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77篇
  免费   761篇
  国内免费   419篇
电工技术   742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945篇
化学工业   324篇
金属工艺   242篇
机械仪表   452篇
建筑科学   7869篇
矿业工程   262篇
能源动力   68篇
轻工业   57篇
水利工程   414篇
石油天然气   170篇
武器工业   83篇
无线电   38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45篇
冶金工业   165篇
原子能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526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290篇
  2020年   272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256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390篇
  2014年   1390篇
  2013年   736篇
  2012年   1225篇
  2011年   1241篇
  2010年   1088篇
  2009年   1208篇
  2008年   980篇
  2007年   1154篇
  2006年   847篇
  2005年   604篇
  2004年   470篇
  2003年   382篇
  2002年   297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桥梁健康监测中损伤特征提取的小波包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桥梁健康监测中结构损伤识别的特点,从模式识别的角度提出和分析了损伤特征提取问题.阐述了基于小波包分析的两种节点能量特征提取的方法.为了研究小波包系数节点能量和小波包信号成分节点能量对损伤信息进行特征提取的差异,通过对随机荷载激励下的连续梁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结构未损和损伤状态下的加速度时程信号.应用小波包变换,对不同结构状态下的加速度信号分别提取了两种小波包节点能量特征,并对它们作为结构损伤特征指标的敏感性进行了比较.认为两种特征指标的敏感性相差很小,而小波包系数节点能量特征指标的计算效率更高,更适合桥梁健康监测中损伤特征提取的要求.  相似文献   
42.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及计算理论研究的深入,数值分析方法成为分析桥梁结构力学行为的主要方法。通过桥对梁结构的数值模拟,能获得在各种复杂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和响应,在效率和适应性方面远高于解析方法和模型试验。以近年来相关的研究文献成果为基础,对数值分析技术在桥梁结构分析中的应用及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重点关注与桥梁结构主要力学行为分析相关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相关的理论与方法,对桥梁结构数值化模拟方法中梁的理论最新研究方向、主流的非线性分析方法与技术、桥梁结构材料的多种数值化本构模型研究进展,桥梁结构腐蚀环境下力学性能的时效性、耐久性评价的有限元方法,以及基于梁理论组合结构的数值模拟方法等成果进行综述,对这一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及展望。  相似文献   
43.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科学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桥梁工程正朝着跨度更大、基础更深、桥塔更高的方向快速发展。在此过程中,桥梁建设者遇到了很多新难题,例如:深水基础浮运下沉过程中精准定位、超大型沉井基础防冲刷、大直径钻孔桩施工、大跨度斜拉桥索塔锚固构造优化、超高桥塔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控制、超高桥塔新型液压爬模系统开发等,已成为影响深水大跨桥梁安全顺利施工、长期可靠运营的关键问题。为促进深水大跨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提高深水大跨桥梁施工人员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为深水大跨桥梁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持,围绕深水大跨桥梁施工面临的上述关键问题,对2020年国内外研究者的相关研究进展及成果进行了分析与汇总。  相似文献   
44.
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有必要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与桥梁工程相融合,从智能设计、智能施工、智能运维等多个维度,推进桥梁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本文从桥梁信息化、智能检测与安全运维、智能防灾减灾、智能材料等方面,综述了2020年该领域前沿技术和重要成果,总结了研究热点与前景展望。分析表明:BIM技术可以提升桥梁正向设计精细化水平、施工过程控制和管理准确化程度;无人机、机器人等智能检测技术与机器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了桥梁检测的精度和效率;高性能智能材料的应用促进了桥梁结构的自感知性、自适应性、自调节性和自诊断性;基于人工智能的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为桥梁智能防灾减灾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未来应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桥梁设计、建造和养护的全生命周期,顺应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实现桥梁强国梦。  相似文献   
45.
本文通过梳理过去一年国内外桥梁美学的发展状况,从桥梁美学思想与理论,桥梁美学设计方法与理论,桥梁景观设计与改造,桥梁规划设计,桥梁历史文化设计与研究,新技术在桥梁美学设计中的应用,桥梁美学设计应用实践等方面阐述了桥梁美学的发展成就;对将来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预测;提出了建议和观点,希望对桥梁美学理论和设计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6.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组合是近年来桥梁工程中新材料、新构造研究的典型范例。UHPC桥面板的刚度较大,可以有效减小桥面板中的局部变形,从而明显降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中的疲劳应力幅,改善其抗疲劳性能。从新构造、剪力连接件性能、组合桥面板基本力学性能、组合桥面板疲劳性能及UHPC材料与构件力学性能等几个方面对UHPC-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组合体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其内容主要为2020年以来发表的工作,部分兼及更早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7.
双有源桥(DAB)DC-DC变换器开关管的驱动电路故障导致开关开路故障(OCSF),这使得DAB系统拓扑对称性缺失、高频电压和电流发生畸变和直流偏置,进而对系统的可靠性和长期运行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对此,研究DAB开关管和高频变压器寄生参数对OCSF后系统运行状态的影响,以完善DAB故障分析体系.针对OCSF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对称拓扑和对偶原理的故障容错策略,通过闭锁开关使系统运行拓扑恢复对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不改变控制器参数、只需改变控制器输出饱和参数的实用控制方法,并在理论上讨论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OCSF模态分析及所提容错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8.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用于桥梁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发展现状等,给出了其在桥梁中的应用实例,提出了有关该类材料桥梁设计的一些看法,分析表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桥梁具有质量轻,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好,安全可靠,施工便利等优点,但价格和建筑成本等因素帛约了其在桥梁中的广泛应用,今后需要在桥梁的结构形式和材料的合成工艺等方面开展研究,以便使它具有与其它传统材料相当的价格和建筑成本;预测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将会在桥梁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9.
A bridge crane is a complicated nonlinear underactuated mechatronic system, for which high-speed positioning and anti-swing control is the kernel objective. Existing methods for varying cable length cranes require either linearizations or approximations, when performing analysis, and they usually assume small load swing; moreover, the ranges of the tracking errors cannot be guaranteed during the overall process. Motivated by these facts, we present a new tracking scheme for cranes with load horizontal transportation and lowering control, which achieves simultaneous load swing suppression and elimination.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e proposed method yields the first feedback closed-loop control result not needing linearization or approximation operations to the original nonlinear crane dynamics with cable length variation, while relaxing the common assumption imposed on load swing associated with existing methods. It can also guarantee that the tracking errors are always within a priori set bounds and converge to zero rapidly. Lyapunov-like analysis is implemented to support the theoretical derivations. We carry out hardware experiments to illustrate the superior control performance of the new method.  相似文献   
50.
基于组播传输机制设计并实现了雷达系统网络结构,定义了各种显控协议报文的数据结构以及与之相关的组播地址。针对数据报文中的极坐标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优化查找表算法的坐标转换方法。对转换过程中的漏点和重点等问题进行了有效解决,并分析了组播在实现多屏显示和在综合船桥系统中的扩展优势。最终系统通过QT绘制界面,在以XC6SLX100T和DAVINCI DM3730为基础的硬件平台上完成了实际测试,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