   536篇
  2003年   471篇
  2002年   354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212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水泥水化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泥的水化是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很难建立起一套直接用于描述水泥水化完整过程的动力学模型.依据水泥水化过程特点及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明确了成核与产物生长、界面化学反应及扩散控制反应三种基本动力学方式对水泥水化的控制作用过程及转换条件,建立了水泥水化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能够直接依据水泥水化程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确定水泥颗粒的水化速度,或在已知有关颗粒水化速度的基础上测算水泥在不同时间的水化程度.与其它模型相比,所建模型更加直观和准确.应用结果表明,提出的理论及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2.
金衢盆地的烃源岩主要有2套:一套是盆地基底海相地层,另一套是内陆盆地相地层。其中海相地层中的主力烃源岩层为上震旦统和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以镜质体反射率、热解、牙形刺、孢粉作为划分的主要依据,研究了金衢盆地上震旦统和古生界烃源岩的演化程度。  相似文献   
93.
不同油藏温度条件下HPAM水解度与黏度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杰  孔柏岭  吕小华 《油田化学》2006,23(3):235-238,255
实验测定了法国SNF公司的AN913(M-=1.72×107,HD=15.0%)、AN923(1.92×107,20.0%)、AN934(2.11×107,31.0%)3种聚合物在驱氧并化学稳定的浓度1.0 g/L的污水溶液中,在180小时热老化过程中水解度和溶液黏度(30℃)的变化。55℃老化的溶液用矿化度2.23 g/L、pH 9.0的下二门油田污水配制,70℃和80℃老化的溶液用矿化度5.33 g/L、pH 9.1的双河油田污水配制。水解度~老化曲线表明油藏条件下HPAM的水解是典型的自阻滞反应,初期水解快速,后期减慢,最终趋于稳定;初始水解度越低则水解越快;温度越高则水解越快且不同水解度聚合物的水解曲线越接近;55℃时的水解仍很明显。溶液黏度~老化时间曲线相似但有所不同:老化初期黏度增加快,达到最高值后维持稳定(55℃和80℃)或缓慢减小(70℃);达到最大黏度的老化时间,55℃下为100天,70℃下为60天,80℃下为30天;水解度越低则黏度增加越快;在70℃老化30天和在80℃老化5天后,AN913溶液的黏度超过AN923和AN934。以3种聚合物溶液黏度对水解度(15%~68%)作图,水解度达到~30%前黏度增大,以后大体稳定,水解度大于60%后略有下降;用HPAM水溶液结构和污水低钙镁含量(26,32 mg/L)解释这一结果。讨论了HPAM水解度对油藏的适应性:在55℃的下二门油藏及70℃和80℃的双河油藏,聚合物驱中分别使用水解度25%~30%、20%~25%、15%~20%的HPAM。图7表1参14。  相似文献   
94.
针对城市供热网控制及管理的现状,提出了智能化控制与管理的形式与目标,详细分析了供热网中智能化控制的原理及方式,同时论述了供热网调度管理系统的构成及智能管理的常用形式.  相似文献   
95.
针对武器装备作战效能评估结果对其作战运用的指导问题,提出一种面向装备作战效能评估的灰靶理论综合模型。给出邓氏灰靶理论并分析其在装备作战效能评估中的应用缺陷;介绍基于TOPSIS方法理念的装备作战效能评估的综合靶心度模型,包括虚拟灰色靶心的构造、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综合靶心度模型等;给出4部超短波地面通信对抗系统的作战效能评估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综合评估方法具备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
为研究圆锥形药型罩的锥角、锥径、壁厚3个参数对聚能射流效果的影响程度并优化药型罩结构,设计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采用ABAQUS软件对聚能射流破甲进行仿真模拟,利用赋权灰色关联法分析射流破甲正交试验结果,得到药型罩的锥角、锥径、壁厚与射流破甲效果的关联度。结果表明:锥角对聚能射流破甲效果影响最大,锥径、壁厚的影响次之。最佳聚能射流破甲效果的药型罩参数组合为:圆锥角61.2°、圆锥半径18 mm、壁厚1.05 mm。最佳参数组合下,聚能金属射流最大速度为5855 m∙s-1,侵彻靶板深度为59.43 mm,侵彻靶板开口直径为8.24 mm。研究结果可为聚能射流的侵彻应用提供相关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7.
为解决高凝油油藏凝固点高、流动性差、常规技术开采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采用井筒热传导、掺稀增液及降凝等技术,综合考虑地温、液量、掺稀比和生产制度等多种因素,形成了1套高凝油自流掺稀冷采新方法。结合矿场数据,对地层温度、液量、掺稀比及生产制度等参数在自流掺稀冷采过程中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稀可以增加液量、提高原油温度,当液量大于60 m3/d时,便能保持较高的井口温度;掺入低凝油的比例超过60%时,混合原油的凝固点可大幅降低;动液面对温度损失的影响较大,当动液面低于1 000 m时,原油的井口温度可保持较高水平。在G油田的1口井中实施高凝油自流掺稀冷采开发技术,投产1年半以来,原来不具备开采条件的高凝油共计被采出3.16万m3。因此,针对高凝油与低凝油共生油藏,通过控制液量、掺稀比例以及优化生产制度等措施,能够实现自流掺稀冷采。该研究成果对同类型油藏的开发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8.
基于红外背景复杂程度描述的小目标检测算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关于红外“背景复杂程度”的基本概念,发现并论述了一种有效的红外背景复杂程度定量描述方法。此外,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背景复杂程度描述的自适应Butterworth高通滤波方法,实现了具备一定普适性的红外图像预处理。在小目标检测问题的研究中,构造并实现了一种更具实用性的先检测后跟踪小目标检测算法,此算法在一个完整的框架下实现了红外图像预处理过程和小目标检测过程的自适应统一。  相似文献   
99.
针对海洋能资源丰富的海岛电网,提出了以消纳率最优为目标的海洋能发电资源优化配置方法。首先,采用高斯混合模型描述海洋能发电的随机波动性,并生成出力场景;然后以海洋能消纳率最优为目标构建了海岛电网的海洋能发电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最后,对渗透率、消纳率及源荷匹配度三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获得最优配置方案。基于实际海岛负荷、波浪和潮流数据构建了海洋能发电资源优化配置算例,并重点分析了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渗透率约束的取值范围。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渗透率约束下,源荷匹配度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因此,可以根据最大的源荷匹配度,确定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中的渗透率约束取值范围。此外,在最优渗透率约束取值范围内,高斯混合模型出力场景与实测数据场景的优化配置结果相差不大且趋势一致,验证了高斯混合模型生成海洋能出力场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0.
为实现江苏省水利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水利能力的内涵,建立了综合反映江苏省水利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经济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水利能力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的模型,计算了江苏省水利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结果表明,江苏省水利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属优质协调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水利能力略有滞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