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0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20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58篇
化学工业   556篇
金属工艺   11篇
机械仪表   68篇
建筑科学   11篇
矿业工程   17篇
轻工业   234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武器工业   10篇
无线电   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44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22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phenolic composition, antioxidant potential, and lipolytic events in raw milk obtained from goat fed a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with olive leaves (OL), a by-product of the olive oil production chain. For this purpose, 30 Saanen goa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2 groups of 15 goat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a standard diet that was prepared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nutritional needs of lactating goats, where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EG) was fed with an OL-supplemented diet (10% on a dry matter basis). At the end of the 30 d of the trial, the individual milk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immediately analyzed for total phenolic content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AOA). Subsequently, the individual phenolic compounds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quantified through an 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system and a characterization of free fatty acids released in milk has been performed. The results showed a positive effect of dietary OL supplementation in improving total phenolic content and AOA; furthermore, 19 phenolic compounds, including phenolic acids, flavonoids, simple phenols, and secoiridoid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EG milk. In addition to this, a reduced accumulation of free fatty acids has been found in EG milk, and this finding leads us to hypothesize an inhibitory action of the identified phenolic compounds toward the enzymes responsible for lipolytic events. The use of the molecular docking approach verified the interactions, defining a fairly interesting framework for cinnamic acid, which should be able to noncovalently bind these enzymes, interfering with the recruitment of the substrate and therefore, slowing down their hydrolytic activity. In any case, this information will be subjected to in vitro evaluations for an accurat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biochemical mechanisms that can be established in milk naturally enriched with bioactive compounds.  相似文献   
142.
为探讨红曲中桔霉素导致毒性的内在机理,通过搜索Swiss Target Prediction、Similarity ensemble approach、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和GeneCards数据库,利用Metascape、Kobas 3.0、Cytoscape 3.7.2和AutoDock软件,开展了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通过筛选去重获得桔霉素与“liver toxicity”和“kidney toxicity”相关的潜在靶点110个,GO 富集分析功能条目496条,其中涉及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和细胞组成的条目分别为97、354和45条。KEGG信号通路富集靶点数和显著性均较高的是肿瘤MicroRNA通路、肿瘤通路、乙型肝炎等通路。桔霉素可能通过TP53、CASP3、MAPK3和ALB等关键靶点导致肝肾毒性。分子对接实验证明,桔霉素与靶点可以结合,揭示了桔霉素导致肝肾毒性的潜在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为进一步研究桔霉素致毒机理和健康防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3.
为探究脯氨酸(Proline,Pro)、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二肽与鲜味受体分子相互作用,该研究合成了12个Pro、Glu二肽,以感官评价为基础,利用同源建模、分子对接技术研究Pro、Glu二肽与味觉受体第一家族亚型1(Taste Receptor Type 1 Member 1,T1R1)、味觉受体第一家族亚型3(Taste Receptor Type 1 Member 3,T1R3)和钙敏感受体(Calcium Sensitive Receptor,CaSR)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除脯氨酸-丝氨酸(Proline-serine,Pro-Ser)、缬氨酸-脯氨酸(Valine-proline,Val-Pro)和亮氨酸-谷氨酸(Leucine-glutamic Acid,Leu-Glu)不呈鲜,其余二肽的呈鲜阈值均低于谷氨酸钠阈值(0.3 mg/mL),其中γ-谷氨酸-蛋氨酸(γ-Glutamic Acid-methionine,γ-Glu-Met)和甘氨酸-谷氨酸(Glycine-glutamic Acid,Gly-Glu)的呈鲜阈值最低,为0.07 mg/mL。二肽与T1R1的关键结合位点为Asp147、Thr149、Ser172和Arg277,T1R1是Glu二肽呈鲜的重要受体;与T1R3的关键结合位点为Glu45、Ser147、Val277和His278,Ser147是N-γ-Glu二肽与T1R3受体的关键结合位点;与CaSR的关键结合位点为Leu173、Asn176、Gln179、Arg220、Ser244和Asp275,Glu二肽比Pro二肽更易与CaSR受体结合。二肽与受体主要通过氢键与疏水相互作用结合,呈味较强的二肽在对接时多嵌于受体结合口袋深处;呈味较弱的二肽有的位于结合口袋较浅的位置,有的其疏水区或亲水区暴露于受体表面。该研究有助于阐明鲜味肽与鲜味受体相互作用机制,为深入研究鲜味肽呈鲜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4.
为探讨藤椒精油抗解淀粉芽孢杆菌生物被膜的关键活性分子及其胞内作用机理,采用PharmMapper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结合基因组注释信息对筛选后的靶点进行清洗过滤,预测筛选藤椒精油关键活性组分及抗生物被膜的作用靶点,并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藤椒精油活性分子-潜在靶点互作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GO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应用STITCH数据库获得潜在靶点互作关系,Cytoscape软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关键核心靶点。采用CB-DOCK2在线分子对接服务器进行藤椒精油活性分子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最后通过离体培养结合结晶紫染色法、细菌运动能力实验验证藤椒精油关键活性分子的抗生物被膜活性。结果表明,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共筛选获得了21种藤椒精油活性组分,133个潜在作用靶点,8个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共获得17个GO二级条目,包括生物学过程条目6个、分子功能条目8个和细胞组分条目3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获得8条信号通路,涉及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藤椒精油关键活性组分中桉叶醇、金合欢醇乙酸酯、反式法尼醇可通过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等分子间作用力与核心靶点OdhA、CarB、PurF紧密结合并形成稳定构象。离体生物被膜培养验证实验结果表明,0.32~1.28μL/mL的金合欢醇乙酸酯、反式法尼醇对解淀粉芽孢杆菌均有显著的抗生物被膜活性。研究结果旨在为藤椒精油抗细菌生物被膜的胞内分子机理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5.
林欣  李杨  詹淼  付湘晋  钟海雁  姚文  刘成 《食品科学》2023,44(2):304-311
为探究油茶籽油抗炎机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分析了15?个批次油茶籽乙醇提取物中所有小分子代谢物,并通过“蓝精灵”实验评估油茶籽乙醇提取物对果蝇肠炎的抑制活性,将油茶籽乙醇提取物中小分子代谢物与抗炎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与脂氧合酶进行分子对接,筛选鉴定其关键代谢产物,最后通过“蓝精灵”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油茶籽乙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果蝇肠炎抑制活性,抑制率为15.06%~61.71%,其代谢物主要包括多酚类、氨基酸类、有机酸类、核苷酸类、糖类、脂类等,发现7?种多酚类化合物以前未在油茶籽中报道过。初步筛选出具有良好抗肠炎活性的代谢物为:鸦胆子素B、丹参新酮、8-香叶草氧基补骨脂素、异芒果苷、5,7,4’-三羟基-6-异戊烯基异黄酮、山柰苷和山柰酚-3-O-芸香糖苷。5,7,4’-三羟基-6-异戊烯基异黄酮是首次被证实具有抗炎活性,0.1 mg/mL给药量时,果蝇肠炎抑制率为64%,远大于阳性对照柳氮磺胺吡啶(27.99%)。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油茶籽提取物内外抗肠炎活性及其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研究茶多酚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生化分析法,测定茶多酚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并分析其抑制动力学;采用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和分子模拟技术,剖析茶多酚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 茶多酚对酪氨酸酶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其单酚和多酚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0.66mg/mL和1.76mg/mL,为竞争性抑制;茶多酚可使酪氨酸酶出现明显的荧光淬灭和最大发射波长红移,并使酪氨酸酶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结构显著增加, 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结构显著减少,显著改变酪氨酸酶的三级和二级结构。结论 茶多酚主要通过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与酪氨酸酶进行结合,从而改变酪氨酸酶的空间结构并阻碍其与底物进行结合,进而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7.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筛选杂色蛤酶解物中活性多肽的方法。方法:在ACE抑制活性导向下,以超滤技术与离子交换法对杂色蛤酶解物进行分离,确定ACE抑制活性多肽,通过质谱分析与已有序列比对的方法,确定活性多肽的氨基酸序列;通过计算机模拟将多肽与ACE蛋白对接,筛选活性多肽,并确定其与ACE蛋白的作用位点。结果:共鉴定67个多肽,其中QIIVQDLTKR、LDYRPGDKFKGT、NTQIIVQDLTKR和LLFDRAPVNFGNYR这四个多肽能与ACE稳定结合,ACE的Glu403为一重要的结合位点,且Ala356和Arg522对多肽与ACE的稳定结合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结论:基于串联质谱与分子对接技术,建立从混合多肽中快速筛选、鉴定活性多肽的方法,明确活性多肽与ACE可能的结合位点,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8.
研究水、50%甲醇溶液和β-环糊精溶液对葡萄叶中多酚和白藜芦醇提取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分子对接方法分析β-环糊精与白藜芦醇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50%甲醇溶液提取所得多酚的提取量最大,而β-环糊精所得白藜芦醇的提取量最大;β-环糊精的疏水性空腔可以容纳白藜芦醇分子,并通过氢键的形成维持复合物的稳定。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试验对β-环糊精提取葡萄叶中白藜芦醇的工艺参数进行分析和优化,结果表明,3 个因素对白藜芦醇提取量的影响主次顺序为提取温度>β-环糊精质量浓度>处理时间;白藜芦醇的最佳提取条件为β-环糊精质量浓度28 g/L、提取温度50 ℃、处理时间68 min,在此条件下,白藜芦醇提取量为152.2 μg/g。  相似文献   
149.
针对工作台扭摆会导致机械加工对接产生误差,提出基于三维投影矩阵构建生产流水线对接系统平台,以降低对接误差。三维运动平台采用脉冲信号控制的步进电机进行驱动,达到机床限位控制;通过控制激光器开关和控制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实现系统的激光控制;通过多普勒频差测量位移技术,采用交流前置放大器替换常规直流放大器等,获取精准实时测量数据;根据三维立体视觉校对原理提取对接区域图像特征点,依据特征点校验机械加工平台三维对接图像时,采用Powell方法求解三维阶段投影矩阵对接目标函数最小值,实现机械加工的高精准度对接。结果表明:机械加工对接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50%,精准度高,进行机械加工耗时18~23min,花费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50.
在盐矿山生产老区,井下盐层溶腔已经大面积连通,部分顶板出现垮塌,区域内孔隙发育地层已经与盐腔产生通道,因此在这种区域内钻井施工时,极易在盐层顶板附近发生井漏、井涌等突发性事故。罗60井则为一次成功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